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22年第三期(3月31日)第二版

时间:2022-04-01     编辑:林茵   点击:
新闻摘要:剖析教学基本情况  展示本科教学现状  为进一步聚焦学校本专科教学方向,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教务处近期组织各教学单位召开了本科教学形势分析会,对2020学年的教学基本情况做了详细剖析,对学校“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的推进情况做了介绍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推进计划,布置了2022年度学校教学重点工作。图文/教务处学校召开本专科教学形势分析会2020学年教学基本情况师生情况:   2021年,本科生14100人,全校生师比为...






剖析教学基本情况  展示本科教学现状

  为进一步聚焦学校本专科教学方向,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教务处近期组织各教学单位召开了本科教学形势分析会,对2020学年的教学基本情况做了详细剖析,对学校“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的推进情况做了介绍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推进计划,布置了2022年度学校教学重点工作。

图文/教务处


学校召开本专科教学形势分析会


2020学年教学基本情况

师生情况:

   2021年,本科生14100人,全校生师比为11.72,生师比不断优化提升。

招生情况:

   学校2021年本专科招生规模3400人,其中本科3200人、专科200人,报到率为96%;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培养)、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精神医学和儿科学的本科报到率均为100%。省内本科计划招生1757名,占54.91%,招生比例排在中大、华工、暨大三个部属院校之后,在省属高校中处于领先。

  从学校整体看,物理普通类投档线居广东高校第6位(与去年持平),历史普通类投档线居全省高校第6位(较去年上升2名),取得历史以来最好成绩。

  从专业组看,广东5个专业组的4个组最低录取排位均提升1000位以上,其中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八年制在广东省投档线位居广东高校物理类专业组排名第1。

专业结构:

   学校不断完善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强化理工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以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医学类专业计划占总招生计划的比例稳步增长。

教学任务:

   2020学年计划学时为191211学时,略高于2019学年。计划学时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均计划学时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外国语学院。2020学年校本部教学工作总量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医药学院;人均工作量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部和护理学院。2020学年开设公共选修课门次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部、中医药学院。

教学绩效:

   按照《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教学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20学年校本部各单位教学工作绩效评价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中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

高级职称教师授课情况:

   2020学年校本部授课高级职称教师授课学时数占各单位教师本专科授课总学时数百分比较高的单位是药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和法医学院;高级职称教师人均授课学时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护理学院和通识教育部。

教师成果:

   2020年至2021年,教师获国家级教学竞赛奖励10项、获省级42项,排名前三的单位是中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和护理学院。2021年学校教学竞赛获奖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中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和第二临床医学院(并列第三)。

  在我校教学改革和品质建设中,截至2020学年,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总数103项,排名前5位的单位是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省级项目总数610项,排名前5位的单位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十三五”期间我校教师主编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共42部。

  2020学校级教学成果奖共评选50项,获奖排名靠前(5项以上)的单位有第一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

  2020学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共30项;2020学年校级教学改革课题项目共130项。

  2020学年校本部教学论文发表数共68篇,2020年第一临床医学院发表教学论文24篇,第二临床医学院发表教学论文29篇。

学生毕业、就业和执考情况:

   2021届毕业生,总体毕业率超98.37%,总体学位授予率为98.37%。有319名学生获得辅修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通过率86.56%,远超全国总通过率64.15%,其中笔试通过率89.93%,实践通过率96.60%。

  2020届毕业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优秀率高的专业主要分布在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本硕连续培养专业。2020届各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相似度区间分布总体情况比较好。

学生学习成绩:

   202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指标245个,2022年拿到学校推荐指标的学生录取244个,37所高校;其中报考本校126人,占51.64%,直博生23人,占9.43%。

学生成果:

   2021年本科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50项,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获得省级项目130项,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获得校级项目248项,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药学院、护理学院。

  2020年学生共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68项,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020学年本科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7篇。

教学评价:

   2019-2020年随堂评价和课程评价数据中,学生推荐率排名前三的开课单位有公共卫生学院、中医药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学生推荐的优秀教师排在前三的单位是基础医学院、中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教学督导团巡课中


《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

专项任务推进情况

  “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坚强领导和各部门全力支持下,学校围绕“三个提升”(深造率、执考通过率、优质生源录取率),建设“四个体系”(本科课程体系、教学运行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六个融合”(德育与智育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通、学科与专业统一、本科与研究生培养衔接、科研与教学互动),盯紧10大工程30项任务推进落实,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筑梦引航提质工程:

  印发2个文件、成立2个中心(印发“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意见”,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心”)。书记、校长主讲思政第一课,校领导讲授“健康中国与医学人才成长”系列课程,各学院书记、院长讲思政课。开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四史类思政课程。立项120门课程思政教改项目,2个课程思政示范学院、3个示范专业,97个示范项目。承建教育部医药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成立高等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建设联盟。依托“大学工”改革,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建立4个改革试点。深化书院制改革,推进“易班”建设,实施“学生榜样引领计划”。

  新增1门思政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名师、教学团队),入选数并列独立医科大学第一。获广东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省5个),新增25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成为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主编出版《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丛书》。书院制、思政课、三全育人改革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师资水平提升工程:

  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实施双证上岗制度(岗前培训合格证、教师资格证),实施了国家级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海外研修、国内访学等5类培育计划。开展教师培训183场,为附属医院424名临床教师实施上门培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本科课程负责人管理办法》,印发《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实施整合课程双模块负责人制度。出台《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办法》,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制定《师德专题教育工作方案》,开展师德师风网络培训。举办了教学节,评选表彰校级教学创新大赛奖40项、5名本科教学优秀教师、5名校级教学名师。

  3名教师获评第十届广东省教学名师,入选数并列广东高校第一(含中大、华工)。获全国教学创新大赛奖励2项,广东高校教师奖励25项,其中获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2项(全省共9项)。  

生源质量提升工程:

  优化专业结构,6个专业大类招生,实施外省高校计划交换,增加省外招生计划。招生工作纳入学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招生工作先进个人纳入教学优秀奖评选,建成了较为稳定的招生工作队伍。实施“区域划片包干”,组建2874人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发布招生视频86个、直播65场,每年覆盖超过300万人次。

  2020年广东理科排位提高11000多名,院校排位提升2位,居全省第6;2021年新高考改革首年,广东物理、历史排位均位居广东第6,为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八年制投档分数为广东物理类专业组最高。

专业内涵固本工程:

  印发《加强劳动教育实施意见》,落实美育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面向全体本专科专业设立了1个劳动教育学分、2个美育学分。完成了全校34个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对标”建设、修订工作。印发《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36名专业负责人,制定了课程负责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管理办法。优化专业结构,暂停4个专业招生,开设6个专业综合改革创新班,增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5+3一体化培养。

  20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70%本科招生专业,位居全国医药院校首位;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本科专业100%全覆盖。在独立医科大学中,率先入选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入选专业数及A类以上专业数(18个)两项指标均居独立医科大学首位。

课堂教学强基工程:

  印发《一流课程建设行动计划》《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制定《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培育一流课程。立项180项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了爱课教学支持平台,覆盖超过400门课程教学资源。制定大学英语教学分级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优化整合课程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加强整合课程教材建设,实施整合课程集体备课、教学培训。通过优化本科专业及方向结构,调整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培育新型课程等,鼓励开设创新课程、交叉课程。

  疫情期间,确保13000余名本专科生网上教学。混合式教学系列改革成果获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成首批1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数量位居全国医学院校首位;57门课程省级一流课程。担任人卫、高教等出版社教材主编、副主编人数对比前3年增长了77%和93%。新开了叙事医学、生命教育、物联网技术等20余门新课程。

协同育人创优工程:

  完成校本部临床技能中心改造首期工程。成立第三临床医学院、深圳临床医学院,建成2个专科学院,开展了第三临床医学院、深圳临床医学院专项帮扶。修订了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完成35个临床教学基地复评。完成非直属附属医院贡献评价,并根据国家要求落实了附属医院专项检查。大力拓展海外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开展英国伯明翰大学、考文垂大学,美国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促进基金会(FAIMER)、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等4个联合办学项目。

  实施了3个国际联合培养本科项目(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英语),1个本硕连读国际培养项目(康复物理治疗)。第三临床医学院、深圳临床医学院顺利承接临床医学专业临床理论教学任务。2家附属医院通过三甲评估,三甲附属医院增至7所。新增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部级产学协同育人项目20项,社会实践金课国家级1门、省级2门。

创新创业深化工程:

  出台《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体活动奖励管理办法》,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纳入奖励。落实《实验室开放管理实施办法》,推动本科生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开展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培训32场,参与学生6000余人。开设创业教育专班专课,7个学院、11个学生团队和项目入创新创业基地。承担广州市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项目,获100万元经费支持。

  获第七届“互联网+”国赛奖励5项(其中金奖2项),实现国赛金奖零的突破,高教主赛道金奖数全省第一、全国独立医科大学并列第一。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赛13项奖励,第六届“互联网+”广东赛9项。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竞赛奖励4项。获评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学生优培赋能工程:

  新聘4位书院院长,实施书院教育项目成绩单制度,完成第三批165名学业导师遴选,增聘体育老师为书院特色导师,开展书院创新教育项目。制定《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推动成立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评议委员会。设立校本部学生学习支持中心。完成全校各专业考研升学分析报告。取消毕业清考。强化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开展本科生学术规范培训、毕业论文相似度检测,推广学生实习评价系统。狠抓执业医师考试提升,成立医学考试专家培训团队、命题团队,优化校内三段考方案,开展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及时分析反馈考试结果。

  本科生升学深造率稳步提升。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国赛银奖3项、铜奖1项;华南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教学条件升级工程:

  制定教学条件建设蓝皮书、本科教学条件建设发展规划。投入2000多万元,加强临床医学、中医药、护理学及麻醉学等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和临床技能中心建设。顺德校区学生宿舍、第二食堂、教室及教学技能培训中心等3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依托“银校合作”项目,全面启动9间智慧教室,以及教学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打通教务管理、网络考试、教学支持、实习管理四个管理系统,建设智慧教学融合管理平台。

  立项支持第三附属医院、第五附属医院、深圳医院建设临床技能中心。深圳医院临床技能中心建设获2021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支持。学校体育场、顺德校区中医药实训基地全面启用。完成校本部临床技能中心改造首期工程。

教学管理增效工程:

  教学管理队伍培训常态化,每年组织2次校院教学管理人员常态化业务专项培训。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机制,实施重大教学项目精准管理,针对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教学成果奖等实施点对点指导,持续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全程协调跟进。将学校教学督导团移交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开展教学督导评价质量监控,推动管办评分离。实施课堂、课程双评价改革。自主研发教学项目管理系统投入使用,提高教学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

  2部教材获国家首批教材建设奖。新增广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连续2届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连续8年组织开展学院教学绩效专项评价、召开教学形势分析会、发布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见闻】王晖迪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6月25日-30日,第72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在德国林岛召开,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何彦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王晖迪受邀现场参会。同时,王晖迪被林岛学术委员会选中在大会上作口头汇报,站在国际学术平台向世界分享课题组相关研究,并获得与往届诺奖获得者及世界顶级科学家当面交流的机会。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渊源林岛诺贝尔奖得主的聚会是发现、培养、凝聚世界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自1951年起,在德国林岛每年都举办一次,至今已有72年的历史,...

【更多】

【南医人】南方医院刘伊丽:年逾九旬仍奋战在临床救治最前线

编者按:我校南方医院刘伊丽教授牢记从医初心和使命,70年来满腔热情地奋战在临床救治最前线,无怨无悔;坚持自主创新,研发中国人自己的超声造影剂,惠及无数患者;甘为人梯,精心育才,推荐年轻有为的骨干担任学科带头人,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刘伊丽教授90岁生日之际,特发此文,祝她生日快乐,永远年轻!刘伊丽是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