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八期(5月31日)第二版

时间:2025-05-31

点击:


我校运动员闪耀省大运会赛场

南医讯 (文/图 通识教育部) 广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近期举行。我校运动员与全省高校选手同场竞技,展现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在健美操决赛中,我校健美操队赢得两枚银牌。在乒乓球比赛(甲组)上,我校乒乓球队入围八强,混合双打项目首次进入八强,教练员曹静茹被授予“优秀教练员” 荣誉称号。

校田径队张丹霞在女子甲组5000米决赛中勇夺第四名,李旭东在男子甲组铅球项目中位列第八名,蔡美燕、李宣达获教练员体育道德风尚奖,邓涛、李旭东获运动员体育道德风尚奖。游泳接力团体比赛中,康馨扬、郑雅丹、班婷欣、杨雨潼在女子甲组4×50米混合泳接力中获得第四名。

本届大运会健美操决赛汇聚了全省42所高校的288名运动员同台竞技。我校健美操队五个项目均发挥出色,女子单人操选手作为首个出场的运动员,以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富有感染力的表现赢得裁判认可;男子单人操、混合双人操,以高难度、零失误的完美表现拿下银牌;竞技三人操整齐划一,艺术表现独具一格,获得第四名;有氧舞蹈取得第八名。学校健美操队自建队以来,参加全国赛、省赛共获二十八枚金牌、二十枚银牌、二十七枚铜牌,曾为学校赢得首次国家级体育赛事第一名、首枚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金牌。

女乒团体赛小组赛出现了小组内四支队伍在前两场比赛积分相同、最后一场谁能获胜便获得出线权的紧张局面。教练曹静茹精心排兵布阵,在赛场上灵活指挥,被授予“优秀教练员” 荣誉称号。队员们团结一致、顽强拼搏,打进了八强。混合双打的小组赛中,两位队员凭借顽强的斗志和精准的发挥挺进八强,创造了我校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佳成绩。

校田径队张丹霞等14名运动员代表学校第一次出征大运会田径比赛,经过五天激烈角逐,张丹霞在女子甲组5000米决赛中勇夺第四名,李旭东在男子甲组铅球项目中奋力投出11.28米,位列第八名。蔡美燕、李宣达获教练员体育道德风尚奖,邓涛、李旭东获运动员体育道德风尚奖。

游泳比赛中,班婷欣获得女子甲组50米蝶泳亚军和200米个人混合泳第6名,杨雨潼获得女子甲组50米自由泳第7名;在接力团体比赛中,康馨扬、郑雅丹、班婷欣、杨雨潼在女子甲组4×50米混合泳接力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运动员们以汗水诠释坚持,用实力为校争光。

我校健美操队队员比赛中

校田径队

校游泳队

校乒乓球队


领航讲坛助力医学双创人才培养

“南医青年榜样——创新创业竞赛分享会”开讲

南医讯 (文/校团委 林希如 图/刘芷羽) 5月15日,校团委举办的第66期领航讲坛“南医青年榜样——创新创业竞赛分享会”在顺德校区国际会议厅开讲。两位在“挑战杯”“互联网+”等高水平竞赛中屡获佳绩的优秀学生代表,聚焦大学期间同学们可以接触到的创新创业竞赛,结合自身经历进行经验分享与答疑互动,为现场同学带来一场内容充实的科研盛宴。

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杨鹏系统梳理了主流科研学术类比赛的组织架构和赛事特点,深入剖析了参赛对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促进职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在实践指导环节,他结合自身经验,从选题组队、导师沟通、标书撰写等具体环节分享了备赛技巧,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学业与竞赛的关系,做好时间规划,避免本末倒置。最后,他鼓励同学们以开放学习的心态参与其中,在创新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

202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洪睿轩展示了“为了没有肝病的未来”这一金奖项目的创新成果,并强调了三点核心经验:“十年磨一剑”的长期积淀,注重团队协作,精准把握赛事逻辑,用评委易懂的语言呈现医学专业的创新点。他强调,创新创业竞赛不是简单的成果展示,而要突出“人无我有”的差异化优势;此外,只有真正解决临床痛点的项目,才能在比赛中经得起评委的深度质询。他的分享为医学生如何将科研、临床相结合提供了生动范本。

访谈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两位学长结合自身经历,坦诚分享了参与科研竞赛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难与应对策略。面对项目方向不清、队伍沟通不畅、成果与预期不符等问题,他们表示,合理分工、善用团队资源与及时调整思路是破解难题的关键。针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竞赛项目”这一高频提问,洪睿轩建议同学们优先考虑自身兴趣与能力基础,明确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上限,选择真正愿意深入的方向。在导师联系方面,杨鹏鼓励大家主动出击,不怕被拒绝。谈及科研能力的积累路径,两位学长不约而同地提到:要从基础做起,逐步拓展到前沿领域,利用会议、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知识更新,并逐步培养独立设计与思考能力。整场问答环节思维碰撞激烈,为现场同学带来了实用性与启发性并存的指导。

通过两位榜样的精彩分享,同学们对创新创业比赛有了更加具体和实际的认知。本期讲坛不仅让广大南医学子了解了本科生参与课题、比赛等科研活动的流程、经验,更点燃了大家投身科研创新的热情。未来,校团委创新创业部将继续依托“领航讲坛”平台,深耕学术交流,服务学生成长,为医学人才培养注入更多活力。

优秀学生代表进行经验分享


基础医学院举办首期优秀博士毕业生成长分享会

南医讯 (文/图 基础医学院 张倩雯) 为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引领作用,助力学子明确学业规划、提升科研素养,锚定职业方向,5月23日晚,基础医学院在教学馆举办第一期“榜样领航 博采众长—与优秀博士毕业生共话成长”专题分享会。学院2024届优秀博士毕业生梁文全担任主讲嘉宾,与120余名本硕博学子深入分享科研历程,共同探寻成长奥秘。

梁文全现为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分享会中,他以亲身经历为蓝本,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自己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求学历程。从初入校园时的懵懂与探索,到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克服困难、勇攀高峰,梁文全的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奋斗与坚持。他分享了自己在面对学术难题时的困惑,以及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找到解决方案的经历,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科研之路的不易与魅力。

在科研体会方面,梁文全着重强调了“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他指出,科研工作往往需时间的投入和默默的坚守,不可能一蹴而就。“十年磨一剑”,只有具备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突破。他鼓励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挑战自我,在科研的征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导师选择、科研选题、实验设计”等关键问题踊跃提问。梁文全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和专业知识,为大家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指导。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今后,学院将持续推进优秀毕业生分享活动,积极拓展资源,广泛邀请卓越校友及知名学者走进校园,与同学们进行深度交流,全方位助力学子成长成才,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优秀博士毕业生梁文全分享科研历程


我校农工党三个支部赴韶关曲江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南医讯 (文/组织部) 5月24日至25日,农工党南方医科大学支部、第三附属医院支部、皮肤病医院支部组建服务团,赴韶关市曲江区开展医疗帮扶、健康义诊、科普宣教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助力“双百行动”工作。

活动中,来自农工党三个支部的专家成员为现场群众宣讲健康生活知识,提供中医科、耳鼻喉科、肿瘤科及内、外科等常见病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和诊疗服务,活动累计派发各类宣传手册、特色中药产品1000余份,服务群众200余人次,让当地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周到的医疗服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同时,专家团队还走进当地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传授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临床经验。农工党学校支部主委、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教研室教授张东淑到曲江人民医院等地开展带教活动,推广中医药非遗“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新技术,提升基层中医规范性操作技术和特色诊疗水平。

近年来,农工党三个支部多次深入共建县域、村镇开展义诊带教、技术推广、健康科普等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推动校地合作,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当地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展现了学校统一战线成员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


公卫师生向大众普及健康理念,让营养知识从课本“走入生活”

南医讯 (文/图 公共卫生学院 黎思如 陈澍)近日,在广东省2025年全民营养周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我校公共卫生学院作为专业支持单位,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特色优势,通过营养摊位互动与健康文化展演,展示了学院在公共营养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与育人成果。

在公共卫生学院精心打造的互动展位上,市民们热情参与,反响良好。学院师生通过“认识食物分量”“膳食宝塔科普拼图”“握力测试挑战”等富有趣味的游戏互动,让营养知识从课本“走入生活”,从说教“变为体验”。市民在轻松参与中了解健康膳食的基本原则,掌握食物种类与能量分布的关系,增强主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随着动感音乐的响起,我校健美操队带来的《跃动青春》瞬间引爆全场热情。队员们将运动的力量与青春的热情完美融合,以整齐划一、充满张力的动作展示出健康自信、活力四溢的生活态度。这场表演不仅展现了当代医学生的多才多艺,更以独特方式向大众发出“动起来,更健康”的积极倡议。

谁说传统艺术不能焕发新活力?在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团队手中,它成为传递营养知识的潮流新方式。“体重管理有公式,吃动收支要算清!BMI指数先自测,18.5到24!”这支由学院本硕学生组成的创意团队,以朗朗上口的“营养三句半”为载体,将现代膳食理念、运动建议、健康误区等内容巧妙融入韵律之中,节奏明快、妙语连珠。

本次活动充分彰显了学院践行“服务全民健康”的使命担当,同时也是学院“实践育人、活动促学”教育理念的鲜活实践。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公共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全民健康促进行动,着力打造集营养知识普及与健康理念传播于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

全民营养周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19名学子获评“心理健康大使”,专家解码师生沟通策略

南医讯 (文/ 第二临床医学院 林乐坚 吴紫莹)近日,第二临床医学院采用“榜样引领+专业赋能”模式,举办心理健康大使表彰大会暨专题讲座。活动通过表彰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先锋与传授师生沟通策略,构建“朋辈互助-专业指导”立体化心育平台。

邱瑛琦等19名同学荣获“心理健康大使”称号。获奖者以多元创新践践行心理健康大使的使命:刘嘉琳通过策划多样活动,为同学们创造了情感交流空间,同时缓解学业压力;李祥天积极投身三下乡实践,科普心理与卫生健康知识;伍子宸运用荣格心理学,助力同学认识自我、调节情绪,营造温暖校园氛围;寇仟姿将心理健康融入党团活动,凝聚集体力量。

副院长张鹏在颁奖时强调了获奖同学作为“学生身边心灵守护者”的重要作用。他希望大家继续以专业为帆、以热忱为桨,在心理健康服务中创新形式、深化内涵,期待全体同学主动学习心理知识,传递互助精神。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陈洁带来《后浪的我成为了你——师生沟通策略》专题讲座。陈洁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与教育实践,围绕师生互动中的核心痛点展开分享。针对“导师沟通困境”,她深入解析权威型导师的人格特征,指出其“尊重需求”与“效率导向”的双重心理机制,提醒同学们在与该类导师沟通时要需注重礼貌礼仪,以规范称谓表达敬意,同时秉持高效原则,善用具体数据精准汇报核心内容,避免冗长表述。

在实操技巧方面,陈洁重点讲解“黄金30秒开场法则”,在汇报开始30秒内就表明来意,运用“明确目标-凸显价值-提出诉求”三个步骤确保信息传递直达核心。在有冲突时,运用“非暴力沟通3F模型”,即通过事实陈述(Fact)、情感共鸣(Feel)、行动提案(Focus)的递进逻辑化解分歧。此外,她还结合大量师生交往案例,分析与导师沟通的潜在陷阱,指导同学们通过定期汇报、成果可视化等方式积累情感信任,营造安全、高效的沟通生态。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