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师德师能,践行育人使命”师德主题征文选
8月27日上午,广东省教育厅召开2021年广东省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暨第十届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颁奖典礼,我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毛琛所撰写的《杨杏芬:率先垂范,春风化雨》一文获师德征文一等奖,张海严、孙林敏的《师魂白衣舰长 铸守爱与责任》、蒋伟的《不负盛世 思政育人谱新篇》、刘欢欢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记我的同事赵久波》等3篇征文获二等奖,杨力的《为师为表为社会,育识育德育良才》获得三等奖。学校首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征文获奖数居高校本科组第一,取得了近年来最好成绩。
杨杏芬:率先垂范 春风化雨
□ 公共卫生学院 毛琛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每位见过杨杏芬教授的学生,无论是在台下听讲,抑或是上前求教,杨杏芬教授的妙语连珠,总能让学生如沐春风。
多年来,杨杏芬对医疗卫生事业与教学科研工作,始终满腔热忱。她长期投身于广东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发展,在疾控一线奉献了自己17年的美好年华。2017年,杨杏芬毅然决定重返高校,重返三尺讲台,愿以自己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智慧践行培育新时代公卫优秀人才的初心和使命。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参加过抗击非典战役的杨杏芬身先士卒。作为一名曾在高校和疾控战线工作30多年的公卫老兵,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的她亲身投入,带领全院师生积极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战斗中。
“一线”:引领师生支援一线疫情防控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就像是刻在杨杏芬心头的一句话。在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她带领学院第一时间吹响战“疫”号角。2月11日,她身体力行,志愿专家团在三小时内组建起来,15名专家迅速对接梅州、河源、阳江、茂名等8个地市疾控,对口支援当地的流调工作。她精心部署,联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远程视频培训会议,组织志愿专家详细讲授了新冠肺炎和新冠病毒的现场流调、疫情风险评估、聚集性疫情的分析思路和处置等实用技术和方法。她亲自动员,当得知省市需要专业流调力量支援时,迅速响应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号召,和学院王亚惠副书记等人全力组建师生志愿团队,短短几小时就有74名师生踊跃报名。
杨杏芬带头冲在“一线”的姿态,也深刻地感染着全院师生。学院组建的“公卫击冠青年志愿队”作为省教育厅支援全省疾控流调的唯一高校队伍出征,与疾控一线工作人员一起,赴全省21市火车站、机场、汽车客运站等重要场所进行环境采样。期间还有2名武汉探亲博士生投入属地疾控一线战斗,逆行出征。杨杏芬的知行合一,是给学生们最好的言传身教。
“践行”:发挥专业特长强化疫情防控
疫情发生以后,杨杏芬作为防控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省级专家团成员,参与制定广东省高校和中职学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南(第一版,第二版)。此外,她还负责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区分级指导工作,分片对全省8个地市疾控,特别面向复工重点场所和特定人群的流调工作进行指导和质控。近期,杨杏芬多次参与省人大、省政府、省市发改委等单位召开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座谈会,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为广东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出谋划策。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在关注社会公众的同时,疫情期间如何保护好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是杨杏芬格外关注的事。早在年前,学校就成立了防控疫情指挥部,大年初四,作为公卫组组长的杨杏芬就开始组织流行病学系师生设计起覆盖全校师生的健康登记卡专业内容,并组织流行病学系和生物统计学系联合团队每周2次定期开展全校师生健康登记卡相关数据的系统分析,迄今已编制近100期图文并茂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简报”,这为学校及时掌握师生健康动态、调整防控政策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传递”:服务公众健康传递防控正能量
疫情发展早期充斥着各种“未知数”,杨杏芬结合疫情形势,认为应当“科学防疫、科普先行”。她第一时间号召全院师生,组建了以抗疫、防疫宣传教育为主要目的疫情防控科普宣传组。在她的激励下,学院师生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编写原创疫情防治科普作品,在学校、学院微信公众号和网站网页发布健康教育推文30多篇;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与省疾控组建联合健康传播团队,联合发布防控指引类、心理防护类等相关的原创科普推文70余篇。2月初始,复工复学疫情防控科普推文被“广东教育”等多个官方公众号平台转载,阅读量均突破10万次。目前,科普推文累计点击阅读量已突破265万次。
为切实减轻疫情带来的心理伤害,杨杏芬还迅速组织心理专家通过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微信公众号、直播微课等形式为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提供疫情期间心理援助服务。一直心系学生的她,在学校领导支持下,联合学校教学发展中心拍摄了微纪录片“抗疫每一天,健康满校园”,为学生返校开学指引防控做好准备。
“凝聚”:组织科技攻关精准科学支持
大年初五下午,杨杏芬组织了学院各专业的权威专家教授召开科技攻关研讨会,研究框定攻关团队和主攻方向,多个教师团队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关号召,广大研究生也跟随学院的攻关步伐参与到抗击疫情的科研工作中。在杨杏芬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产出了一系列指导防控实践的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
1月31日开始,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深入研究,杨杏芬统筹规划协调,联合学院流调团队共同完成了包括南方医科大学在内的我省三所高校4万余名学生、中国规模最大的超大型密集型企业15万员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完成了超百所高校36万余学生心理调查;同时迅速撰写调研报告,多份调研报告提交相关学校、企业管理部门、省卫生健康委和省教育厅,为重点场所--企业工厂、高校制定复工复学、精准防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杏芬多次到省卫健委和省、市疾控中心实地调研及联系协调,结合防控一线需求,凝练科学问题,组织学院老师联合科研攻关,开展核酸检测质量评价、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试剂验证评价、密切接触者流调分析等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在省卫健委指导下,正在启动应急研究项目,开展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广东应对策略研究,以期为未来防控做好技术准备。学院研究团队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2项研究成果发表国际顶级期刊,多个团队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20多篇,与世界分享中国方案。
“台下”:推动网络教学确保“云开学”顺利进行
为了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停课不停学”的总体部署,杨杏芬教授动员学院全体教师做好混合式教学准备工作,保证网课程顺利开展。杨杏芬部署成立了学院开学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和混合课程技术支持组,落实到课程负责人做好线上教学准备。配合学校部署把疫情成为线上教学生动教材,组织专业人员加班加点查找资料,配合老院长、国家教学名师邹飞教授为全校录制题为“同心同德,共抗疫情”的开学第一课做好准备。
尽管杨杏芬的抗疫日程里写满了工作安排,她也不放过教学准备中任何一个细节,只为让学生与生动的课堂见面,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学到知识,让“云开学”的顺利开展助力有序复学。在她的推动下,学院多位老师积极投身网络教学指导工作和网上心理辅导课程,共同谱写了青年学生的生命教育、科学教育、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之歌。“台下”的杨杏芬,用另一种方式“守护”学生,用心用情为学生引路导航。
师魂白衣舰长 铸守爱与责任
□ 第三附属医院 张海严、孙林敏
每逢金秋九月,佳景硕果同收。九月十日这天的教师节,也是教师们收获喜悦和祝福的时刻。尽管每年都是同一句简单的节日祝福“祝蔡老师节日快乐”,但蔡道章的脸上总是会露出欣慰满足的笑容。这是师生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古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对于他的学生而言,蔡道章是学业上的导师、工作上的榜样,更是人生路上的指路人,他总是用他的力量指引、助力着学生前行。作为一名优秀医院院长、仁心好医生和南医好导师,蔡道章用他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心怀家国的态度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学生们。
掌医疗之舵,护生命之航
为了把南医三院打造成一支为人民生命健康护航的医疗舰队,作为院长,蔡道章不仅担起了舰长的使命,更是在风雨中站好了每一次岗。
他总是以发展的、整体的眼光看问题,全心全意为医院谋发展。南医三院位于医疗资源丰富的天河区,发展之初只是一家只有150张床位、主要靠体检业务维持生存的企业小医院,想要发展成一家综合医院甚至是三甲医院,十分艰难。考虑到骨科疾病的常见性和多发性,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大,蔡道章提出,以骨科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集中优质资源,从一个优势专科开始突破,做大做强做精骨科,进而带动整个医院的发展。实践证明,蔡道章作为院长的考量是正确的,在医院发展“快步走”的道路上,三院走得扎实又稳当。
他总是以无私的、敬业的态度做实事,全力以赴为群众遮风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巨大威胁。南医三院周邻散布着许多住宅区,人口稠密,为了保证附近社区居民的健康,蔡道章带领疫情防控小组深入居民区为居民做核酸筛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产生风险的地方,切实为群众筑牢了健康“堤坝”。在蔡道章的带领和南医三院全体医护人员努力下,南医三院不仅圆满完成疫情防控、赴鄂救援任务,还成为了广东省核酸检测速度最快的一批医院。
树名医典范,怀医者仁心
尽管蔡道章自从担任院长以来有忙不完的行政工作,但他仍坚持每周两个上午的门诊和每周三天的手术,每年主刀的关节置换术多达500余台。当看到老师疲惫的身影,学生们建议老师适当减少门诊和手术量时,他总是回答“病人找到了你,那就是对你的信任”手术时间之外的常规上班时间不一定能看到蔡道章的身影,但只要你这一天在病房工作的时间够长,总能碰到他来查房,有可能是早上上班前,也有可能是中午午休时间,甚至有可能是晚饭过后的时间,因为蔡道章在忙完政务后仍然不忘病人,总是会抽空来病房看看自己的手术病人,确认一切安好。正是因为这样追求极致、严谨负责的态度,使他成了患者眼中的“定心丸”。
蔡道章总是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当成自己的老乡,总是能用“家乡话”和他们聊上几句;他会说英语、日语、德语、粤语、潮汕话和客家方言,湖南话、四川话也能来上一段;每次看到外地的患者,他都会幽默地用方言与患者交流。他对患者的好,不单单是几句家乡方言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关心和帮助患者。一名骨科疾病患者因为经济困难无法手术,只得网上求助,蔡道章了解患者情况后,主动把这个患者接到了医院,为他免费做了四个大关节的置换手术,让这名在床上瘫痪了 8 年的患者重新获得了正常生活的能力。作为资深骨科专家,蔡道章师却一直保持着普通门诊挂号费,这两年才开展周四半天的特需门诊,“达则兼济天下”他总是关心着每一位患者:“找我看病的有些人是经济比较困难的,但一定要让他们看得起病。”
立学海灯塔,传家国情怀
在专业领域,蔡道章是一盏明亮的学海灯塔,在他身上看到的不仅是严谨治学的态度、一丝不苟的技术,还有心怀家国的胸怀。蔡道章秉持科研育人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每周开展一次课题组组会,帮助学生们及时解决课题中碰到的问题,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他坚持因材施教,积极参与制定执行研究生培养计划,统筹安排实践与科研活动,强化学术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合适的培养和锻炼。从医超过30年,他始终认定一点:科研从来不是悬浮在空中,只有无限接近临床,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造福更多患者。为了抓住前沿科技方向,突破核心技术,更多地参与全球竞争,蔡道章牵头与天河区共建7000平方米现代化骨科医学研发大楼,紧盯“骨科生物材料”核心技术,只为打破技术垄断,让更多人能享受新技术带来的利好。
在学习上,蔡道章孜孜不倦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学生们,让学生们时时刻刻警醒着,努力成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他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砥砺前行,身体力行地传授着临床技能和行医态度。数十载杏坛辛勤耕耘,蔡道章培育了40多名博士和70多名硕士,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医学人才。
迎风破浪,披星戴月,这是蔡道章带领医院全体人员做人民健康守护者、把健康事业作为己任的责任和担当;种杏成林,怀仁益寿,这是蔡道章追求精湛医术、把患者当亲人的真实写照;以德立学,以德育德,这是蔡道章杏坛耕耘数十载、传承医德师风和家国情怀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