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21年第一期(1月1日)第三版

时间:2021-01-04     编辑:林茵   点击:
新闻摘要:第七届“名老中医传承班”拜师仪式举行    呈拜师贴,呈六礼束脩,呈敬师礼茶……”12月20日,一场传统的中医拜师仪式在学校校本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医药学院2019级中医学(名老中医传承班)27名弟子,正式拜入27位导师门下,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名老中医传承班”(以下简称传承班)是学校中医药学院实施中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色班级,迄今已连续举办七届。拜师仪式是该班的特色项目,通过完成呈拜师帖、敬献六...





第七届“名老中医传承班”拜师仪式举行

   呈拜师贴,呈六礼束脩,呈敬师礼茶……”12月20日,一场传统的中医拜师仪式在学校校本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医药学院2019级中医学(名老中医传承班)27名弟子,正式拜入27位导师门下,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名老中医传承班”(以下简称传承班)是学校中医药学院实施中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色班级,迄今已连续举办七届。拜师仪式是该班的特色项目,通过完成呈拜师帖、敬献六礼、敬奉茶水、行拜师礼、戒尺加身、师长回礼等传统礼仪,展现尊师重道、明礼求学的精神。


   尊师重道,27名弟子虔诚拜师立志苦学


   中西合璧育英才,承古通今传薪火。在铿锵的锣鼓声中,2019级传承班的全体弟子面朝东方行三拜之礼。一拜华夏文明,得蒙先庇;二拜先圣之道,功过古今;三拜格物致知,修身治齐。礼毕,弟子们齐声诵读《大医精诚》节选,表明将牢记医家先贤之言心怀苍生、悬壶济世的决心。

   弟子上台呈拜师帖,并向老师献上六礼。六礼包括芹菜(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肉干(孔子规定的拜师礼,表达弟子心意),桂圆(寓意圆满),红枣(寓意早早学有所成),红豆(寓意“红”运高照),莲子(寓意苦心教育)。

   此时,弟子们向老师们奉上茶水,茶水由荔枝及红枣泡制而成,寓意为弟子们“早点励志”,老师小抿三口以示受礼。弟子行拜师之礼,一拜师道尊崇,利人利德;二拜传学授业,感念师恩;三拜天地为鉴,光我岐黄。

   在“戒尺加身”环节,诸位导师起身,手执刻有《弟子规》的戒尺,一敲头,告诫弟子头脑清醒,敬业乐群;二敲肩,寓意弟子肩负重任,继承衣钵;三敲身,提醒弟子为人有尺,处世有度。戒尺加身礼毕,导师将带有“悬壶济世”寓意的葫芦赠送给弟子,希望弟子能随时谨记成大医之训言。

   拜师礼成,弟子们列队齐声高亢宣誓:“青衿之岁,跟师看诊,习先贤经典……”,立志尊师重道、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笃志成医。


   “双体合一”,探索中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于2014年开办“名老中医传承班”,探索实践院校学历教育与中医师承教育两种体系高度融合(简称“双体合一”)的中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借鉴现代医学教育模式长处,继承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精髓。2019年起,传承班面向全国高考学子独立招生。

   传承班由中医学专业学生组成,由中医药学院主管教学院领导担任班主任,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精英化教育”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传承人才。经过七年的探索与实践,“双体合一”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第九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导师团队成员包括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宝田、吕志平、罗仁等在内的学校名老中医专家组成,涵盖了针灸推拿、伤寒温病、中医各科的专家,导师从事中医药临床一线工作满25年,或担任硕、博士生导师工作,且从事中医药临床一线工作满20年。


   立足“四重”,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传承人才


   传承班以“四重”(重经典、重实践、重结合、重创新)为导向,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突出经典和临床经验传承,加强了中医经典、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教学,同时开设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系列讲座,从全国聘请中医药知名专家授课。通过读书(学习中医经典医著)、看病(应用中医经典)、撰文(理解与阐释经典)三个渠道,注重传统中医理论和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相结合,扎实中医基础知识,提升中医临床能力。

   传承班首次提出系统经典传承理念,构建了从经典导读到经典精读、从经典泛读到临床经典的中医经典传承创新课程体系,编写了一整套中医经典传承系列创新教材,由《中医经典导读》《中医经典精读》《中医经典泛读》及《中医临床经典》四本组成。

   传承班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在完成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修养和深厚中医理论功底,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中医经典,领悟古籍精华,完成6-10篇读书笔记,撰写60个班次的跟师临床记录,作为项目负责人至少承担1项课外科研课题,撰写不少于1篇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或中医药研究的论文。

   2015年以来,传承班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项80余项,参加各级创新课题5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41篇,参编导师著作11部。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全国领先,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近30个百分点,2014-2017年连续四年笔试全国排名第一。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我国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强化传承,把中医药经典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培养。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在此背景下,中医药学院负责人表示,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名老中医传承班”建设,发挥名老中医在中医药继承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文/张雯、黄瑶  摄影/夏涛




■  院庆活动



中医药学院研究生党总支开展院庆献礼活动

   南医讯  (文/刘洋)近日,中医药学院研究生党总支院庆献礼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以“发挥中医药特色、展现研究生风采”为主题,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与中医药文化相互碰撞,用充满中医药特色的艺术手法,呈现出一场别具匠心的中医药文化展。

   一根根闪亮的针灸针摆放成“中医药”三字,闪耀的银光勾勒出中医药学院经历风风雨雨仍坚韧不拔的品性和对“品正、学高、敬业、爱生”教风自始至终的坚守。

   一根根艾柱描绘出中医药学院的年历“1975-2020”,是学院厚重的历史沉淀。所有的艾柱均由党支部成员亲手制备,艾香留在了手上,也飘进了心里。

   用枸杞、红豆、薏仁、红花、木蝴蝶等多种中药材拼画的中医药学院创意形象版画,充分利用了中药材的外形特点,饱含着中医药文化精髓,用中药之形彰显着党的坚强领导下学院的奋进之姿,以中药之香诠释出学院代代学子的蓬勃朝气。

   由各种中医药经典书籍组成的院庆周年数,见证着学院发展至今走过的风风雨雨。虽风雨兼程,但初心不变,从经典中来,到经典中去,传承经典,发扬经典。

   支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吐露心声:“此次活动中,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把中医药文化和党支部活动生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党支部成员们积极的设计,去完成一系列创意纪念图片、版画等,表达我们不忘初心跟党走的信念,也表达我们对中医药的热爱,对学院培养的感恩之心和对于学院生日的祝福。




求索

□  中医药学院  林靖欣

   “骨碌碌……”空气燥热,车水马龙,我拖着行李箱,正要迈入校门,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牌坊忽然闯进了我的视野,十分威严。

   如今,学校已从第一军医大学改制为南方医科大学,学院已从中医系变为中医药学院,而我,也成为了大三的学生,从顺德校区搬到了广州本部校区。今年也正好是学院四十五岁生日,用我的两年去感受四十五年的变化似乎难度太大,然而回首过去,却发现自己与学院密不可分,我的成长、我的进步,都离不开学院里德才兼备的老师、优秀热情的同学和丰富多样的资源。


    错过·重逢

   在刚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的学生时,我还不是中医药学院的一员。因高考失利,我并没有进入梦想的专业,只能根据成绩和父母的建议选择了其他的专业。尽管如此,我仍记得高三时,班主任让我们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梦想,我写的就是中医,虽然当时只因看了一篇文章、上医院看了一次中医便动了心,我仍想再试试。当得知有转专业的机会,我便更努力学习,希望能争取到这样一个机会,圆我曾经的梦。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我成功成为了中医学的一份子,成为了中医道路上一个小小的求索者。


    差距·追赶

   在中医班的两年里,我并没有松懈,事实是根本容不得我松懈:同学们真的太优秀了!大家无不是全面发展、遍地开花,知识学得扎实,课堂上出口成章;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总能现身于各种奖项的公布栏。这就是大学,这就是新时代的中医人!相较而言,曾经的我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看着学院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一年比一年多,各种评优活动的标准更是多样,我明白了,全面发展才是正道,我需要改变。于是,我开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技能、提高自己。中医药文化节?能参加多少项就参加多少项!社会实践活动?有意思,去!在选课上,也尽量选择既感兴趣又能有所收获的选修课。这短短的两年里,我便完成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医院见习、第一次做志愿活动、第一次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第一次结识师兄师姐并组队比赛等等,同时也掌握了许多技能:做平面设计、做视频、打太极、写策划……向着全面发展一步步靠近。

   我清楚自己与那些优秀的同学们还有差距,有时也会感到失落。但我学会了什么是扬长避短,并以此在追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


    迷茫·豁然

   我想,应该很多同学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迷茫状态:我在学什么?西医还是中医?我学那么多西医课程要怎么用?中医要创新,可是理法方药都来源于老祖宗,怎么创新?而且这些疑问,不是别人口传就能明白的,必须自己去体悟。

   来到了本部,终于有机会跟诊了,于是只要时间允许我便去跟我的导师——贾钰华教授,近距离体验了中西医结合。无论是中医病机还是西医病理,贾老师都能说得一清二楚,下处方时也能根据病人病情灵活用药,无论是中药、中成药还是西药。老师曾说,西医病种与中医无对应关系,辨证论治是原则。于是,我开始厘清二者的关系,二者远不是简单的连线关系,在临床应用上,当辨证论治,辨证时,西医的手段可以收集更多的信息;论治时,西医的方法也能提供更多的选择。而这个“更多”便是时代的进步,更是创新的空间。此外,我还有幸和老师同学一起拜访了陈宝田教授,他明确指出中西医结合是必须的,而中西医结合才能做到更好的创新。他用举例的方法展示了如何根据西医的病理,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去治好一例难治病,让我收获颇多。再加上中医内科学各位临床、科研与教学皆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强调,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医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确实很多,包括中医和西医两个系统,辛苦却必不可少;作为一个现代中医生,需要中西医融会贯通,借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从而使中医焕发更耀眼的光彩。

   “骨碌碌……”穿过校门,绿树成荫,欢声笑语。时间匆匆,但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求索、都有意义,这就够了,正如我的两年,学院的四十五年。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