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24年第六期(4月30日)第四版

时间:2024-04-30     编辑:黄瑶   点击:
新闻摘要:援非两年,他把日志写成50多万字的书近日,我校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党总支委员、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瞿东滨教授出版援非日志《远在加纳的足迹——我的援非日志》,全书50多万字,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了真实的援非生活。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截至目前,南方医科大学共派出4支援外医疗队、共31人次参与援外医疗。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前赴后继、救死扶伤,他们像一簇簇迎风而起的蒲公英载着人类友爱的种子,...

援非两年,他把日志写成50多万字的书

近日,我校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党总支委员、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瞿东滨教授出版援非日志《远在加纳的足迹——我的援非日志》,全书50多万字,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了真实的援非生活。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截至目前,南方医科大学共派出4支援外医疗队、共31人次参与援外医疗。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前赴后继、救死扶伤,他们像一簇簇迎风而起的蒲公英载着人类友爱的种子,跨越山河大海,一次次为爱奔赴、为生命健康护航。

来源:南方医院增城院区 校党委宣传部

文字:刘锡驹 魏秋桦

记录原汁原味的援非生活

2011年12月20日至2013年12月31日,瞿东滨在接到上级派遣第二批赴加纳共和国援非医疗队的任务时,毅然报名加入,到加纳大学医学院克里布教学医院开展工作。

对援外医生来说,离开忙碌的国内医院环境、离开家人,独自在异国他乡,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瞿东滨说,“由于选拔、培训等程序经历近半年时间,队员们均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进入非洲以后,极少有队员会出现明显的负面心理情绪。但由于远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大家除了工作很少有别的娱乐。”

于是,瞿东滨给自己布置任务:工作之余,每天写一篇千字文章,题材不限。两年下来,他写出了100多万字。

在新中国援非医疗60周年之际,瞿东滨从带回来的100万字援非日志中,整理了50多万字,形成这本原汁原味的“援非日志”。

讲述中国援非医疗队故事

瞿东滨进驻的加纳首都阿克拉的克里布教学医院是当地加纳大学的附属医院、非洲第三大医院,也是西非的医疗中心。在加纳,援外医生的合作同事很多是医学院教授,大部分医生还留学过美国、加拿大。当地同事一开始对中国医生不甚了解,瞿东滨用精湛的专科技术,让当地医生对中国医生有了新的认识。他在书中记录了“在加纳完成医疗队首例外科手术”的案例:

“这次手术的患者是一名腰椎管狭窄的60岁肥胖女性,腰部有五分之四的椎间盘突出,由于她的体型较为肥胖、脂肪皮层厚、手术切口较深,在术前定位切口时,二助医生已尝试了各式各类的撑开器,但显露效果仍不是很好。我提出可以用椎板拉钩的方式,将其挂在关节突外侧,这样显露效果会好很多。

与当地医生商量手术下一步该先置钉还是先减压后,我们最终决定按加纳医院习惯的手术方法,采用全椎板减压的方式继续手术。但由于手术骨刀太钝,病人骨头又厚又硬,大家发现这个方法并不可行。于是我迅速改变减压方法,把大块切除的方式改为“削”的策略,像剥洋葱一样,用手术骨刀一层一层把椎板骨头削薄,最后进入椎管。椎板切除后,再用枪式咬骨钳一口一口地修整减压边缘。”

瞿东滨利用自己的专科技能特长,顺利熟练地完成了手术,同时流利地完成了手术的解说和教学示教,这是第二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在加纳完成的首例外科手术。

在瞿东滨的日志里,他将自己援加纳时期经手的手术案例,与日常工作生活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平淡的文字背后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对中国援外医疗队故事的生动阐述。“面对存疑的细节追根究底,仔细查问”,他在书中讲述了如下经历:

“ 一天,我如往常一样走进手术室,见到担架车上躺着一位等候手术的男性病人,我习惯性地走上前去问询他做什么手术。患者告诉我他要做颈椎后路手术。但在查看了他的手术同意书发现,患者拟行手术减压节段是“C2-T1”(第2颈椎~第1胸椎),我从未见过需要减压这么长节段的,除非椎管内脊髓肿瘤。但这个病人显然不是肿瘤,我心里一下有点疑惑。

于是,我拿起患者携带的颈椎MRI资料,对着灯光仔细读片, 没有见到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病,也没有长节段颈脊髓压迫,甚至连颈椎脊髓压迫都不明显。不过,仅凭几张颈椎MRI资料,我不敢武断地下判断。

我细细询问患者病情,又仔细阅读腰椎MRI资料。发现患者除了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和行走,双上肢运动感觉一直都很好,说明颈椎及颈脊髓没有明显问题。继续往下面检查,病人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膝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确认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腰椎MRI显示胸10-胸11节段有明显椎管狭窄,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判断这是个胸椎管狭窄症的病人。

此时,当地医生走进手术室,准备开始这台手术。我迎上前去,委婉地告诉了当地医生我的疑问,建议他们再复查患者体征。当地医生轮番再次询问了患者病情,进行仔细查体,一致认可了我的意见,立即将手术延后并改变了手术方案。”

2012年,瞿东滨又与克里布教学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同台做了两台手术,见识到中国医生的医术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鼓励本地医生与中国医生多交流。后来,瞿东滨还受邀上台为一位73岁的本地退休老人进行手术,当地同行还请他带教专科培训医生的脊柱手术,有当地医生提出,希望能有机会到中国医院学习。

这本援非日志看似记录的是平淡的援非生活,但其中一个个生动的中国医疗队故事,却见证着当地同行和民众对中国医生从不了解到逐步信任的历程,是一位普通援非医生为援非医疗事业所做努力的真实写照。

致敬中国援非医疗伟大事业

中国的援外医疗事业始于派遣援非医疗队,援非医疗在援外医疗事业中是最具浓墨重彩的篇章之一。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1周年。60余年来,一支又一支中国医疗队始终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走出国门,义无反顾地奔向世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足迹遍及亚非拉等76个国家和地区;60余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援非医疗队接续奋斗、艰辛努力,毫无怨言地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铸造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让中国医疗队友谊之歌、合作之歌、大爱之歌传遍蓝色星球的天南地北。

瞿东滨表示,在援加纳中国医疗队中,他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接力者。

“我曾经踩着前辈的足印,跋涉在非洲大地上,为中国援非医疗事业尽绵薄之力。如今我亦为前辈,但有我们的后来者,跟随者我们的足印,跋涉在更广阔的世界大地上,为推动人类健康共同体再立新功。”

瞿东滨(左一)与克里布教学医院神经外科Dr.Akoto(右一)在加纳开展同台手术

《远在加纳的足迹——我的援非日志》

月是故乡明

□ 刘祎乔(卫生管理学院)

如季羡林先生所写:“月是故乡明,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家的呢?准确来说是离开家的第一天。可我素来是个反应迟钝的,过了一年才察觉心中隐隐的钝痛竟是我对故乡的思念。

我自诩是个适应能力超强的人。但在公交上,当陌生的景致从眼前划过,传入大脑的不再是熟悉的方言时,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凉还是会袭上心头。我知道,这是想家的讯号。这里带给我的新鲜感正在慢慢耗尽,因而对家的思念愈来愈浓。

高中语文老师上课时曾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等你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学,故乡就只剩下夏天和冬天了。“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遗憾的是,我看不到层林尽染的岳麓山了。

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听过这个童谣:“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肚里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绣花,绣杂糍粑,糍粑跌得井里,变杂蛤蟆,蛤蟆上树,变杂斑鸠,斑鸠咕咕咕, 和尚呷豆腐,豆腐一蒲壳, 和尚呷菱角,菱角溜溜尖, 和尚上哒天,天上四杂字, 和尚犯哒事,事又犯得恶,抓哒和尚砍脑壳!”这是幼时的我趴在娭毑膝头,听她唱的童谣。这些曾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在现在变得尤为珍贵。无数模糊的记忆,在大脑里清晰起来。各种琐碎片段,在我的脑海中一一闪过,像银幕上播放的电影,又一帧帧的定格在心头。

月亮对于我来说,还有更重要的寓意。它不仅像无数篇小时候背过的古诗一样,代表着思乡,它更是念亲的象征。我的弟弟是在中秋节出生的,因此我给他取名亮亮,希望他这一生都亮亮的,没有阴影。他很喜欢在给我打电话开头撒娇似的问,姐姐你什么时候才回来呀?我好想你呢。而我只会笑着看他,告诉他离我放假的具体时间。我是真的真的很想他呢,我缺席了他太多的成长时间,我真的很想很想陪着他长大。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故乡的月亮呢?

瑶山十二时辰——献给我的家乡连南

□ 苏阳(公共卫生学院)

丑时的第一声鸡鸣还未响起

俯身朝王的群山 沉酣千年的瑶寨

却被

起舞击鼓的阿贵哥哟

打扰了休息

寅时的瑶山 依然 睡眼蒙眬

直到卯时日出的一缕金光

才让翠绿瑶山睁了眼 伸了腰

辰时 食时

第一笼大笼糍炊起的袅袅烟水

漫上千里瑶山的锦绣

烟笼瑶寨的笑颜 若隐若现 若即若离

吃过了糍粑 喝过了苦茶

辛勤的瑶山人盘起头来 迈向了稻穗

他们用汗水

把穷山恶水变成了今天的绿水青山

巳时的沙幺妹 已等不及

披上她阿妈从她出生起 就一针一线秀出的嫁衣

撑着伞 唱歌去 阿贵哥和沙幺妹

甜甜蜜蜜 欢欢喜喜

瑶族人共同的回忆

莫不过盘王祖先走过九州十府的励励艰辛

蜿蜒的路径 亘古恒常的史诗

十月十六 从辰时到酉时 从日出到日入

不忘先祖的瑶族人

在丰收的瑶山上重走九州十府

铭记先祖也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那三更灯火里 击鼓起舞的阿贵哥

带着瑶族人对先祖的敬意

在午时的大地上敲打着长鼓 舞动着身姿

延续着瑶族人共同的回忆

午时和申时的稻田里 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来来往往的游人打捞着丰乳肥臀的稻田鱼

与鸭子在田野里比一比赛跑 比一比速度

无论输赢 所有的人都充盈着灿烂的笑脸

日入黄昏 小小的门前泛起万家灯火

灯火里的瑶寨

婚庆的宴请八方来客

祖祭的燃起篝火 喝米酒唱山歌

北游南巡的学子 寻着瑶山炊烟灯火的足迹

回到了阿妈的怀抱 依偎在瑶寨温暖的胸膛

昔日的穷山恶水

今日的绿水青山

都是一代代辛勤的瑶乡人

用自己的手 自己的汗

谱写而成的啊

阿贵哥的长鼓早已响彻环宇

沙幺妹的瑶绣刺出瑶家故事

瑶乡可爱可敬的历史

被一代代相传 被世界所听见

归南的大雁也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反哺着古老的瑶乡

古老的瑶乡得到了新鲜的血液

将走的更远更好

夜半子时 人定之时

瑶家大地上的十二时辰任在轮转

瑶寨的故事永远不会流断

且会 越写越新 越新越长 越长越好!

蝶恋花·竹人

□ 李永超(第一临床医学院)

凭栏远眺墨竹园,风摇雨曳,不改赤忱心。人道,园中有劲竹,世间无圣人。

与君共饮花间酒,推杯换盏,不堕青云志。谁知,山溪水易退,蟾蜍毒难防。

霞云如织(摄影:武杨松 康复医学院 )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援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金法:在援疆舞台续写南医情

2023年4月26日,珠江医院神经外科金法作为广东组织部选派的“中组部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正式启程援疆,在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当踏上新疆这片热土,心潮澎湃的同时,金法也深深感受到了身上所肩负的责任。通过中组部援疆干部人才的集中培训学习,使他深入了解新疆、认识新疆。“经过培训,我更深刻地认识了援疆工作的历史及现实意义,感受到了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这一年时光,将...

【更多】

第七附属医院:致敬平凡岗位上熠熠生辉的劳动者

在第七附属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节日里仍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在门诊、急诊室、产房、病房、药房等工作岗位上,用爱岗敬业来庆祝劳动节,呵护生命与健康。巴明川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杵着拐杖坚守临床第一线 年均开展手术1000多台人存世间,扮演了不同的身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巴明川给自己定下“严以待己,宽以待人”处事原则;对患者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的内心坚守;对学生做到“为人师表,其身正,...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