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一角
陈瑰询/摄
心忆桑梓念乡情
□ 20级康复治疗学 卫柏伶
心忆桑梓,心系故里,心念远方,烟火人家,心生眷念。
——题记
家乡,是外婆摇篮曲中唱到的字字箴言,是青葱岁月的信誓旦旦,是漂泊逆旅中的言笑晏晏,是孤寂苦楚时的丝丝慰藉,是记忆深处的温情脉脉。家乡二字,种种深情,于无声中悄然生长。你们有多久没回过家了?是否还能想起家乡的每一抹景色?树高千丈仍不忘落叶归根,或许记忆早已模糊不清,或许还未曾走遍家乡的每一处,不过,最是相思意难解,累了就回去看看吧。家乡,就在那里。
奔赴千里之外求学,最初的新鲜感渐渐冷却,惟余愁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时常想去临摹你的样子,却迟迟难以下笔,唯恐不及你的半分光彩。那微风吹拂下花香四溢的白洋槐,那金色大地上翻涌的阵阵麦浪,那只可远观而不可细闻的韭菜地,那时而咆哮嘶吼着的滚滚黄河,那袅袅炊烟生起的烟火人家,那带着乡味方言在大街小巷穿梭吆喝的小贩,那收获时节满载而归的喜笑颜开……那些,那些,数千年古韵,叫我如何描绘?
趁天色还早,漫步至林间小路,凉风习习夹带着些许寒意,一旁的湖水泛起层层涟漪,几片树叶缓缓飘落,原来是秋天到了。踩着落叶铺成的时光轴,家乡的记忆纷纷涌入——午后暖阳轻抚下的古耿大地上小孩子们嬉戏时的欢声笑语、一次次不太完美却难以忘怀的演出经历、亲朋好友的殷切希望与祝福以及那个写满了少女心事的日记本——不自觉有些伤感,便快步离开。
有人说:“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我们总向往着远方,追着它一路跑,满怀憧憬却跌跌撞撞。身处异乡,漂泊几许,蓦然回首,才发觉华灯初上,城市喧嚣,却无一人为亲,不自生出淡淡乡愁。远方虽好,却总生出那种“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孤寂感。或许是我越发想家,这几夜你都入梦而来。我一个人步履不停,走啊走啊,走啊走啊,不愿回头,渐行渐远,你在身后追赶却已无际,猛然惊醒,却发觉自己早已潸然泪下。原来,不知不觉间我与你已相隔甚远。思乡情切,不忍听闻!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情难寄,砌成此恨无重数,泪满襟。相思赋,万种风情,堪与谁共?唯有一问一叹一愿景,一琴一曲一念情。家乡,你好!
秋浦风月 楚才潇湘
□ 20级助产学 郑盈盈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谈起长沙,想必大众并不陌生。
正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位列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在同一地址建城的城市之一,楚汉名城、屈贾之乡的头衔源远流长。从潭州到长沙,3000多年的文化史铸就了这个新一线兼网红城市,也孕育出一批独特气节的潇湘儿女。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求学在外的长沙学子,也想在南医绘出长沙映像。
不同于江浙的亭台楼阁,咿咿呀呀的吴侬倩语;或是西北的烈日红沙,绿茵牛羊;也不是高原雪岭上的蓝天牦牛,巍峨庙宇。坐标北纬28°N的长沙独辟蹊径,靠革命的旗帜在历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和平年代的现今,又凭娱乐文化抓住全国眼球。
“四娭毑、杨裕兴、臭豆腐,饭前喝杯白沙井水饭后点一根白沙烟……”长沙人的生活是惬意而闲散的。凌晨6点的长沙,已经有早起的行人在粉摊面前三两成群,或独自一人和可能溅到衣角的汤汁较着劲。千丝万缕锅中沸,四水三湘眼底藏。长沙的粉面文化可谓是深入人心。没在长沙“嗦”过粉,那就不能算真正待过长沙。圆粉扁粉,碱面鸡蛋面,汤粉干面,伴着逐渐晕开的朝阳,加上剁辣椒酸豆角,倒上些许调味醋,滚烫的开水带来的热气与清晨微凉的冷空气碰撞泛起的雾,细碎塑普和长沙的家常八卦就淹没在里面。长沙人好吃,湘菜跻身八大菜系,一道剁椒鱼头也能做出各色风味,更别提口口相传的辣椒炒肉、口味虾、口味蛇……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有的咸湿空气带起体内的燥热,混杂辣椒刺激舌尖味蕾的快感,给疲惫一天的长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不觉间,夜色悄然降临,月亮托住星星,城市泛起点点灯光,长沙人的夜生活拉开序幕。行走在河边头呼吸着晚风;赏着烈士公园湖景;湘江世纪城的江边三两行人;橘子洲头人头攒动,夏日焰火如约而至。人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四方坪随处可见的宵夜摊,大排档里掺杂着酒气与烟味,油糊又简陋的桌面,堆满的小龙虾虾壳,情绪激昂的说客……伴着灯光忽隐忽现的明亮,渐渐归于沉寂。
长沙人爱玩,谈起搞娱乐,怕是长沙在一众城市中名列前茅。出镜率极高的芒果台、方言说唱的C-BLOCK、奇志大兵相声集、花鼓戏等为长沙人生活增味不少,而长沙人秉承“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长沙精神,学习也毫不放松,四大名校的招牌如雷贯耳。文夕大火时期的玉石俱焚早已远去,长沙在短短80来年间重振经济,快速发展,既是长沙人自身的团结奋进,也是国家强盛、屈辱不再的侧影。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长沙人在外标榜长沙态度,这里020来自0731。
“欢迎大家来到长沙。”
寻念
□ 20级助产学 达娃吉
人们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还记得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他是一张小小的邮票;还有李白的对月思乡、苏轼的千里共婵娟。而对于我来说,家乡就是仓央嘉措笔下的诗,更是那片酥油茶飘香的地方。
清晨,当一缕阳光懒洋洋的洒进之时,阳光之城已沐浴在这片高原上,在蓝天和雪山的映射中开启美好的一天。酥油茶的清香和人们的脚步声氤氲在空气中,阿公、阿婆们念着经,手转着经筒,穿梭在西藏的每一个角落,从宗角禄康的踢踏舞到八郭街的跪拜。这里的人们憨厚淳朴,仿佛刚从桃源中走来,纤尘不染,他们安然体味人生,沐浴在阳光下,享受生活。日落傍晚的微风,佛过布达拉宫的脸颊,抚摸着罗布林卡的植物,推动着时钟人潮,爬上一座山,看日出又日落。日的光芒,月的冰凝,轮番着关顾我的日光城,布达拉宫的广场总是人山人海,世界各地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见证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那段良缘。
听,是经幡飘扬在风中的声音;看,藏民们正欢快地跳着郭庄;闻,是青稞和藏香十里飘散的味道。在这里没有像一线城市那样的喧哗和灯火酒绿,也没有像乡村的那片清宁和静谧,但这里有一片安然和虔诚,你能在这里寻找到那片内心深处最纯洁的地方,我很庆幸出生在这片令很多人向往的地方。这片养育我十八年的净土,从十五岁开始我对于家乡,没有春夏,只有秋冬,和对它无尽的思念。乘上青藏铁路的火车,一路往南,洁白的雪山魏然地伫立在每一个角落像士兵们保家卫国的样子,再过一站, 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在蓝天白云的映射下,显得格外的宽阔,远远望去 仿佛快要跟天融为一体,牦牛们正安逸地享用它们的美餐。静静的当窗外的景色由雪山变为平原时,我知道我与家乡 相隔千里,心里默默的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现在我已成为一名大学生,但对家乡的思念是愈加强烈,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纯净心灵与天空。待白发苍苍时,请故乡的手再次拥抱我,我,想要沐浴在阳光下,慢慢地,以终余年……
我的家乡
□ 20级康复治疗学 胡越
在山的那一边,
在江的那一边,
有我的家乡。
她是那么的伟岸,
又那么的渺小。
少时的我,
抬头便可看到那片蓝天,
蔚蓝,浩瀚,
那是母亲的容颜。
她是那么的伟岸,
又那么的渺小。
少时的我,
在那座城市中无知的彷徨,
熟悉,繁荣,
那曾是我眼中的全部。
她是那么的伟岸,
又那么的渺小。
“长大”的我,
在熟悉的家乡中烦躁的赶路,
偏僻,落后,
那是我心中的年少轻狂。
她是我的家乡,
长大的我,
终于知道她的份量。
地图上的她,
好小好小,
泪中的她,
好大好大。
她是我的家乡,
异地的我望起那片蓝天,
蔚蓝,浩瀚,
可不再有了那片容颜,
我的家乡。
家乡于我
□ 20级康复治疗学 王星凯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每每读到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总能触及到我内心最深处的那份柔软——那份对于家乡的依恋。家乡,是每位中国人都深入根骨,永不忘怀的,“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对于故乡之思,一直都是每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所感怀的。恍惚间,我来到南医大也有时日,夜深人静,一人独处时,总不免勾起对于家乡的回忆,家乡与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土
家乡于我,是那片广袤的土地。俯瞰祖国的版图,有一个省份像一柄如意,静静地横卧在祖国的西北部,它就是甘肃。黄河穿过省会兰州,将这片土地分成河东和河西,两侧的山脉在这里挤压出一条狭长的通道,连接着中原与塞外,这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甘肃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便是军事要塞,同时它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中原与西域贸易往来的要道,历史上的甘肃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新时代的甘肃,亦在飞速发展着,西气东输,兰新高铁,中欧班列等等诸多项目的实施与建设,也让甘肃成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同时甘肃也依托地区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与文化相关产业,“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口号也逐渐传播开来,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每当有人问起你是哪里人时,我会骄傲的回答说:“我是甘肃人”。
家
家乡于我,是温馨的三人小家。家,是烙印在每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深处的印记,无论天南海北,无论贫穷富贵,家永远是每一位游子深深地眷恋。家,短短一个字,却是在经历了世间情,世间事,世间人的烦扰喧嚣之后最温暖的去处。家虽小,却广博,宝盖头为我们遮风避雨,一横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两撇是在外游子对家的期盼,一个竖钩将一家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家不仅仅是那几间小屋,同时还有家中的亲人们,虽身在大学,离家千里,但是朦胧间总能感受到父亲的关怀,隐约中能听到母亲的叮咛。当我忧郁时,亲人给了我安慰;当我迟疑时,亲人给了我鼓励;当我快乐时,亲人给了我祝福。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比家更温暖,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
味
家乡于我,是熟悉的外婆的味道。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我已经反反复复看过数遍,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些美食,还有那些美食背后的故事,交织着人与情,感染着我,勾引起我对家乡的回忆。离家久了,觉得最好的风味不过是家乡的美食,最能果腹的,不过是那些饱含亲情的乡土之味。外婆的味道,每年只有在回老家时才能够品尝到,而她亲手做的焖面,是一直令我难以忘记的。每到年关,我总翘首期盼假期的到来,这样就能够见到日思夜想的外婆,吃到她亲手做的焖面,面条与豆角和肉蒸在一起,这熟悉的味道总是能一次又一次勾起我的味蕾。如今外婆年纪大了,她站得不再挺直,变得佝偻,矮小,她的手脚也不再灵便,已经很少再下厨了,但是她做的焖面的味道,已经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不仅仅是味道,还有那隐藏在背后的外婆浓浓的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少陵在白露这日望月感怀,写下这首《月夜忆舍弟》以表思想怀亲之意。犹记得离开家乡那日亦是白露,家乡虽远,但有老师和同学的陪伴,我并不孤单,南医大亦成了我的第二家乡。同时那片广袤土地,土地上温暖的家,家中熟悉的味道等着我回去,去品味,只要你在,家乡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