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报》数字版:nfydbao.cuepa.cn/index.php
一位女科学家的梦想
■ 珠江医院副院长 冯天元
车小燕主任常说:“人总要有点追求”。她的追求与梦想就是为人民的健康奉献自己的一切。
大难当头方显英雄本色。2003年非典狂魔肆虐南粤大地。车小燕主任心急如焚,主动请缨,向省科技厅立下军令状:“由我们来研制非典诊断试剂盒!”与时间赛跑,车主任翻阅大量资料,走访了20多位专家,第一时间制定出研发非典试剂盒的方案;与时间赛跑,车主任求爷爷告奶奶,第一时间捧来别人望而生畏的SARS病人血清。经过八个月的连续奋战,车小燕和她的团队终于研制成功全球第一个非典快速诊断试剂盒。当拿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文时,车小燕开心地笑了。是呀,这不仅仅是对科研成果的肯定,还是对SARS防治的贡献,更是一位女科学家赤诚的心。
车小燕主任有一个梦想,就是在世界医学科技舞台上,要有中国人的声音和位置。她以坚韧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追逐这个梦想。
车主任先后在美国和香港求学深造,瞄准医学科技前沿领域,大胆探索,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继成功研制非典试剂盒后,她又发明了登革热病毒及四种亚型的快速检测方法,并申请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她的领导下,检验医学部摘取科研项目国家级15项、省市级26项、经费5300多万元,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一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平均年龄最低、科技成果丰硕的重点学科团队,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和交口称赞。
车小燕主任还有一个梦想,就是立志当一名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好医生。她用自己的毕生的行动,践行了梦想。
车主任声名远扬,成为各大医药机构追逐的对象。2010年,一家著名跨国医药集团老总慕名找到车主任,把一张空白支票摆在她面前:“车主任,我诚恳邀请您加盟我们医药集团,只要您愿意出任技术总监,年薪数字随您写!”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呀,可车主任却淡然、平静地说:“谢谢您的好意,是珠江医院培养了我,我的根在珠江医院,我要报恩啊!”
2013年7月,车小燕主任患晚期胃癌住院治疗,可她还在眷恋着科学事业,眷恋着自己的梦想。
车主任去世前两周,我去看望她,当时她病情危重,说话非常虚弱,靠静脉输液和镇痛泵维持着。看到我,她冲我点点头,让护士把一个U盘递给我,她示意护士将镇痛泵调到最大,艰难地说:“这是我前几天抽空整理的资料,快到年底了,学科建设、科研项目都要总结了,明年的发展计划也在里面,麻烦你帮我交给医院。”接过这凝聚车主任最后心血的沉甸甸的U盘,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刺痛,轻轻握着车主任的手:“您放心吧,您要好好休息!”车主任却摇了摇头:“院长,我们的联合基金项目到最后攻关了,要能再给我三个月就好了,只要三个月,我就可以完成了……” 此时,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夺眶而出。
车小燕,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带着太多、太多的对医学事业执着与梦想,匆匆离我们远去了。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她留下的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勇于较真的车主任
■ 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技师 刘艳梅
在车主任身边工作是幸运的,遇到工作上的困难,她总是勇于担当,悉心指导;在车主任身边工作又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她工作认真、一丝不苟,那个较真的劲,有时还会让人受不了。
在探索知识奥秘的征途上,车主任勇于跟自己较真,她常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工作八小时之外你在做什么。”
我们戏称车主任的工作与学习时间是“白加黑、五加二”,也就是从白天到黑夜,从五个工作日到两个休息日,她都在跟时间来较真。她的办公桌总是堆满了各种中外书籍,每隔几天就更换一批,飞机上、餐桌旁、卧室里,随处都是她的学习场所。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较真精神,为她的科研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然而,这一切她还不满足,她的目标又瞄准了医学科技前沿领域,她又跟攀登知识高峰较上了真。
1993年,车主任赴美国留学三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抗体研究方面崭露头角,接连发表几篇重量级的论文。美国一家著名的医学院以优厚的待遇挽留她工作,她说:“我的根在中国,我要回国。”就这样,车主任怀着报效祖国赤诚的心,毅然选择了回国。
在科室管理上,车主任一丝不苟,奖罚分明,敢与违反规章制度的事情较真,她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连规章制度都不遵守,我们的检验结果可信吗?”
拥有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团队、一流的成果,是车主任奋斗不息的理想。2008年她东奔西走,终于争取到新建2500平方米的中心实验室的立项。在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她较真的劲又来了。
一天,车主任手捧着一摞厚厚图纸走到我面前,一脸喜悦地朝我说:“艳梅呀,我终于把实验室总体规划草图制出来了。”我一看愣住了,40多个房间,从布局到功能详详细细、清清楚楚。原来,单就这个整体规划图,车主任带着实验室人员,多方考虑、全面论证,反复修改了6次之多。
在科学研究工作流程上,车主任严谨求实、笃实至诚,那较真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
一次实验做的比较晚,到晚上11点多钟了,还没结束,我们劝车主任先回家,有了结果立即发给她。车主任说:“回去也睡不着,我跟你们一块等结果。”凌晨1点多了,实践结果和报告终于出来了,车主任还跟我们讨论了近一个小时才回家。
车主任常说“任何一个实验,都必须是可重复的,这才是正确的。”在研究实验过程中,为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严谨,车主任要求课题组每个人必须做到全神贯注、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每一个数据必须多次实验、反复比较才能确定,关键环节她坚持亲自操作,严格把关。
我们的车主任,就是用这种近乎苛刻的较真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攀登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她的精神永远鞭策我们,勤于求知,严谨专注,永不亵渎科学的神圣!
与时间赛跑的人
■ 珠江医院医务处副处长 许寅超
熟悉车小燕主任的人都知道,她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时间不够用啊”。是呀,在短暂的一生中,她始终与时间赛跑,充分利用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全身心投入医学科研事业,勇攀高峰。
2003年非典突如袭来,我清晰记得2003年4月14日的深夜,医院领导连夜开会,认为我们医院在单克隆抗体研究上卓有成效,如果能挑起非典诊断试剂盒研制的重任,对控制非典的流行是一个贡献。已经快12点了,为征求车主任的意见,我还是拨通了电话,请她明天具体商量。哪知道她风风火火地说:“我马上到。”半个小时后,车主任来到了医院,听完我的汇报说了声“好,我马上拿方案。”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第二天上午8点,当我在实验室找到车主任时,她兴奋地说:“我已经有一个初步的研究思路了,我们可以在SARS的快速检测上做文章,我很有信心!”整夜未眠的主任,脸上没有一丝倦容,眼睛闪耀着激情和坚毅的光芒,就像一个战士听见了出征的号角。
抢时间,她两天就拿出详细的研究方案;抢时间,她两周就制定出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抢时间,她8个月就研制成功世界首个非典检测试剂盒!
对于时间的使用,车小燕主任又是那么苛刻,为了科研事业,她挤出每一分每一秒。她常说:“我哪有时间啊,事情太多了!”
去年,车主任被选为全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需要花半天时间接受媒体采访和拍摄宣传片,可她死活不同意,说没有时间。宣传处的同志把嘴皮子都磨破了,她态度很好,但就是两个字:“没空。”医院的书记耐心地给她做工作,她还是不同意,不得不下死命令:“这是代表医院,必须完成任务!”就这样,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宣传片中这些宝贵的素材。
车主任常说,与危害健康的病毒做斗争,必须抢得先机。她与病毒抢时间,也与自己的病痛抢时间。
两年前,车主任目光瞄准了西尼罗这一烈性病毒。这个病毒一直在美洲、非洲,中东和地中海沿岸国家流行,我国还没有报道。我问她,国内还没有,为什么要研究呢?她认真地说:“现在交通发达,国际往来频繁,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一旦感染,危害极大。”
我们的车主任,就是这样,从研制SARS检测试剂盒开始,到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登革热病毒检测方法,再到西尼罗河病毒检测试剂盒,她为了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不知疲倦地争时间、抢速度。
2013年7月,车主任诊断为晚期胃癌,我们都劝她尽快住院治疗。也许车主任深知,时间对于她来说意味着什么。住院前一天,她先把科室的副主任请来,仔细地交代了科室工作和注意事项;又把课题组的同事请来,叮嘱实验工作流程和方法;再把带教的学生叫来,反复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和工作……
车主任去世后,科室的同事整理她的电脑,发现好多科研课题的整理日期,居然都是2013年7月3日,也就是车主任住院的前一天。主任呀主任,你这是在与邪恶病魔抢时间,实在放不下医学科研事业呀!
在与时间赛跑的征途中,车主任用生命点燃了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为我们照亮了科学与人性的道路,书写了时间与生命的赞歌!
大好人车小燕
■ 基础医学院教授 黄巧冰
在我们同行眼里,车主任视病人如亲人,视同行如战友,为了共同战胜病魔,任何时候,她都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份内事,是一位甘当人梯、无私奉献的大好人。
2012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张教授的科研课题遇到瓶颈,得知车主任在北京参加学术会议,便想面对面地请教。于是约好晚上见面,结果飞机晚点,张教授赶紧给车主任发了个信息,告知航班到达太晚,改日再请教。当飞机降落北京,已是凌晨1点多。张教授打开手机,看到车主任的回复:“不要紧,下飞机就过来吧,我等你。”当她赶到宾馆时,来不及客套,车主任就从疾病的流行分布到科研项目的国际动态,仔细分析。
张教授没想到,车主任这么热情、无私地相助;还没想到,此后,车主任两次打来电话,提醒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收到车主任的三封邮件,发来自己的相关实验数据,供她参考。一位名闻遐迩的专家,自己承担着多个科研项目,还这么毫无保留地指导同行,张教授充满了感激,特意把车主任列为课题论文的第二作者,可是车主任一口回绝:“这是我的份内事,应该的。”
在基层医院同事眼里,车主任是一位要求严格、一丝不苟的专家,又是一位真诚友善的大好人。
2011年,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专家组,到全省基层医院去进行技术监控。一天到韶关一家县医院检查,一名检验技师操作不规范,车主任当场指出来,小伙子有点不服气,嘟哝到:“我们以前都是这样操作的”,车主任严厉地说:“老百姓看个病不容易,检验不规范,结果就不准确,不是害了病人吗?” 当即把小伙子批得涨红了脸。
那天她找到省临床检验中心邹主任说:“老邹,基层医院检验技术不过硬,咱们得想想办法培训。”考虑到省检验中心没有这项培训经费,邹主任有点犯难。车主任一看,马上说:“都送到我这里来吧,我免费帮他们培训”。这几年,车主任先后接收20多名基层医院检验人员,免费到珠江医院进修学习。她的实验室作为广东省示范实验室,连续3年承担了全省医学检验培训班任务,培训检验技术人员1500余人。
在我们医务工作者心中,车主任是一位品格高尚、淡泊名利的大好人。
帮助同行车主任总是迎难而上,而当荣誉纷沓而至时,她却选择默默转身。当年研发SARS检测试剂盒,拿到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的6万元奖金时,她一分不留,全部分给团队成员。她说: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多做点是应该的。
当我们都为拥有车主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感到庆幸时,无情的病魔侵袭了她,消息传开,同行一片震惊,大家想方设法寻医问药,希望能挽救她的生命。中山大学附一院检验科姜主任通宵上网查文献资料,在国外医学论坛发帖求助;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许主任打电话问遍国内知名肿瘤专家,希望找到一线转机;有的同行甚至在QQ群里留言,“如果生病可以代替,我愿意代替车主任。”大家纷纷跟帖,我愿意……大家多么希望病魔只是开了一个玩笑,多么希望奇迹出现。
小燕走了,她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实现了一辈子做一个好人、当一名好医生的人生追求,矗立了一座广东医生的人格丰碑!
老师,我们好想您
■ 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技师 林婷
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2013年12月29日下午,殡仪馆里千人相送,泪雨飞洒,您安详地躺在灵柩里,身上覆盖鲜红的党旗,四周簇拥菊花。老师,您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们好想、好想您呀……
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那个春季,SARS肆意横行,人们谈非色变。我第一次走进SARS病毒实验室时,穿着隔离衣,带着口罩,恨不得把自己武装成太空人。您感觉到我的不安,拉着我的手:“别担心,一会我会亲自操作,你们离我远点啊。”接着还半开玩笑地说:“你们还年轻,日子都还长着呢,千万别感染了。”
我听着这近乎残酷的“玩笑”,不禁感慨万分。困难当头,您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安全留给别人,要知道您的丈夫和儿子同样也在等着您平安回家啊!
就在实验工作最为紧张的时刻,您发烧了。对于长时间零距离接触SARS病毒的人,此时发烧意味着什么?我的脑袋乱成了一团,嘴里一直喃喃在说:“是不是感染了,是不是感染了?”“傻丫头,我应该不是感染,我的操作和防护都是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规程进行的,放心!”在感染与死亡的边缘,您似乎没有丝毫的紧张,反而坚定地安慰我们。
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您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您既是老师、又是慈母,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
您是一位志趣高雅、温柔贤惠的现代女性,眷恋生活、眷恋丈夫、眷恋孩子,不管工作多忙,您总是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把亲人照顾的周周道道。
可是,为了我们这些年轻人,您也有“例外”的时候。2012年中秋节,您邀请所有单身、家不在广州的同事一起吃团圆饭,您把与亲人团聚的宝贵时间都让给了我们。聚餐结束望着您离去的背影,我脱口大喊“老师,谢谢”,您回头看来,朝我们笑着挥挥手。这时刻我觉得您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人。
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弥留之际,还惦记着没完成的工作,还惦记着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2013年7月,我得知您得了胃癌,犹如晴天霹雳,一时难以相信。12月21日,我去看望您,您正在休息,我悄悄坐在床边。看到您那浓密的秀发已经脱落,颧骨凸出,脸上没有一点血色,身上插满了管子,我的心揪成了一团,我不敢再看,怕眼中的泪水忍不住流出来。
这时,您一阵咳嗽,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看见我,苍白的脸上露出了笑意:“你来了,实验做完了?”我俯下身去,轻轻地回答:“老师放心,基本都做完了。”您接着说:“对不起,我没办法继续指导你们,实验室的工作和课题就交给你们了。”我看见您每说一句话,鲜血就从胃管里冒出来,我再也忍不住,哭成了泪人。
我们的老师就这样走了。您的生命是短暂的,却如那木棉花般鲜红灿烂,为我们树立起一座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锲而不舍、执着追梦的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师恩如海,无以为报。我们一定会继承您的精神,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用优异的工作成绩报效祖国,以此作为对您最好的纪念。
老师,您好走,我们好想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