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22年第三期(3月31日)第四版

时间:2022-04-01     编辑:林茵   点击:
新闻摘要:翘首以盼清明至□  2021级医学检验技术  贾雪强  倦柔的清风带着春的味道再次吹上了脸庞,每一个吮吸之间都沉醉地品尝着春的气息,是释怀,同样也是期待。期待着故人的回归,期待着往日生活的浮现,让自己沉浸在无边的回忆里,是为了自己,却也不只是为了自己,为的是在那份过往的岁月里寻找一份温暖的力量。  我们在清明相聚,追忆着过往的生活,却在纪念不一样的记忆。回忆往昔,思念那些在我们生活中留下过刻骨铭心记忆...





翘首以盼清明至

□  2021级医学检验技术  贾雪强

  倦柔的清风带着春的味道再次吹上了脸庞,每一个吮吸之间都沉醉地品尝着春的气息,是释怀,同样也是期待。期待着故人的回归,期待着往日生活的浮现,让自己沉浸在无边的回忆里,是为了自己,却也不只是为了自己,为的是在那份过往的岁月里寻找一份温暖的力量。

  我们在清明相聚,追忆着过往的生活,却在纪念不一样的记忆。回忆往昔,思念那些在我们生活中留下过刻骨铭心记忆的挚爱亲朋;回忆往昔,回忆着那些不曾相识,但却用一己之力感动着社会的英雄事迹。我们怀揣着不同的目的,是故人,是情怀,是岁月,但是追根溯源,我们都只是在不断的寻找自己。

  翘首以盼清明至,故人思归感抒怀。思绪万千,转念再想,一张张脸庞浮上心头,每一张脸庞勾连一段回忆。消逝在岁月里的故人早已不在,但是他们陪伴着我们的记忆却从未走远,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不断的回想,不断的总结,悄然间,他们潜意识传达给我们的勇敢,快乐,无私,坚持……已经在无形之中陪我们走过了多少个岁月。读故人,忆的是过往的温馨岁月,找的是他们留给我们的那笔无价的性格力量和品质。

  翘首以盼清明至,英雄岁月绝芳华。回望历史的滚滚车轮,有着无数伟大的英雄儿女,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险和绝境时,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用血肉之躯推动着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正道上坚定不移地前进着。无论是在面临外藩侵扰时愤然发动洋务运动的热血青年们;亦或者是在日寇铁蹄中誓死捍卫脚下净土的爱国之士们;又或者在当代生活中为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白衣天使,藏蓝卫士等。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慷慨的倾其所有,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始终用他们的一腔热血维持着祖国的辉光。读英雄,忆的是他们的忠义豪迈,找的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永不灭的精神之灯和烙印在骨子里的民族精神。

  翘首以盼清明至,峥嵘岁月褪沧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岁月。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肩负着不一样的责任和使命。回忆往昔,无论是大明时期的攻城拔地,开疆扩土;又或者是大清晚期的积贫积弱,苦苦挣扎;再到如今头角峥嵘,昂首挺胸的巍然大国,我们谱写着一首首赞歌,一段段传奇,成为了悠久而又强大的泱泱大国。读岁月,忆的是时代背后的酸甜苦辣,找的是时代的责任使命和精神意志,以及深藏在其背后的历史内涵。

  念往昔之不鉴,忆来者犹可追,过往亦然如同云烟,散失在岁月之中,我们并不是要活在过去的岁月中辗转不返,而是要从当中提取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提取那些蕴含在其中的时代精神和榜样力量。

  历史的火炬亦交付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这张空白的卷面上需要我们交出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未来全然都是未知的,但我坚信它一定是绚烂而又多彩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秉承好一代又一代的使命传承和时代力量,竭尽所能的在未来中国的版图上发光发亮。在清明,忆过去,盼未来,我愿与诸君共勉。






逢雨忆故人

□  2019级医学影像学  何璟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南方的雨向来多情,何况是这令人断魂的清明时节。墓前蓬草,历历如新,却是经年。扫墓归来后受着满心怀念的驱使便顺路拐进了荒废了有些年头的老房子。泥泞的小路上印着深深浅浅的鞋印,潮湿的泥土香气沁人心脾,已少有人家留在这一片田地里耕作,久未踏足的土地上便蓬勃生长着杂乱无章的野草,近处的房子外墙还盘缠着藤蔓,只是枯死了。

  穿行在小巷里,缠绵的雨丝攀着斑驳的老墙泅出道道曲折的痕迹,倒与儿时在田里发现的蚯蚓的行踪有几分相似。院中放置的陶缸里蓄满了水,屋檐的水滴一滴滴如古时计时的清漏般,滴进陶缸里,水面上泛着圈圈涟漪晕染开来,渗出毛细的水珠顺着外沿滑落到缸脚,滋润着底部肆意蔓延的青苔。

  细雨沁着皮肤,带着舒适的凉意。

  我回到这所受着岁月洗礼的老房子,扫开石阶上的灰尘呆坐着,像是极力地想要搜寻某种似曾拥有的时光,回首却怅然若失。就连落在陶缸中的雨点,也如生怕惊醒睡梦中的孩子般小心翼翼、悄无声息。我听见回忆像个说书人低沉地诉说着,而记忆长河中那年夏季特有的骤雨打在陶缸中响着清脆的鼓点,青荷摇曳……

  院中的陶缸里本是生长着荷花的,在曾祖父的精心照料下长势很旺,每年夏天便是那一缸荷花最赏心悦目,驱散了燥热恼人的气息。尽管儿孙们三番五次地劝曾祖父消停,他却仍然乐此不疲地在院里摆弄些花草,甚至与曾祖母联手在院墙外圈了一小块菜地。似乎在老一辈人身体中流淌的血液始终裹藏着广袤土地般朴实的气息,勤勤恳恳地劳碌大半辈子,扛不动锄头了也不肯停歇,一闲下来就像浑身爬满了跳蚤般不自在。

  闷热的夏季里最让人喜出望外的不外乎是天降一场大雨,滚动的乌云把猖獗的烈日层层围困,继而使出浑身解数般地把豆大的雨点噼呖啪啦地摔向人间。于是,无精打采地横在门前的大黄狗便获得新生似地蹿到雨幕中,陶缸中的荷叶也挺直了筋骨迎接着洗礼。我最喜欢曾祖父把小木桌搬到门槛后,摆上一套茶具,把壶里的水煮沸后沏上几盏清淡的鲜茶。缭绕的茶香延伸到朦胧的雨幕中,悄无声息地随雨而去。

  曾祖父往往便会端起一杯茶,轻嗅、浅抿,目光拥抱着院中那一缸青荷。我通常会在此时,窝进曾祖父的怀里。他的目光从青荷上收回,开始用沉缓的声调讲抗战,那时候他的身子骨尚还健朗,有力的声音仿佛可以穿透历史的厚壁把那个动荡的岁月尽数展现在我面前。而门前淅沥的雨善解人意地敲打成鼓点,给曾祖父的讲述配上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如今想来倒觉得曾祖父与那时院中默默地跟风雨较劲的荷叶有几分相似,他也是隐忍地咬着牙从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挺过来的人,而后沉淀出生命的稳重与豁达。

  曾祖父擅谈古说今,却只字未提生平辛酸。即便我能从后来长辈的闲谈中获悉这段历史,千般感慨,又与何人说?那个平淡从容的老人,于古稀之年,悄然病逝。

  我至今难忘,2001年夏季下的最后一场雨,檐上残留的雨水积聚成水柱顺着瓦砖淌下来打在脖子上,让人打了一个激灵。天边慢慢亮起来,我回头看见曾祖父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含着笑意……

  细雨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明寻春

□  2020级临床医学  刘雨欣

  又是一年清明,又是一年思念。——题记

  从来没有一个节日如同清明一般将万物复苏、四野明净的昂然和扫墓悼念、怀念先贤的悲痛矛盾的杂融为一体,也从来没有一个节日如同清明一般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

  “少年不识愁滋味”,少时的我对于清明的感觉是温暖明媚的。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我们家也会趁着这大好的春光下乡扫墓。春天的太阳微烫,给人暖洋洋的感觉却又不惹人恼;春天的风也格外温柔,轻轻的拉扯着我们的衣角,似乎想要让我们停下脚步;春天的花儿草儿也使出浑身解数,尽情地舒展着腰肢。由于年纪还小,并不需要我们上山扫墓,我和弟弟只需尽情在春天的怀抱里“撒泼打滚”,一会儿看看路边的花,一会儿逗逗树上的鸟,好不欢乐呀!这时的清明的色彩是温暖明媚的。

  再大些时,我开始观察到父母脸上总是会有着若有若无的忧思,有时会愣愣的看着家里的老房子,似乎想透过它,看看曾经住在里面的人们。那一年,我跟随父母上山扫爷爷奶奶的墓。那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路上很多荆棘,很多时候需要除掉前面茂密的杂草才可以继续前进,但就是这样一条路,父亲却能够记得清清楚楚。也不知走了多久,才看到两个墓碑。父亲小心翼翼的将周边的杂草清除,似乎怕打扰到什么。看着墓碑,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爷爷去世那年,父亲匆忙赶到家中却还是没有见到爷爷最后一面。他无助的站在门口看着,如同一个不知所措的小孩,眼眶红红的,看着我说了一句:“爸爸以后再也没有爸爸。”

  想到这些我的眼眶瞬间红了,脑海中努力寻找爷爷的画面:“妞妞,吃花生呀。”看着他拿出一袋花生,用一个脏兮兮的袋子装着。“不要!”脆生生的女孩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不脏的”爷爷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花生剥开想要喂给我吃,而我却直接躲闪,哭泣。看着我哭了的爷爷也显得有些慌张,不知所措的跟母亲解释着发生了什么事。虽然母亲教训了我一顿,但最终还是没有吃下那颗花生,这时回想起来竟然觉得有些苦涩。

  后来,每一年的清明我依然会下乡扫墓,也每一年都会对爷爷的思念多一分,清明也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淡淡的忧伤的色彩。

  再到现在,我离开家,成为外出求学的游子。到清明我却无法再回去扫墓,心中多了一分遗憾。我也不忍心去询问父母清明的场景,不愿去惊扰他们心中的思念。也开始在慢慢的成长中明白了,清明不只有着对前人的怀念,还有对未来的希望,期待着万物清明,四野明净。但是还是忍不住想对远方的人说:“你们还好吗?我们很想你……”






清明时景

□  2019级生物医学工程  刘凯

烟锁池塘,寒雾愈清凉。

云塔秀色景天苍,更显此间幽惶。

昨夜细雨萧疏,玉花残香留驻。

今日此景来去,怎知应然未卜。




念奴娇·清明

□  2019级生物医学工程  刘凯

   苍风呼啸,尽东去,奔腾黄沙漫道。远天玄色,踌躇望,终日环合四方。曳屋许许,碎云裂石,数步生津汗。此日清明,风气不如前。

   常忆楚天飘雪,寒食犹未归,难能怀奠。弃我去者,昨日事,心中枯木错节。管弦嘲哳,信步闻雅乐,驻足妄听。长风已远,草动落木摇曳。




清明·忆

□  星光

小时候

奶奶亲手栽下一棵柚子树

她说

将来要和我一起尝尝味道

可惜

还没等到它结果

她便永远地走了


后来

我尝了尝它结的果实

有点苦涩

但是我知道

感到苦的不只有我的味蕾

还有我的内心


每年清明时节

她的样子

总会不经意地在我脑海里浮现

还有一些愉快的往事

然而对她的样子

我越来越模糊


再后来

那棵柚子树枯萎了

不久连躯干也消失在了那片土地上

但是我并不悲伤

因为我觉得它应该是想奶奶了






江南清明

□  2020级应用统计学(生物统计)  陈姝妤

  江南的清明,是在绵绵的雨丝、薄薄的雾气中,到处都是氤氲。柳枝悄悄抽出新芽,枝头是油润的黄绿;桃李渐渐绽出花苞,是浅淡的粉白。烟雨朦胧的江南,仿佛沉浸在宋代的花卉工笔画里。就连回忆,也蒙着薄薄的纱。  

  在江浙一带,清明节有吃清明馃子的风俗习惯。这是一种用艾草汁揉入糯米粉中蒸成的糕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内馅既可以是甜美的芝麻或豆沙,也可以是咸鲜的猪肉、笋干和雪菜。我们把春天里第一次吃青团叫做“尝春”——品尝春天的味道。含着一口清苦的草木气息,很容易让人觉得天清地明,世间万物都在生长变化着:杭城的各色花瓣开始一层又一层铺满地面,而初生的新叶正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第一场春雨的洗礼。也许一些关于清明的细碎记忆随着时间的流淌而不复踪迹,但这口青团的清新芳香,始终令我难忘。食物的滋味,最后都是返璞归真,这便是家的含义吧。即使身处异乡,但我不会忘记,在觥筹交错的背后,还静静摆着家乡独特的吃食。细细品味,回味悠长,如同想起故乡与亲人时,那一种温存而辽阔的心情。  

  清明时节,除了清明馃,更少不了踏青与祭祖。老家的房子后面有好几座小山,每年踏青扫墓,都要沿着一条狭窄而泥泞的小路登高。越过茂密的竹林,再跨过山间的小溪,走上大半个钟头才能到达山顶,来到被杂草层层包围的坟边。爸爸和叔伯开始修整坟墓、培添新土、清除杂草,我和哥哥姐姐望着山下的春意盎然:远处的田里,养籽的过冬萝卜开出些浅紫色的花,金灿灿的油菜花在阳光下分外耀眼,万紫千红中,这是春天最原始也最热烈的生命力。或许是响应“文明祭祀”的号召,我们家扫墓并不抛洒纸钱、焚香跪拜,只是肃立着寄托对逝者的哀思。爷爷奶奶总面对着坟头絮絮叨叨说上很久,我们也依次祈请先人的保佑。我想,生命的终结不是死亡,而是被所爱的人遗忘。当然,除了勿忘,还有珍惜:珍惜当下的春光,珍惜眼前的亲人,珍惜正值青春的自己。    

  每次踏青扫墓回来,总能带点野菜,或是雨后草丛里的地衣,或是枝头新摘下的香椿芽,或是从泥土里挖出的还带着晨露的春笋。回家后立即烹制,地衣清炒,香椿煎蛋,油焖春笋,不论哪一样,都是一样鲜美好吃。清明节前后的餐桌上,从来是不缺美味的。春天就这样流动起来了,味道一天比一天浓郁,色彩一天比一天浓厚。当淅淅沥沥的雨逐渐停息,当朦朦胧胧的雾气逐渐散去,夏天的脚步便近了!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