万水千山“粽”是情
□ 公卫学院2014级预防医学 李佳蔚
“粽本谓之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这句出自许慎笔下《说文解字》之中的再简单不过的记载,便是史册上关于粽子最早的定义。这种精致而小巧的吃食不仅在端午那天一举取代了米饭的霸主地位,同时在日常也频频出现在餐桌上占据一席之地。
现如今当人们谈起粽子,谈及端午,最先想到的应该便是那位投身汨罗的忠义之士屈原了。在传闻中,屈原身死后,楚人皆为之哀恸,惧河中鱼虾啖其血肉,故而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然而又有另一说法言此举纯为祭祖之用,诚然前者比之更加富有传奇色彩,连带着这个糯米为体楝叶作衣的小玩意儿也添了些神秘气息。虽然我们无法追溯回五千年前亲眼验证粽子的诞生过程,但它带给我们的意义,却无论起源如何都无法改变。
依稀记得在我年幼的时候,第一次帮外婆包粽子的情景。木盆中涤过水的箸叶青翠欲滴,每一条叶脉的纹路都像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语言,记录着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而此刻这些忠实的史卷被一双手卷起,再添入莹白如玉的糯米,顶上嵌一颗朱红的蜜枣,合上粽叶,一绺细绳便缠绕出了一个跨越古今的精美艺术品。彼时正是端午的前夕,一锅色香味俱全的粽子便在一家人的努力下完成了。时至今日,我甚至依旧能忆起青绿的箸叶上如何勾画出细密的纹路,外婆手上的温度如何浸润每粒糯米的躯壳,柔软而坚韧的藤绳又是如何缠绵地亲吻着所属的每一寸领地。而所有的一切,都缓慢而美丽。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数载。如今年逾古稀的外婆已经许久不曾亲手包过粽子,而远离故乡的我,亦是许久未能回家与她一同过个端午节。商店所卖的粽子看起来比印象中外婆包的精致许多,剥开粽叶内里的八宝混杂着糯米也不似几颗零散的枣子那般简陋,但即便再美味,我却再也吃不出那时候熟悉的味道。
我想大概我一直念念不忘的,不是那一日的粽子如何美味,而仅仅是那时与家人一同包粽子时的甜蜜感觉。而这种再简单不过的幸福,正是这个节日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无论相隔万水千山,只要在吃下那一口粽子的时候,能忆起曾与家人一同共聚的时光,我想这就是一种来之不易而值得一生铭记的幸福。
住在我心里的一个端午节
□ 第二临床医学院2013级康复治疗学 刘雪梅
端午节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一座城,恩城。
那里有柳子,有一份我留念的回忆。柳子与我是好友,我们共同度过了六年的青春。
我上高中的小城,离家较远。高二那年的端午节,学校给了我们三个小时的短假,特许回家团圆。那三个小时的美好时光,给了许多人莫大的快乐!大家都回去了,留下的就是离家远的,或不想回家的,寥寥数人。柳子从隔壁班轻快地跑过来,捂着我的眼睛说:
“跟我回家吃饭!”
“不了,我还要做作业呢。你还不走,就没时间了。”我掰开她的手,望着她,故作俏皮地说。
她离开后,我趴在卷子里,大滴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想打电话让爸爸接我回去,可生病时他的那句“在学校,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仍萦绕于耳,从此让倔强的我断了矫情的脾性。一会儿后,我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的同学逐渐多了,教室里吵吵闹闹的,空气里飘荡着清香的粽子味。桌子上不知是谁塞了两个过来,我迷迷糊糊地听见了,又糊糊涂涂地忘了。这时,柳子突然冒了出来,
“懒虫,出来。”说着拉了我就走。
在教室门口的阳台边,她神秘地打开大餐盒——里面躺着两个热气腾腾的大鸡腿和栗子肉粽。“开饭咯,我们一起吃!”她很兴奋地递给了我一把汤匙。
我接过来,望着她,“噗——”地笑了。然后两人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弯弯的眼睛里满是幸福、愉快。晚风送来远处玉兰的清香,夕阳将我们的影子照在了一起。
晚修后,跑到校外树荫道上,看晚空,看万家灯火。只见家家户户都亮起了节日的灯,门口挂着一束辟邪的菖蒲,许多人在庭前摆开了小桌,笑盈盈地端上各式粽子、艾糍、咸鸭蛋和甜米酒等,招待邻里街坊。吃得肚子圆圆的小孩,都戴起了小荷包,在花圃里捉萤火虫,叫着,嚷着,享受着他们年龄里的幸福……
路过一处小花店,我们停下来挑了一束姜花,淡淡的味道真好闻……
时光如水,一去数载。如今我们都离家在外,有时会很怀念往日里的光景,在特别的日子、特别的晚空下。又一年端午节,只是想说,远方的柳子,你还好吗?远方的小城,你是否热闹依然?这个节日,又会是怎样光景呢?
门轻启,艾香一缕
□ 人文与管理学院2013级公共事业管理 贾晨露
偶然从柜子的角落里翻出一束紫色的香柱,是我从家里的一个角落带来的,本想闲暇时点一支怡情,但它还是被两年来从来没有停下过匆匆脚步的我遗弃在了角落,但我还是经常会构想一个香炉,以及在上空肆意飞舞的香烟。香文化不如茶文化、酒文化那样家喻户晓,有学者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中国传统的香文化走向衰落。”现在提起香,不是香水就是空气清新剂、衣物芳香剂等制品。令人欣慰的是,还有一种香,尚存其古韵,与端午节的粽香一起飘入门窗——那就是艾香。
当年我高考结束不久,端午就临近了。街口出现了一车车艾草,它们被扎成捆,一捆只要五角钱。还没走近那些架子车,艾香就弥散到了人的身旁。我兴奋于可以自己买一些艾草,去张罗一个节日。
打开一捆艾草,我把每一束搭过来搭过去,终于,整块防盗门都被艾叶笼罩起来,所谓的“邪毒之气”应该不会来了。这时我多么希望它是个木栅门,就像老家以前的那种,否则似乎有点不协调。之后我扎在剩下的艾草堆里玩,当我用艾草编织出五环的时候已经满手香味了。
现代生活并不缺香,食品总有各种口味,愉悦你嗅觉的产品也都添有不同的香味提取剂。我们似乎很难再找到一股自然香,比如引得满树蜜蜂的槐花香、比如园艺师修建景观时的青草香、比如端午节萦绕在人家门口的艾香,当然,还是腾腾的蒸汽携带出来的粽香最是诱人。
而今的端午,当艾草挂上家门口之时,驱邪避瘟的寓意已慢慢淡化,流传下来的传统转为了心中对家人的祈福和祝愿。端午节到来了,让我们轻叩节日的大门,迎来一缕艾香。
端午纪年
□ 公卫学院2014级临床心理 姚超凡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时光兜兜转转,又是一年端午时。
南方的夏日,总带着些许闷热的潮气,天上的白云成团,低低压下,漫卷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阳光灼热而刺目,从树叶间穿透,落了一地的光斑。
这是我第一个没有在家中度过的端午节。
五月端阳,风俗也多,饮雄黄、挂菖蒲、赛龙舟,门悬艾叶,臂系虎符,槐阴老绿,榴花照眼,端午最早是重午之节,重的是时令。端午最是潮湿酷热,所以在这天喝雄黄酒防瘟疫驱五毒。虽传纪念屈原,实则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
幼时,一逢端午,母亲与祖母便会起个大早,睡梦中迷迷糊糊时,手腕脚腕和脖颈上便被绑了五彩线,家乡人称之为“百索”,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百索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据说这与药王孙思邈的传说有关,将百索丢到河里让水冲走,百病也就被河水带走了。晨起以后,院子里会弥漫着熏艾叶的香气,祖母捻起一撮雄黄放进酒壶里,倒一杯酒,叫我喝下去。
母亲搬来小凳子,与祖母两人坐在院中,淘洗好的糯米莹白如玉,前一夜煮过的粽叶是深绿色的,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些许糯米,加一颗红枣或蜜枣,些许蜜豆,包成四面体,用细细韧韧的叶条扎好,放进锅里煮。
煮好的粽子带着甜甜的香气,撒上白糖或红糖,糖被热气腾腾的粽子化成了水,渗入粽子中,对着尖尖翘着的粽子角咬一口,烫得直吸凉气,却也不舍吐出,舌头拨弄着在口中翻滚,半晌才粗略嚼两下吞入腹中,心里满是甜蜜。有了第一口的教训,接下来可就仔细多了,慢慢吹着气,一口一口把香甜软糯的糯米和着沙沙的蜜豆吃进肚子里。若是幸运的吃到了甜甜的蜜枣或是酸酸的红枣,那真是要快乐地跳起来了。
广东的肉粽又是别一番的滋味了,今日下午,同学分享了她母亲寄来的粽子,用水一滚,肉香已散发出来。抽去包裹粽子的红绳,一层一层剥开粽叶,晶莹的糯米每一粒上都泛着淡淡的油光,诱惑力十足,一口下去,鲜香软糯的味道在口腔中爆开,芸豆密密沙沙的口感与肉香混合在了一起,最中心是肥瘦参半的猪肉,肥肉已经有些化了,想来糯米中的油光便是自这里来的。
在遥远的城市里,还能感受到浓浓的家的温情,大抵这便是大学的魅力吧。
端午赋 离骚吟
□ 第一临床医学院2014级临床 吴燕妮
五月五,龙抬头。佳节至,思游子。无事为,方为书。端午赋,离骚吟。
念往昔,聚一堂。菖蒲酒,入雄黄,与家友,共饮之。悬香草,去邪灵,沐兰汤,去秽气。戴香包,避五毒,巧精致,延安宁。挂艾虎,佩豆娘,亦为饰,亦为俗。龙舟舞,跳钟馗,飞龙兮,引福来。
端午赋,曲曲来,虽简言,情难待。看屈原,阅离骚,句句在,吟歌谣。
战三国,七雄乱。秦欲霸,楚在危,屈原言,联齐抗。怀王误,信谗言,疏屈原,逐汉北。怀王薨,在异国,屈子悲,亦抗秦。行畔吟,遇渔者,见憔悴,劝随和。其不屈,宁赴湘,弃世俗,勿安宁。数年后,国破难,无力为,心如焚。汨罗江,仰首吟,为国情,抱石沉。
言至此,方可知,离骚吟,字带情,缓而急,音相映。
伊人在,思家亲。端午赋,离骚吟。
粽香
□ 基础学院2014级 薛晶
端午,家家户户悬艾叶挂菖蒲的日子,看着龙舟的迅游,印象中似乎还是第一次这样真实的赏看。去年这个时候,还在忙着高考最后的冲刺,也没能好好停下来享受享受节日的喜庆,脑子只有一个印象:高考还剩4天。
父亲早已说好,今日会放下工作来接我,散学铃声终于响了,似是从来没有这样急切地逃离过这个地方。可惜大门外,并没有我期盼的身影,看着人潮的散去,心里难免少许失落,只得徘徊在空荡的校园中。
晚七点,我目送夕阳的落下,夜的黑已经弥漫了整个校园,却还看不到我等的人。
晚八点,我在微弱的路灯下,数着石板路上的一颗颗石粒,从一到一百,一遍又一遍,不知道时间是不是和我走得一样快。
晚九点,听着外面街道上一辆辆车驶过的喇叭声,都会不由自主地跑过去看一眼。我疲惫地坐在门口长满青苔的台阶上,靠着唯一的门,注视着远方。也不知是过了多久,我被看门大爷唤醒,才知道,原来傻傻的等待是多么的煎熬,我只好踱步,朝家的方向缓缓移去。
繁华的街道,喧闹到让人心烦,临旁餐馆里,坐着一个个欢乐的三口之家,似乎只有我一个人有这闲情雅致,停立在皎洁的月光中。也不知是站了多久,突然,一支糖葫芦乍现在我的眼前,身后传来的气息与体温,是那样的熟悉。
我迫不及待的转过身去,和父亲撞了个满怀,拦抱着他的腰杆,这一刻,几个小时的等待又算得了什么。枕在父亲的胸前,还可以听得到他胸膛中跳动的心脏,是那样的剧烈,汗水早已打湿了他的衬衣,熟悉的味道,是久违了的安全感。
父亲拿出包里的小袋子,慢慢拨开,阵阵粽香飘逸而出,触到的地方,还是温热的,早已饥肠辘辘的我,大口吞咽着小小的米粽,父亲看着我这样的吃相,“嗤嗤”的笑了——原来,幸福可以这么简单。
回到家之后,恰好碰到母亲将粽子放进了锅里热着,不知这个动作,她到底重复了几次,才盼到了我们的归来。
如今的我,离家两千多公里,是注定要独自过完这个端午的。以前总是不爱米粽的味道,总觉得糯米太过于黏糊,不适合我这种性子急的人。但每当回想起某个夏季的夜晚,从父亲手中逸出的丝丝粽香,都能将我的思绪带回遥远的故乡,似乎我还依然在那个屋子里,看着妈妈忙碌地包着一个个米粽,而父亲将我拥入怀中,讲述着屈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