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
“缅怀先烈,青春担当”主题升国旗仪式举行
南医讯 (文/南宣 图/夏涛)4月1日,在全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先烈,青春担当”主题升国旗仪式在顺德校区举办,学校党委副书记蒋鸿,有关单位人员和辅导员以及800余名学生共同参加活动。
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左大明主讲了题为“缅怀先烈,青春担当”的国旗下的思政课。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了邓稼先、焦裕禄、黄文秀等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出的伟大贡献,学校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原主任,我国“SARS”检测第一人车小燕为有效遏制SARS疫情的蔓延连续8个月不分昼夜的奋战,最终研制出世界上首个SARS病毒血清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动人故事。
我校理论讲师团成员任映红走进企业宣讲党史
南医讯 (文/南宣)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4月8日-9日,我校理论讲师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映红为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宣讲党史。
任映红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主题,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中国,重温了我党艰难困苦的奋斗史和革命史,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绝非偶然,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仰、科学的理论指导、强大的组织能力、严明的组织纪律、彻底的自我革命、坚实的群众基础等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优秀特质,才能历经百年依然朝气蓬勃,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并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参加培训的党员们表示,通过学习,深刻铭记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了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在今后工作岗位中将勇于担当、砥砺奋进,为王老吉大健康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南医大开展党史故事讲述进课堂
南医讯 (文/南宣)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创新“大思政课”理念为中心,开展了“医学生讲党史故事”活动。活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先导展开,19级法医学、19级第二临床临床医学等班级同学热情参与了活动。
大家选取的党史故事中,既有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优秀共产党员,也有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同学们善于利用新媒体,克服本身声音上的不足,借助各种软件工具,把党史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张同学在讲“飞夺泸定桥”时,还能采用特效手法,配上炮弹声、呐喊声等,出品堪称“专业”。郑同学在接到通知后,马不停蹄开始录制,提交的最终稿是她录制了第6次才获得的成果。姚同学为了找到一段鲜为人知而又有价值的党史故事,多次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讲了三段感人的党史故事。
课程教师刘意认为,医学生能在学医道路上披荆斩棘,也能在讲好党史故事上开辟新路径。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老师,刘意对同学们讲的党史故事很有感触,同学们从讲党史故事中体会我党百年艰苦奋斗的坚持,他希望“医学生讲党史故事”的声音,传播开来,影响更多人士关注党史,学习党史,开创未来。
博雅书院青马课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南医讯 (文/肖雅洁、黄楠)4月1日,博雅书院举办了青马工程第七期第三次理论授课活动。此次授课由教授林雄辉主讲。博雅书院执行院长王黎主持会议,辅导员、博雅书院20级全体青马学员共计200余人聆听授课。本次活动由卫生管理学院团委承办。
林雄辉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与新中国的成立”三个历史时期展开讲述。从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到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召开,再到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与壮大,他带领大家回顾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光辉历程,将中国共产党的曲折而又光辉的发展历程一幕幕呈现在我们面前,深刻地诠释了何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王黎表示,希望博雅学子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对党的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适应能力素质,不断提升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增砖添瓦。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召开了教职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强调各教研室充分吸收以往开展主题学习教育的宝贵经验,要立足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配合党史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教职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鼓励教职工积极撰写相关理论文章,在主流媒体发出南医马院理论先声。
3月15日,南方日报发表我院曾汉君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意义”,该文刊发后被学习强国总台选用,并被新华网、中国经济网、民主与法制网、中国青年报等知名媒体全文转载,社会反响较好。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推动理论宣传工作的走深走实,营造了学党史、悟思想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贴近实践、深入人心。
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意义
□ 曾汉君 刘增辉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向深度贫困地区发起的攻坚战。这场攻坚战不仅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而且诠释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的:“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不仅为中国精神的弘扬筑起了一座新的精神丰碑,而且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动力。
脱贫攻坚精神是消除贫困、共享富裕的人民至上精神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竭尽全力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人民至上是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遵循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攻坚实效的重要标尺,挂念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心念人民群众的生活冷暖,汇聚合力打破困扰贫困群众的贫困“枷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人民群众所向往的幸福生活,让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飞”入千家万户。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再次印证一个道理:“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追求。
人民至上是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守的执政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也是贯穿于中国扶贫减贫脱贫工作的内在的执政情怀。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除贫困的斗争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持续向贫困宣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郑重宣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千年小康梦,百年奋斗圆。人民在心、使命在肩。全党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规模和投入,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脱贫为什么“行”?归根结底根植于党为民造福的胸襟和情怀。
脱贫攻坚精神是敢于攻坚、勇于担当的不懈奋斗精神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国在减贫事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创造了堪称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奇迹背后彰显的是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深情。
敢于攻坚是脱贫攻坚实践中所涵养的奉献精神。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敢于攻坚体现的是一种敢于斗争、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意志品质激励着中国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他们用执着与拼搏诠释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勇于担当是脱贫攻坚实践中所历练的顽强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面对脱贫攻坚战中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的现状,数百万扶贫干部带领贫困群众共同打通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保障各项扶贫项目能够精准化落地,从而把扶贫扶到“根子”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方略指引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特色旅游产业,开启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四面环山,修路难如登天。为了摆脱贫困,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立下誓言:“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脱贫攻坚干部以“领头雁”的担当带领贫困群众践行新发展理念,打响了“绿色生态牌”、念好了“产业转型经”、端牢了“旅游金饭碗”,以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催生出长远持续的脱贫成效。
脱贫攻坚精神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求真务实精神
脱贫攻坚,啃的是硬骨头、打的是攻坚战,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脱贫攻坚的实际出发谋划各项工作,使各项方针政策符合实际情况,这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时代的再一次生动体现。
因地制宜是脱贫攻坚实践中所凝练的宝贵经验。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这就告诫我们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应该在充分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制定扶贫方案,因地制宜地选择脱贫路径,将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等情况,结合贫困群众的自身发展状况与条件进行统筹规划,促使贫困群众挖掘自身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用创新方法激活减贫“细胞”,全面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接地气、见实效。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实践中所体现的科学态度。精准扶贫追求的是脱贫成效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不断完善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将精准扶贫政策保证落到实处,确保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倡导扶真贫、真扶贫,使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脱贫攻坚成效中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学习党史 谨记人民是靠山
□ 刘意
中共党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赢得人民信任,获得人民支持,中国共产党才能克服困难,赢得胜利。学习党史,要深刻明白人民是靠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在战争年代,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爱护着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因敌人“扫荡”,我军难以有比较固定的后方,我子弟兵战士受伤只能隐蔽在群众家里医治。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照顾伤员,有的群众用智慧救了伤员,例如伤员正在村公所与村民委员会主任谈话,日本兵突然闯进来,伤员此时心里非常焦急,村民委员会主任不慌不忙对他说:“老张,你的工钱现在没有,过两天再来拿吧!”这样的随机应变让伤员脱离了虎口,体现群众智慧。为了让伤员早点好起来,老百姓把平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留给伤员,为了伤员更快的好起来,甚至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换成了鸡蛋、老母鸡等,煮给伤员吃,伤员捧着碗,热泪盈眶,决心一定要把日本鬼子打跑,报答老乡们的救命之恩。
人民是靠山,离开人民衷心帮助,一刻也不行。例如抗战时期我党开辟大青山根据地时,大青山的天气非常寒冷,不穿皮衣根本不能生活下去,敌人把皮衣都控制起来,不准大量出口,必须到城里去买。为了给我军战士弄皮衣,许多老百姓每逢到城里赶集,他们就自动的带一件回来,不到半个月,驻扎当地的我军全体战士都有了皮衣穿。随着我子弟兵人数增加,我军需要缝衣机进行军服生产,以满足战士们穿衣需求,可是缝衣机只能在城里才能买得到,还不容易运出城。还是我们的老百姓想办法,在往城里娶媳妇的时候,秘密将缝衣机放在花轿里从城里抬出来,送给我军。可见,没有大青山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大青山的战士们没有基本御寒的皮衣,开辟和站稳大青山根据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没有一种根基,能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能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民心所向、民意所在、民智所汇,构成了百年中国共产党撼不动、震不垮的靠山,这也是我党发展的永恒靠山。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时刻警惕民心流失的危险,打破同群众隔着一堵“心墙”,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为民服务解难题,确保人民江山不变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