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九期(6月20日)第四版

时间:2025-06-20

点击:


岁月总相逢,下个路口见!

本版摄影:夏涛


2025届毕业生代表话别母校 启航新程

南医讯 (文/党委学生工作部 吴璐薇) 6月16日,2025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召开。校长黎孟枫鼓励同学们树立南医自信,带着南医大的优良传统走向未来,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毕业生代表向母校赠送了书法作品,表达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激之情。大家结合各自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感受,从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国际交流、后勤服务等多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孙浩动情回顾十年南医岁月:“母校教会我的不仅是科研技能,更是医者的温度与担当”。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口腔医学院本科生林明楷感谢母校为他提供成长平台。他表示,自己将带着“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精神,继续在医学之路上奋斗前行,为母校争光,为患者谋福。

中国第二届正常分娩接产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银牌获得者,护理学院本科生古晓倩讲道,开学典礼上黎校长关于“博、大、精、深”的殷切嘱托如同航标,指引她在四年学习中力求精进,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自巴勒斯坦的硕士研究生Mahmoud感谢南医大让他从一名迷茫少年成长为有担当、有理想的医学工作者。他讲道:“我将把在南医学到的知识与精神带回我的祖国巴勒斯坦,这不仅是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更是对母校的致敬”。

黎孟枫逐一为参会学生送上毕业祝贺,感谢他们为学校建设提出的真诚建议,并勉励毕业生们崇尚博学,注重医文、医理、医工、医管法等学科交叉学习,提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黎孟枫强调,无论是做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应用,都要精雕技艺、追求专深,期待未来毕业生们带着自己研发的新药、新技术回母校看看。


五年医路:在南医大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2025届毕业生中,黄文谊是其中的一员。她是2020级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学专业学生,现已推免至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肾内科攻读直博。在校期间,她以核心成员参与硕博课题两项,以第一作者完成英文综述一篇。

临近毕业,她用文字记录了求学故事:“当我回望这段求学岁月,酸甜苦辣都有,但最多的还是那份‘累并快乐着’的充实感。”

初探多彩校园——学会奔跑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五年本科就要画上句号了。刚进大学时我懵懵懂懂,却被校园里五花八门的活动点亮了眼睛。我成了“赶场达人”,最难忘的是加入民舞队的日子:为了新生表演和元旦晚会,训练到深夜是家常便饭,练得肌肉酸疼,但和队友们一起说说笑笑、为一个动作抠到完美的日子,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还有在校学生会熬过的夜:和小伙伴们围着一份策划案抓耳挠腮,一遍遍讨论、修改,就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这些经历,让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也让我的大学生活,除了书本,还多了很多热烈的色彩。即使后来课业越来越重,只要学有余力,我还是乐意参与点活动或学生工作,总觉得能学到课本之外的东西,让生活不那么单调。

痴迷医学殿堂——主动探索

说到学习,头两年接触细胞生物学、系统解剖学这些基础课,真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第一次那么清晰地“看到”人体的构造,惊叹于它精妙复杂又协调统一的运作。后来的生理、生化、病理、病生,更是让我着迷,感觉每天都在破解生命的密码。

大二下半年,我尝试踏进科研的门槛。刚开始很是迷茫,看文献像看天书,汇报文献磕磕巴巴,学新技能笨手笨脚。好在有耐心的老师和热心的师兄师姐带着,自己也是不放弃,一点点摸索。慢慢地,我学会了怎么读文献、怎么做笔记、怎么汇报和进一步分析研究思路、怎么操作实验仪器,也开始参与到课题组的实际工作中。这种从0到1,一点点进步的感觉,特别踏实。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养成了爱琢磨爱思考的习惯。我不再只是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遇到感兴趣的疾病,我会主动翻英文文献,想了解更深层的机制和最新的进展。就这样,我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不断增长。

拥抱临床温度——锚定初心

大三是个关键路口。有了保研的目标,感觉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课程成绩、科研进展、英语水平、竞赛活动……哪头都不能放松。大三大四课程本来就多,还要兼顾课题组的实验、论文写作,同时也时不时需要协调学生会的工作。那段时间,焦虑感偶尔也会冒头。但回头想想,支撑我走过来的,除了那点好胜心,更重要的是我真的喜欢在做的事情——喜欢学到新知识的满足感,喜欢在课题组和大家一起讨论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喜欢在活动里为大家服务的价值感。大多数时候累并快乐着,内心是很充实的。我会定期复盘自己的成长与不足之处,做进一步的规划学会了更精细地规划时间、更高效地学习和工作,也学会了在多重任务中找到平衡点。

进入临床阶段,学习重点转变为如何在脑子里搭建起一套诊断、评估、治疗的临床思维体系。去医院见习、实习,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临床——喜欢和病人聊天,了解他们的故事;喜欢参与病例讨论,抽丝剥茧的感觉;更别提当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帮助病人诊断清楚、找到治疗方案时,那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喜悦!当然,临床也让我体会到了医者的另一面,让我领悟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真谛。有时候看到病人承受痛苦,或者家庭陷入困境,心里会特别难受,甚至忍不住掉眼泪。但这股灼心的共情,并没有让我退缩,反而更坚定了我要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决心——因为我真的很想、很想实实在在地帮到他们,减轻他们的痛苦。假期里,我也尽量抽时间参加一些科普宣传、急救培训、导医服务之类的志愿活动,能用自己所学做点小事,也很开心。

背起行囊,向光而行

保研这一路,走得比我想象中顺利一些。凭着五年来的积累和一点点的运气,我如愿以偿,拿到了心仪导师团队的入场券,即将奔赴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继续深造。这无疑是对我过去努力的一份肯定。

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它让我从一个懵懂的新生,成长为一个对未来有清晰方向、内心更坚定的准医生。那些在图书馆、实验室、病房、排练厅、活动室里度过的时光,那些熬过的夜、流过的汗、笑过的泪,都化作了成长的养分。

未来,路还很长。我知道临床和科研的道路都不会平坦。但我会带着这五年在南医积累的一切——扎实的知识、磨砺出的韧性、在团队中练就的协作力,还有那份“累并快乐着”的热情和初心,脚踏实地,继续努力前行。希望能真正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本领、值得病人信赖的好医生!

最后,感恩母校的培养,感恩师长的教诲,感恩同窗的陪伴,也感谢那个一直努力奔跑的自己!


优秀毕业生传授经验 助力学子未来规划

南医讯 (文/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 宋东亮 王佳玥) 近日,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举办2025届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会,邀请7位在考研、推免、留学、考公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代表,为低年级学生传授经验、答疑解惑,助力师弟师妹们明晰职业规划路径。

龚若岚和陈婳分别围绕学术积累与推免准备展开详细讲解。陈婳强调扎实的学业成绩是推免基础,建议注重核心课程学习,同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龚若岚就推荐信撰写、夏令营申请流程、导师沟通技巧等细节进行解读,并分享了学院“一对一导师制”对个人学术规划的指导作用。

孙雅馨、张佳磊和翟世伦三位毕业生为大家传授考研备考心得。孙雅馨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她强调“科研实践与专业课程并重”是制胜关键,并分享了学院提供的实验平台对考研复试的助力。张佳磊和翟世伦均被南方医科大学录取。他们详细解析了复习规划与时间管理技巧,建议善用学院考研自习室与导师答疑资源。翟世伦提出考研是个漫长的过程,清晰的目标是前进最好的动力,要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计划和坚持,才能走的更远。

罗京认为公务员考试是一场持久战,“实力+运气”缺一不可,保持良好心态至关重要;选岗时理性权衡,避免盲目跟风热门岗位,以“适合自己”为首要原则;备考过程中,制定科学计划,将大目标拆解为每日可完成的小任务,用阶段性成果建立信心;学会适当放松,合理分配时间休息娱乐,避免因过度紧绷导致效率下降。他实战经验为同学们规划考公路径指明了方向。

董育之从语言考试、文书撰写、院校选择等方面分享申请海外高校的经验。他指出,申请出国留学重点在于考虑丰富自己的背景以及了解目标院校的基本要求,同时语言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本次分享会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服务育人”理念的缩影。近年来,学院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习带教、导师分配、朋辈引领等多措并举,为学生升学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并取得优秀成果,展现了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