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15年第二期(3月15日)第二版

时间:2015-03-17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报    点击:
新闻摘要:《南方医科大学报》数字版链接:nfydbao.cuepa.cn/index.php       责任南医·巾帼风采   聂静:爱问“为什么” 让我爱上做研究        聂静,教授...

2.jpg

《南方医科大学报》数字版链接nfydbao.cuepa.cn/index.php

 

 

 

责任南医·巾帼风采

 

聂静:爱问“为什么” 让我爱上做研究 

2-聂静.jpg

 


    聂静,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先后在日本、加拿大留学10年,2004年底作为中山大学“-”引进人才回国,全职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工作。2010年7月作为引进人才调到南方医院肾内科。2011年获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回国后一直从事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研究。
    聂静留着一头干练短发,喜欢穿简单而又不失时尚的棉麻服饰,说一口正宗的京味普通话,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随和、有气质”。她对研究有超乎寻常的热爱,她认为,研究不管有没有结果,都是一种事实,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分析里面的原因,就会获得有价值的结果。
潜心研究  成果硕硕
    很多人都问聂静为什么要回国?聂静认为,国内的变化日新月异,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对科研的投入、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不亚于国外。“我觉得,在国内做研究的条件已经可以和国外相比,相关的设备、环境,都非常好”。另外,由于从小在北京长大,聂静对祖国有种与生俱来的眷恋,“中国,才是适合我的土壤”。
    事实证明聂静的选择是对的,回国后的她如鱼得水。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细胞连接组成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泛素蛋白酶LNX介导的蛋白降解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肾脏纤维化的影响研究,Notch信号通路在腹膜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等项目,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聂静坦言:“做研究要沉得住气, 耐得住寂寞。急攻进利是不能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
做研究能不断发现新东西 很有趣
    很多人都觉得做研究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实验,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出来,可是聂静却认为研究非常有趣,充满惊喜。
    聂静透露:“学生有时会遗憾地说‘这个实验没什么结果’,其实是他们不会分析结果。”她表示,做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发现事实的过程,所发现的每一个事实都是结果。例如:“云在天上飘了三天,不下雨。这是事实,并不是只有下雨才是结果。通过这个研究,我们了解到在什么样的温度、湿度、气压或者气流之下,不下雨,这是科学结论,是很好的结果。很多时候是因为知识不够,难以解释所发现的现象,就误以为是没结果。‘ 你可以解释不了结果,但是你要尊重这个事实。’当然,不是一次实验就可以获得结果,而是需要N次重复,才能确定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聂静认为,从事研究工作有两种喜悦:一是自己对结果的预想得到证实,会兴奋;再者是研究结果完全超出想象,那种意料之外的收获更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聂静透露,刨根问底的性格,可能是促使自己最终选择做研究的使然。“一件普通的事情,我一般都会追问几个为什么,可能人家觉得我比较另类,但我总想探究最根本的原因。”聂静也坦言,做研究工作的人,除了要有一颗“寻根”的心,同时还要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做研究必须每一步都很扎实,不允许自己骗自己。

 

 

李贞姬:在平凡中奋斗  在逆境中成长

2-李贞姬.jpg


    她叫李贞姬,是两个儿子的母亲,孩子们相差十二岁,在男主外女主内模式的家庭中,对于一个事业上又不甘落后的女性而言,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对此,她毅然选择了通过承担压力来实现自我价值,并把它作为人生理念来坚持。“我从未想到过退却,也从未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入工作中。”为了让家庭幸福,她以一份执着和爱心,坦然品味着生活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细想起来,我从没有什么特别感人的故事,更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事情,只有平平淡淡中的执着与坚持。”这是李贞姬对自己23年教学经历的总结。
教书育人是她不变的追求
    李贞姬是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数理系副主任、教授,每年承担的理论教学240课时以上,而且都在顺德校区,对理工科而言,这些工作量用超负荷运转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在课堂上李贞姬注重启发式教学,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得到了督导团和学生的高度评价,教学质量评估全部为优秀,获得南医教学优秀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先后在《中国医学物理杂志》等期刊发表一作教学论文3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完成教材《医用物理学》第5章和第7章共计11万字。2012年9月被评为第四届南医优秀教师。
科学研究奠定了她的学科积淀
    科学研究本身意义重大,这一点毋庸置疑。李贞姬是做基础研究的,它的作用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却不能因此否认它的存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同等重要,它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但李贞姬更看重的是科研对教学的影响。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高质量的人才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靠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来打造,这也正是大学教授和初高中老师的区别所在。在李贞姬看来,“一个没有科研背景的人教学再好,也是有局限性的,正所谓站得高才看得远。”基于这样的认识,她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做了不懈的努力。迄今为止,她共发表一作论文15篇,其中一半左右被SCI和EI检索;主持国家级、校级、横向科研课题3项, 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作),参与了国外专著 in New Development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的编写,完成了其中的一个章节内容。
行政工作丰富了她的人生经历
    李贞姬于2010年5月被任命为数理系副主任。这个差事繁杂琐碎,如果只是权衡利弊,恐怕没有多少教学科研人员愿意当这个差,但她欣然接受了,“因为在我的脑海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团队精神。”几年下来,她完成了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本科专业方向培养计划方案;组建“放射物理”实验室;组建“数学建模”实验室;尽职尽力做好本系的日常管理工作,保障所承担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另外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协调与其它部门的关系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在行政工作中李贞姬惊喜地发现,自己经历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人生也因此得到了历练和升华。

 

 

 

朱秋华:与学生一路前行

2-朱秋华.jpg


    朱秋华,现为药学院有机化学教授,硕士导师,在教学一线岗位上32年,始终做到爱岗敬业,不断钻研学习,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地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2001被第一军医大学授予“四热爱”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南方医科大学标兵个人,2014年被评为南医优秀教师。
    2004年,随着学校从部队院校转成地方院校,朱秋华也从第一军医大学基础部化学教研室转到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她的工作也随之从以教学为主转到以科研为主。
    为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以适应工作的转变,朱秋华通过近三个月高强度的复习准备,于2006年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在4年的博士论文研究中,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及博士课程课外,几乎每天都是7点从南方医科大学出发去华南理工大学实验室,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家,中午就趴在实验室休息室的桌子上休息几分钟。
    四年的辛苦换来了科研水平的极大提高。读博前,从未写过英文文章和专利,从未申请科研课题,读博的四年中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已获授权),发表了两篇英文SCI论文(影响因子分别为4.9和2.8),申请到了一项省科技计划课题。四年的博士论文研究,为朱秋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博士毕业后的四年里,她依然在教学和科研上忙碌着,年均课时数267,申请了三项中国发明专利和一项美国专利,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总影响因子21.7,单篇影响因子6.2),申请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去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做了半年的访问学者。朱秋华常说,自从读了博士以后,她变得越来越忙碌,也越来越充实了。
    在工作中,朱秋华总是处处以身作则。她所在的药学院于2010年底实行PI制,她进入刘叔文教授负责的免疫与生化药理课题组,担任课题组里化学小组组长。在建立小组初期,朱秋华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虽然很重,但她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的建设上。为了买一个价格合理又实用的通风药品柜,自己上网查看相关产品、与商家沟通;为了很好地管理实验室器材用品,把所有的柜子抽屉分门别类,一一贴上标签;为了解决在大量化学试剂中难以查到所需药品的问题,想出了把试剂按结构与性质分类存放,并在每个试剂瓶上标出具体的存放位置,然后把试剂名称和位置输入到电脑中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朱秋华的辛勤劳动为实验室的使用及化学小组老师的办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生面前,朱秋华始终以自己的行为来教导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坚持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在发现学生有不妥的行为表现时,会私底下找学生谈话,善意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
    朱秋华乐于解答学生的问题,经常在实验技能、文献查阅、论文写作、文献管理软件及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等多方面给予学生们耐心的指导。为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朱秋华常常会废寝忘食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做实验攻关。对于学生做的实验结果,她会仔细分析严格把关,对任何不合理或可疑的数据,她都要求学生做实验验证,而决不允许为了发文章走捷径或弄虚作假。
    朱秋华以自己的学识和人品影响吸引着自己的学生。不论是听过她课的本科生、还是在她实验室做课外课题或本科论文的本科生、或是她的硕士研究生,很多都想在她的指导下继续深造。

 

 

 

 

顾萍:追求卓越

2-顾萍6.jpg


    在校本部3号门通往图书馆的路上,经常能遇见一位有着长长卷发,妆容精致的女性,她便是图书馆馆长顾萍。从助教、副教授、教授,到图书馆馆长,这是她在图书馆26年来的成长轨迹。“为您服务、追求卓越”这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是顾萍的工作信条。
建设知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
    资源是图书馆发展的立足之本,针对我校学科专业特点,顾萍提出以建设“知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为目标,采取了以下做法。
    积极搭建可扩充馆藏资源建设的有效渠道。通过申请省“211”工程三期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项目经费150万元,建成广东省医学数字资源中心。通过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兄弟单位开展资源共享合作,获得未订购资源如Embase、SCI-E等的访问权,保证了拔尖人才、创新团队以及博硕士导师申报等工作的开展。
    着力推进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揭示。引进了汇文自动化管理、EBSCO发现、超星统一检索平台等系统,对馆藏纸质和电子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加工,基本实现了馆藏数字化;自建了学科资源网和南医院士文库、随书光盘库、南医博硕士论文库、南医专业课程电子教材库等;开通移动图书馆和电子书手机借阅服务,读者只需一台智能手机,即可实时获取图书馆的相关服务。
    工作讲求实效。为了用有限的经费订购到最多资源,从招标文件的把握到书刊加工材料的购买,她心中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学校和读者的权益,带领馆员与数据库商和书商反复谈判,力求争取到最实惠的价格和服务,较好地保障了学校的权益和利益。
    五年来,图书馆基本建成了一个数字化的医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教医研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竭尽所能满足师生需求
    “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所在”。这是顾萍始终坚持的观点,通过服务内容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与拓展,她带领团队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需求,赢得了广泛好评。
    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服务制度,以学科服务网站和特色网络资源导航及QQ群、电子邮件等方式将资源和服务送到各个学院,实现了为教医研人员零距离、适时快速提供文献信息目标;引进座位和研讨室管理系统,方便读者通过网络、移动设备和现场预约台等随时预约和使用阅览座位和研讨室,是广东省率先使用与门禁系统联动的自助化阅览座位管理系统的高校。《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连续六年在顺德校区馆举办迎新开放周活动,让家长和新生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条件设施,为尽快进入大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兢兢业业教书育人25年
    图书馆是兼具服务性与学术性的窗口单位,需要向各层次、各专业学生提供信息素养教育。近年来,顾萍在带领全体兼职教师认真完成好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与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改变过去以单个数据库介绍为主的授课方式,代之以获取学科知识信息为重点进行讲授,使学生对信息获取技巧有了系统认识。对临床医学八年制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在实施两阶段授课同时,分别以上机操作加综合实习报告和查新报告的方式进行分阶段考核,既全面考核了学生对实际课题信息的获取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
    作为本科生和硕士生《医学信息获取与管理》的主讲教师,顾萍也是临床医学留学生《Medic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 Management》英语课程的创建者、设计者和主讲者,年均授课130学时。从教25年来,获得3项军队和地方优秀教学成果奖励,4次获学校教学优秀一等奖,主持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获第二届“南医优秀教师”称号。主持省“211”工程三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省级项目6项;实现了图书馆发表国际论文零的突破,发表一作或通讯作者论文40篇,主编专著教材3部,副主编教材2部,参编专著和教材5部。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