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人物简介:
徐江平,南方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院药学系主任,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广东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
“教书育人是一件神圣的事”
“您当初为什么会想要当教师呢?”
“因为在我的求学生涯中,老师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学识和人格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做可以影响和改变需要的人。我喜欢教书,也喜欢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交流。”
尽管还在外地出差,徐江平老师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网络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虽然看不见老师的脸庞,也无法听到他的声音,但是从他朴实的文字当中,能感受到这位广受学生好评的教授有着怎样的人生态度。
徐江平负责药理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重视教学改革,结合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在课堂上,他总是激情忘我,慷慨激昂,其旁征博引,立足现实,风趣幽默的课堂特色在学生中广为流传。问及教学中的感触,他说:“其实,我一直以来都在边实践边总结,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慢慢地有一些认知:首先,教书育人,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我觉得,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薪火相传,更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古时,描述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其中的一席话肯定不是某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是独到的见解,所以我认为要结合实际和个人经历,从更高的角度和视野去传道授业解惑。”
除了对本科生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验课授课外,徐江平还坚持指导本科生开展课余实验。他指导本科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获国家级和省级立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摘获国赛银奖、省赛金奖。
他总说,本科生们刚刚接触到科研工作,要鼓励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同时也要立足科研事实。
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感悟,徐江平指导的45名博硕士研究生也频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省级、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多次作为代表参加学术会议,并摘得优秀论文奖等奖项。现在,毕业学子已逐渐在相关行业崭露头角。
“‘接收’比‘传授’略微重要一些”
徐江平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于教育方面颇有心得,他不仅作为副主编和参编撰写了多本国家级教材,而且建立了完整的《药理学》电子试题库。在教学管理方面,他推行教考分离,在校内率先推行无纸化考试,建立了详尽完整的《药理学》电子试题库。徐江平在积极从事教学实践的同时,还致力于教学理论研究:从2005年至今,承担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2项,校级教改课题6项。徐江平十多年来为教学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他的努力得到了师生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届教学名师”、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届“南医优秀教师”等称号,并且多次获得南方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和教学优秀奖。
对于这些名誉,他并不关心,他说:“获得什么名誉什么称号,这我不关心,这是组织对我的肯定,我最在意的是学生们的切身感受。他们带着旺盛的求知欲而来,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我能教给他们什么道理;他们上课的时候听得懂么,我能否顺利让他们掌握知识点;在他们以后的为人处事中,我作为过来人,能不能用我的经验让他们少走哪怕一点弯路;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接受我的建议和意见等等这些,这才是我看中的;我以为,在教育过程中,‘接收’比‘传授’略微重要一些。”
“科研与教育会碰撞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火花”
除了在教学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徐江平带领的神经药理学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神经精神药理和新药创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近10年来,在磷酸二酯酶4与神经精神疾病之间关系及药物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目前,已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SCI杂志上发表20余篇研究论文。徐江平还担任J Alzheimers Dis杂志副编辑,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及Pharmaceutical Biology等杂志审稿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及《中南药学》编委。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及广东省科学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关于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否冲突的问题,徐江平表示并无影响,他告诉记者,虽然说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但是科研与教育有相通之处,这两者会碰撞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火花,而书本上的知识虽然经典可靠,但是科研工作可以让他教给他们一些最前沿的相关领域的知识;教育输出的同时,学生们提出问题的角度很多时候也会让他陷入思考,得到启发。
在采访的最后,当记者问及有什么话想要对学生们说时,徐江平给出了这样一番话:“从大的方面来讲,在当今这个成功定义单一,人心浮躁的社会,我更多地希望他们可以面对各种诱惑,守住自己的本心,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点非常重要,不能迷失自我。当然,从小的科研的角度来说,我就把一直以来激励我的那句话送给他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文/团宣SMU新闻工作室 姚超凡
南方论坛
肩负责任 为南医梦奉献青春
□ 护理学院 杨智慧
我是一名80后的年轻教师。曾经在我的心里,80后是朝气蓬勃、青春活力的一代!但是却有不少的杂志、新闻媒体都对我们不怀好意。他们说:你们懒惰、极端、毫无主见、暮气沉沉……以致于我一度陷入对自己的深深怀疑,我们是这样的吗?直到我去了一趟黄山,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那是闻名世界的黄山迎客松。而迎客松在长成这样的姿态以前,它只是一颗小松果,无意中落在了石缝中,慢慢地,它经过风雨的洗礼,日月的照耀,最终它站成了蓬勃挺拔的大松树!我沉思:我们80后的青年教师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吧?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遇见了南医大,尽管一开始不起眼,但我们努力地在南医大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儿时的我就萌生了对教师职业的渴望和追求。我深知老师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但是刚刚入职的我,既年轻又困惑。我该怎么做?
有一天,我无意中进了一位退休老教师的办公室,一派温馨祥和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墙上挂着的画、照片、沙发上可爱的公仔、桌上茂盛的盆栽等等。老教师说:逢年过节的,在校的,实习的,毕业多年的学生都会给她打来一个个电话,发来一条条短信,寄来一张张贺卡。这些礼物许多都是学生自己DIY的,满满的都是学生的感激之情。有的贺卡上写道:“老师,您知道吗?您虽不是什么星,却是我们崇拜的偶像。”有的说,“老师,是您领我们走进护理这个神圣的殿堂,我们永远感激您!”
这位老师何以得到这么多学生的爱戴?“学高为师,品高为表,德高为范”,且不说她对学生关怀备至;且不说她带领教研室创下的优秀业绩;且不说她在职期间,年平均学时达380学时,远远超过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且不说她的日历里没有双休日的概念,晚上常在电脑前,周末常在业余班课堂和办公室;哪一件事情不是体现了她对工作、对学生、对学院的高度责任心。有人曾评价她,说:洒青春于三尺之上,显风流于校园间。退休后,她一刻都没有闲着,还常回来学院,关心学院的发展、关心年轻老师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业,甚至挑起了省级竞赛主心骨的重担!在她的心目中,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夸奖!责任心,献青春,心在学院,心系学生。在她的身上无疑是最好的典范!
我坚信“一分春雨,一分秋实,一分汗水,一分收成。” 和许多老师一样,我认真地工作着,积极融入到学校来,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很快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去年我们学院组织了急救技能竞赛。我有幸参与其中,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全院师生设立了培训组、命题组、场地组、会务组、录播组、志愿组、宣传组、计分组、后勤保障组九大组,齐齐为广东省第一届急救技能竞赛出谋划策!老师们顶着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压力,还需要加班加点筹备竞赛。有些老师身体倒下了,有些老师孩子升学来不及辅导,有些老师家里都顾不上了。但是大家没有一句怨言,各自默默地克服了困难,秉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团结一致,甘愿奉献。还记得那首歌吗?“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这个写照多么地真实!初次办赛,没有经验。那时候学院的老师们几乎天天开会,不分昼夜加班,每组人员都俨然变成了“会务组”,大家想方设法考察学生的真实急救水平,又要把比赛办得有特色、有看头、高端大气上档次!退休的老教师和临近退休的教师都主动挑起了重担,身先士卒,大大地激发了年轻老师们的工作激情。年轻老师们都在竞赛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离不开老教师们的辛勤辅导。学生们在竞赛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这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学院在全体老师的努力,迎来了最终的胜利,这离不开大家的团结一致!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赛场上都洒下了数不尽的青春汗水,支持着我们在艰苦中奋战的唯一信念就是责任心。为学院负责,为学生负责,为自己负责!比赛的最后我们高兴、我们欢呼、我们呐喊,为我们的责任心,为我们的荣誉感,为我们的集体而骄傲!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转型期阶段,许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着巨大变化。作为80后的年轻老师难免会有犹豫、彷徨的时候。请你不要慌张!青春就是我们的资本,责任就是我们的态度。责任心就像一条串线,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晶莹凝重的珍珠。责任心把我们团结起来,串成了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心心相聚,为我们的青春工作、生活增光添彩!
我校科普教育协会亮相 “全国科普日”
本报讯 (通讯员/毕振宇 董小玉)9月19至25日,以“万众创新,共建智慧广州”为主题的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顺利举行,作为广东省首支以科普教育宣传为主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南方医科大学科普教育协会受邀参加了当天的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现场,我校科普教育协会以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宣传展板展出,将我校的特色科普资源展示宣传给大家,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科普活动。与会领导对我校科普基地的建设工作及学生社团在科普宣传中的成绩提出表扬。
一直一来,我校人体博物馆作为广州市科普基地、科普精品游基地、小主人报记者站社会实践基地在本地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为配合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我校科普教育协会组织策划了“珍爱生命,关注健康”、“探索人体奥秘”、“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等一系列的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特色活动,受众38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500多份,提高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提高了我校人体博物馆科普活动的社会效益。
人体博物馆宣传展板展示我校特色
“水与争锋”团队喜获“赢在广州”创业大赛一等奖
本报讯 (通讯员/谢耿)9月22日,广东省广播电视台800平米演播大厅,南方人才杯第四届“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如期举行。我校“水与争锋”团队的希如个人便携式净水器项目以充分的比赛准备、良好的临场发挥、优秀的产品特质,在创意组中脱颖而出,最终喜获大赛创意组一等奖以及5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这也是我校参加此项赛事四年以来两夺一等奖。此外我校另外4支团队还获得了赛事的创新奖。从今年4月至9月历经半年时间,共有5支团队代表我校参加此项赛事,充分展现了我校大学生渴望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风貌,营造了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
我校创业项目进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
本报讯 (通讯员/谢耿)9月24日,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组委会获悉,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指导的学生创业项目《沃木有限责任公司无线体温检测平台》进入全国100强总决赛。此次总决赛广东省共7个创业项目参加,其中实践组4个,创意组3个(我校此项目为创意组),10月中旬将赴吉林大学进行现场角逐。
首批4名应用心理学专业交换生赴台学习
本报讯 (通讯员/冯现刚)近日,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2014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王一乐、麦伊灵、简可雯、李雅娴4名同学启程赴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与交换学习。这是我校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与《交换生协议》后派出的首批应用心理学专业交换生。根据协议,交换学生将参加所选课程的学习,学习结束后台中山医学大学将出具学生在校表现、成绩单以及其它相关证明文件。
中山医学大学心理系办学具有国际化视野,师资雄厚,众多老师具有国际留学的经历,研究方向也紧跟心理学研究的国际化步伐,派遣交换生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未来心理学领军型人才;交换学习归来后,可以通过讲座、心得分享等形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不断更新学习理念,提升我校心理学人才的整体培养水平;同时,通过校际人才培养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我校心理学专业的影响力,以吸引更多更优秀的考生报考我校心理学专业,建立人才培养的良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