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与香港圣方济各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南医讯 (文/图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3月12日,香港圣方济各大学副校长梁诗明一行来访我校,副校长马骊与梁诗明代表两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学术研究、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
会上,双方围绕护理学、人工智能、物理治疗等专业的学生培养进行深入交流,在教师访学、学术交流、课程合作、学生实习、交换、深造等方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梁诗明表示,本次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两校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更多领域深入开展合作。我校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引领下,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积极拓展与香港、澳门高校和机构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服务湾区人民的健康福祉为己任,致力于为“健康湾区”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教务部、科研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医院管理处、研究生院、护理学院、康复医学院等相关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
我校与约旦大学深化医学教育合作,共筑“健康丝绸之路”
南医讯 (文/图 国际教育学院) 3月5日,约旦大学副校长Ashraf Eid Abukaraky教授来访我校,双方围绕学术联通、人才共育、科研攻坚及文化交融等领域展开深入交流。副校长马骊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陈君主持,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彭鸿娟、深圳口腔医院(坪山)副院长江山、国际教育学院领导及工作人员参加。
马骊提出,双方可在四大领域推进务实合作,通过教师互访、学生交换促进学术联通;探索口腔医学(BDS)等专业的双学位联合培养机制;围绕热带病防治等战略议题开展科研联合攻关;依托中医工作坊、医学讲座推动文明对话。
Ashraf Eid Abukaraky高度赞赏学校在医学教育与科研领域的卓越成就。他表示,约旦大学愿与南医大共建“医学教育共同体”,在学生流动、师资互访及科研合作等领域深化协同,共同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为“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注入新动能。
座谈期间,双方代表就合作细节展开讨论。彭鸿娟、江山分别介绍了学校与洪都拉斯国立自立大学联合举办热带医学会议、与香港大学推进国际化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与高端口腔医疗服务等合作情况,陈君就双方推进优质国际生源基地建设分享了建议。与会人员还围绕人才培养机制、国际学术研讨、师生短期交流互访等提出具体可行性构想。约旦大学一方对我校在援外医疗培训、国际学生培养、中外文化交流融通等方面的经验表示浓厚兴趣,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动合作项目落地。
此次访问是两校落实“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倡议的重要实践。学校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与中东地区高校的合作网络,助力全球卫生治理能力提升。

约旦大学副校长Ashraf Eid Abukaraky教授一行来访我校
我校与日内瓦大学合作,为抗顶复门原虫药物研发提供新途径
南医讯 (文/ 公共卫生学院 邹伟浩)近日,公共卫生学院彭鸿娟团队与瑞士日内瓦大学美国国家科学院国际院士Dominique Soldati-Favre团队合作,首次证实丢失了顶质体这一细胞器的刚地弓形虫,可以通过在体外补充顶质体主要代谢通路的相关代谢产物,原本失去的增殖能力得以恢复,并在此特殊培养基中无限期生存与增殖。因而研究人员获得了一个独特的细胞器缺陷的虫株模型,用以研究顶质体的功能,为探索顶复门原虫(如弓形虫、疟原虫)的遗传和代谢,以及为抗顶复门原虫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途径。
研究团队利用诱导顶质体丢失的药物加压筛选获得顶质体缺陷的弓形虫虫株(T. gondii-Apico),此时弓形虫失去增殖能力,当研究人员在培养基中加入上述代谢途径产生的代谢产物,弓形虫获得了增殖与传代的能力。通过对顶质体缺陷弓形虫T. gondii-Apico虫株的全面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该团队揭示了顶质体丢失后的显著适应机制,并通过鉴定T. gondii-Apico中丰度显著降低蛋白,识别出众多假定的顶质体蛋白。此外T. gondii-Apico虫株对针对顶质体的药物敏感性降低,为发现靶向顶质体的新药提供了宝贵工具。
该研究首次证实了弓形虫在丢失顶质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摄取培养基中的顶质体代谢产物而恢复增殖能力,并可无限期生存。这个顶质体缺陷的弓形虫模型为研究顶质体的功能、探索顶复门原虫的遗传和代谢、抗顶复门原虫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途径。此研究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Dissecting apicoplast functions through continuous cultivation of Toxoplasma gondii devoid of the organelle (通过持续培养顶质体缺陷刚地弓形虫解析顶质体功能)”,我校2020级博士生(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陈敏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877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返校 全体导师面对面提供学业指导
南医讯 (文/图 研究生院 胥超) 3月7日,2024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返校教育在学校大礼堂展开。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刘叔文、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张原英、常务副院长黄文华等领导和教师,为877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学业支持与生活指导。
刘叔文与返校学习的研究生回顾了1951年建校以来学校走过的光辉历程,围绕学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育人目标,他向研究生提出:要珍惜校园时光,感受学术氛围,践行“博学笃行、尚德济世”校训,为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贡献力量;在规培中锤炼临床技能,以科研视角解决临床问题,拥抱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同时涵养仁心仁术的医者情怀,做有家国情怀的医学人才;遵循学术规范,主动与导师沟通,在临床轮转与科研实践中实现自我突破,成长为兼具临床能力与科研思维的“医师科学家”。
黄文华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讲座。他结合当前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的时代大背景,从发展定位、学校基本情况、研究生教育平台、研究生创新教育成果、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科研诚信等六个方面详尽介绍了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情况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政策与要求。
张原英以“以青春之我 担时代之责”为主题,从青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力军、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提升综合素质勇担时代使命等方面深刻阐释,教育引导研究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厚植家国情怀,涵养高尚品德,锤炼过硬本领,培育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将个人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会上,研究生全体领导教师及教学督导与学生见面,并详细介绍了研究生院各部门职能,为返校学生提供学业支持与生活指导。
按照学校教学安排,2024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于去年7月入学,第一学期在培养单位报到后并开展临床轮转学习及在线课程学习,今年3月返回校本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面授课程学习。本次返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877人,来自广东省内7个地市的27个培养单位,其中临床医学专业733人、口腔医学专业80人、中医类专业64人。为落实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专业学位研究生更深刻地感悟南医大的精神,提升其对学校及相关研究生培养政策的熟悉与了解,自2021年始,学校每年专门组织开展专题返校教育。

研究生导师在授课中
学校开展本科教学专项检查
南医讯 (文/ 教务部) 为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学校近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本科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全面排查问题、优化教学环节,为学校教学发展筑牢根基。
教务部组织学校督导深入19个学院及教学单位,开展了19场次教学检查与反馈会,参与督导专家30余人共103人次。通过现场专家认真细致的查找问题,积极有效的指导反馈,收到了预期效果。
此次检查覆盖全校所有本科专业,涉及多个教学领域,检查内容涵盖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学院及教研室教研材料着重检查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年度教学形势分析及集体教研记录等,确保教学管理规范、教研活动扎实开展;课程考核材料聚焦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强调过程性考核资料的重要性,对材料整理规范提出明确要求;毕业论文检查严格把关,从论文内容、格式到过程管理材料,确保符合学校规定;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环节也备受关注,从实验开出率、场地开放情况,到见习实习计划、手册及基地建设等,均有详细检查标准,以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检查期间,专家认真审查,针对发现的问题与各单位深入交流。后续,学校将依据检查结果,督促各教学单位针对问题整改提升,持续优化教学工作,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26门硕士研究生案例教学专业课开课
南医讯 (文/研究生院 胥超) 为切实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我校于2024年启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专项工作,并最终遴选出26门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精品专业课。近日,相关课程已全面开课。
此次课程建设坚持“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强化实践”的原则,着力构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助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各课程团队创新采用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促进研究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深度融合,培养临床决策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
学校精心组建了一支包括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和省级科研人才、各学科带头人及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骨干的优质师资团队。课程实施“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模式,线下课堂突出互动教学,线上依托“雨课堂”实现同步直播与录播资源共享,学生可随时随地反复学习,有效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与高效利用,打造出形成"课堂高效学、云端随时学"学习生态圈。
南医青年助力绿美生态建设
南医讯 (文/图 校团委) 绿美广东,青年先行。在植树节来临之际,校团委向全校团员青年发出绿色邀约,号召青年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参与植树护绿活动。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了主题鲜明的植树环保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3月9日,康复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2024级1班团支部前往佛山顺德区西华生态湿地公园,参加2025年顺德区“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月”暨青少年绿美志愿行动启动仪式,并参与种植佛山市顺德区“青年林”。团支部的成员们分工协作,认真完成了植树活动的每一道工序,亲手栽种了10棵紫花风铃木和2棵凤凰木,并为每棵树挂上了认种铭牌,铭刻树木名称与美好祝愿。
3月12日,南方医院团委以“践行绿色生态,共筑绿美南医”为主题,在新外科楼前绿地举办南方医院“兰馨花圃”启用仪式暨植树节种植活动。活动发起“专属绿植”认领计划,30余名医护人员、患者和学生志愿者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取了专属挂牌,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心愿,随即手持花苗与工具开始了种花活动。
植树节当天,学生社团花之叙社团组织社团成员和青年学生在德风花园学习劳动技能,结合绿色环保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中,同学们修剪支架,去除杂草,种植新的花卉,分批次分小组在户外花园进行灌木种植,在春日气息中感受植树节的浓厚氛围。
接下来,团委将继续组织青年师生赴仁化等地开展“双百行动”青年林种植活动等,持续通过各类活动鼓励南医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培育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子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月”暨青少年绿美志愿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