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模型识别+集成靶向药新策略,让乙肝治愈率突破30%大关
12月5日,“创新乙肝治愈新策略新模型”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我校南方医院举行,嘉宾共同见证了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侯金林教授团队携手国内外顶尖团队在乙肝治愈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Xalnesiran With or Without an Immunomodulator in Chronic Hepatitis B”[小干扰RNA药物(Xalnesiran)联合或不联合免疫调节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该研究于日前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正式上线。同时,侯金林教授与樊蓉教授共同研发的新型乙肝治愈预测模型——乙肝“金牌”评分系统也正式面世。这一评分系统的推出,将为乙肝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科学的评估工具。
来源:南方医院肝病中心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 学校科研院
创新乙肝治愈新策略 乙肝治愈率首次突破30%大关
实现乙肝治愈一直是近年来乙型肝炎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更是我国近8000万乙肝患者翘首以盼的福音。当前,核苷类药物和长效干扰素作为乙肝治疗的常用抗病毒药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情,但长期治疗后,能够实现乙肝治愈的患者比例仍不足10%。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侯金林携手国内外的顶尖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团队,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他们首次创新性地采用综合平台设计研究策略,同步集成了对多个新靶点抗乙肝病毒药物及其联合用药效果的全面评价;首次引入了靶向HBV RNA的小核酸药物和免疫激活药物的治疗策略,使得乙肝治愈率首次突破30%大关。尤其是对于乙型表面抗原(HBsAg)水平低于1000国际单位的患者,治疗后乙肝治愈率可高达47%。
本研究的结果不仅在国际上首次充分、科学地证实了联合病毒抑制和免疫激活双重策略对于提高乙肝治愈率的关键作用,为全球乙肝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同时也彰显了我国科研团队在乙肝治疗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深厚实力。NEJM杂志编辑部专门邀请国际著名肝病专家Harry L.A. Janssen和免疫学家Milan J. Sonneveld撰写社论“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ombination Therapy for Chronic HBV Infection)”,预示着基于新药“组合拳”联合治疗慢性HBV感染的一个新时代来临。
乙肝治愈“金牌”评分系统上线 可提前预测乙肝治愈可能性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揭示HBsAg水平的长期动态变化对乙肝功能治愈所起的关键作用,并进一步挖掘乙肝治愈的潜力人群,侯金林和樊蓉团队在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对近1万名慢性乙肝患者实行全病程服务管理,经过持续的努力和探索,基于每位患者的变量动态变化,采用全新算法,成功研发出了一款新型且精确度高的乙肝治愈预测模型——GOLDEN(金牌)评分系统。这一创新成果能够平均提前19个月精准预测乙肝治愈的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识别出乙肝功能性治愈的优势人群。据研究显示,该类优势人群在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5年后,可有29%的患者实现乙肝治愈。
乙肝治愈“金牌”评分系统,犹如一款专为乙肝患者设计的“智能导航仪”,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一个强大而有效的评估。该系统不仅能精确测量患者在实现乙肝治愈之路上距离理想终点的距离,更如同一位精准的向导,清晰勾勒出每位患者到达治愈终点的最优路径。目前,这一“金牌”评分系统已在“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公众号上正式上线。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肝脏疾病研究所 乙肝治愈临床研究团队成员介绍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的临床研究团队致力于国际临床研究的前沿领域。在2024年,该团队已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胃肠病学》(GUT)、《肝病学》(Hepatology)、《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TTT)等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论文。目前,该中心正在进行20余项关于直接抗病毒药物和HBV相关免疫调节剂的全新机制临床研究项目,为乙肝患者的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
侯金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曾先后担任亚太肝病学会主席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等。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主持和参与临床研究100余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0余篇,连续7年被评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创新乙肝治愈新策略研究成果在NEJM正式上线
广东医生“送医上岛”,让“中国技术”在南太平洋岛国生根发芽
近日,由学校南方医院吴芃、刘卫锋、魏小磊、高宇博、徐婷婷组成的广东“送医上岛”专家团队赴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及患者随访,受到了岛国民众的热烈欢迎,在当地掀起一轮“中国医疗”热。
2012年以来,广东省卫健委组织专家团队赴南太平洋岛国开展“送医上岛”巡诊、健康科普、学术交流等活动,为南太平洋岛国培养急缺医护人员,实现从“输血式”巡诊到可持续“造血式”精准帮扶。此次巡诊也是南方医院专家团队继2019年12月和2023年4月之后的第三次“送医上岛”。
来源:南方医院
精心“定制”岛国所需医疗器械
“吴教授好!如果您能带些我们所需的输尿管支架管和导丝就非常感谢了!”这是广东“送医上岛”专家团队出发前一个月,所罗门群岛国家转诊医院马勒福斯院长发给领队吴芃医生的邮件,也是医疗队出发前一个月在与岛国医务人员会诊讨论手术计划的日常。
为保障疑难病例的救治,医疗队精心“定制”了适合岛国患者医疗耗材和器械,带着重约400斤的“中国制造”器械漂洋过海,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中国方案”“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帮助岛国患者摆脱疾病痛苦,重获新生。也让岛国民众对医疗队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高度认可。“走到哪里中国医生都非常受尊敬,在这里做手术让我们非常自豪,由衷为祖国感到骄傲。”医疗队高宇博医生说到。
“授人以渔”培养紧缺医学人才
在此前的医疗援助期间,吴芃提出“医疗服务与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援助理念,“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希望能针对当地医生开展手术培训,帮助当地医生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自2012年广东开展“送医上岛”项目以来,不仅派专家赴南太平洋岛国巡诊,还通过太平洋岛国医学高级人才培养项目、中国(广东)-南太平洋岛国微创外科技术培训班等项目,邀请岛国医务人员来广东高水平医院、高等医学院校实地受训。
目前,广东已搭建“中国(广东)南太岛国微创外科培训”等远程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岛国同行传授微创手术技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跨越时空的阻碍,以流畅的画面、清晰的讲解展示中国专家娴熟的手术技巧、先进的教学理念。
据吴芃介绍,“近年来,仅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就已有20名骨干医护人员前来广东留学、培训。”通过学位教育留学项目、岛国高级医学人才培训项目、微创手术培训班等方式精准帮扶岛国培养紧缺医学人才,“如到南方医科大学留学的Malisa,回国后已成长为当地的中医针灸科专家。”
“此次巡诊与以往不同,当地骨干医护人员曾在南方医院接受培训,对微创技术和所需耗材有明确需求,并提前指出实地教学的关键点。”吴芃提到。
“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将对我们国家的医疗产生深远影响,帮助更多的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所罗门群岛国家转诊医院外科医生奥古斯汀·梅利医生表示。
医疗队与岛国民众“双向奔赴”
泌尿外科疾病是所罗门群岛的常见病,受限于当地的医疗条件,在这里“排队”等待中国专家的泌尿外科患者大多高龄且病况复杂。
在出发前,南方医院医疗队了解到一位当地患者因前列腺肥大超出常人5倍,已经排尿困难近1年,外国医疗队判断手术风险过高,放弃为其手术。
吴芃团队为其精心制定了手术方案,并携带了相应耗材为其手术。术后不到3天,患者就拔掉尿管,重获尊严和健康。
同时,不少患者多为肥胖且病情复杂,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这就增加了患者的围术期风险,也对麻醉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瓦努阿图帮扶期间,一位麻醉护士跟着我一天完成了5台手术,第二天一早又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手术中来。这位护士说,自己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与技术,并对我们的无私帮助表示感谢。”刘卫锋医生说道。
据吴芃介绍,本次在所罗门群岛和瓦努阿图,医疗队使用中国制造的医疗器械开展了17台高难度的前列腺微创手术,让多名患者摆脱终身带尿管的烦恼,重获“新生”。
医疗队巡诊过程中受到了岛国同行、政府领导、民众的热烈欢迎,所罗门群岛国家电视台、塔乌利新闻台 (Tavuli News)瓦努阿图《每日邮报》等当地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当地的居民将招待贵客的食物——鸡腿和鱼拿出来招待我们。”吴芃说,还有居民把菠萝送给了医疗队的医生们,表示他们一直盼着广东医生来为他们做手术。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南太平洋岛国开展医疗交流与合作;截至目前,共派出27批199人次医疗代表团赴与我国建交的11个太平洋岛国开展以“光明行”“爱牙日”“中医康复”“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等为主题的“送医上岛”义诊、健康普及、学术交流等活动;举办了4期“太平洋岛国医学高级人才培养项目”培训班,为库克群岛、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汤加、瓦努阿图6个岛国共培养39名骨干人才,为深化我国与南太平洋岛国医疗卫生领域友好合作持续贡献广东力量。

南方医院专家团队指导当地医生开展手术
珠江医院召开珠江创新大会
南医讯 (文/珠江医院)12月19日,学校珠江医院召开珠江创新大会。作为第8届新时代公立医院建设与发展“珠江论坛”的品牌活动,旨在表彰优秀、学习先进、聚力创新,让“创新”厚植珠医文化,领航医院高质发展。医院全体院领导、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各党(总)支部书记、护士长、机关管理人员及获奖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院长高凯主持。
医院院长郭洪波表示,“珠江创新月”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了珠江发展、珠江风貌和珠江自信。全院创新意识的转变,激发出全体珠医人的创新干劲,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院要凝聚共识、聚焦重点、把握机遇,加快以全面创新引领医教研高质量发展,更快地推进创新融入医院建设发展各环节,创造性解决老问题、迎刃新问题,让创新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医院党委书记苏广武指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发展新增长点的关键。要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科研创新、服务创新、人才创新、品牌创新、党建创新上下功夫,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珠江党建工作机制,把创新精神贯穿在医院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加大医疗新技术探索的强度、广度和力度,加快科技创新向成果转化的落地,推动服务更加便捷化、人性化、科学化,引进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取得新突破。他强调,全院上下要以创新领先一步,为发展一路领先积蓄力量,坚定不移走好和走实创新改革之路,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大会邀请了5位“珠江创新系列大赛”获奖专家代表进行专题交流和创新经验分享。普通外科中心学术带头人、特需医疗服务中心主任方驰华、心血管内科主任杨平珍、肝胆二科主任潘明新、临床技能中心主任田京、脑血管病外科刘彦超围绕技术创新、学科建设管理,分享了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展现医院科技创新水平,医院设立每年11月为“珠江创新月”,今年聚焦医疗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开展了系列创新大赛。近百项申报项目和案例参赛,经过严格的形式审查和书面评审,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49项,其中20项医疗新技术、12个管理创新案例、17项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项目。
会上,医院对获奖项目进行颁奖,激励全院以先进为榜样,传承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涌现更多创新成果,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