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晚,学校科普教育协会在枫林堂枫叶厅举办了以《数字化新技术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为题的科普讲座。学校法医学系主任王慧君担任主讲, 300多师生聆听了讲座。

两车相撞,责任到底在何方?黑夜偶遇公路爬行者,如何才能还司机清白?妻子因丈夫倒车撞击致死,是意外还是谋杀?在整个讲座中,王慧君语言幽默,思维严密,通过对6个命案的法医现场勘察、解析,层层深入,将法医的职责、内容、特点、临案思维及解析、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为大家献上了一份法医学学术大餐。现场气氛时而紧张、时而轻松,同学们就像是亲临案发现场,个个精神抖擞,像寻找猎物的鹰,像才华横溢的侦探,等谜团揭晓时,又给同学们带来不小的震撼,一切看似“顺理成章”,实则暗藏玄机……
“法医学是一门为法庭提供医学证据的科学。”王慧君说,从单纯的视触扣听,解剖技术,到显微镜技术,再到数字化技术,法医学的鉴定手段不断发展,为伸张正义,维护法律公正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法医学的数字化技术包括虚拟解剖技术,3D技术等。法医们通过熟练运用这些技术进行尸体检查,现场重建,抓住每一丝蛛丝马迹,最终还原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
“尊重事实,讲求证据,决不能有所偏颇。我们是在用技术维护法律的公平工作。”现场一片安静,同学们都在屏气凝神专注倾听,直到临近讲座尾声仍意犹未尽。在用丰富的例子佐证了法医学是如何在案件中大显身手之时,王慧君也遗憾的补充道:“法律是落后于医学的。现代化的法医技术需要被法庭接受,被更多的人理解。例如脑死亡,临床上已经可以明确的制定出诊断标准,但法庭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常常不承认这项诊断。但这并不意味着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不科学,而是法律不接受。但只要科学技术逐渐的发展完善,法庭终将会接受它。它是(司法的)强大的补充。”
“成为一名法医至少需要12年的培养。”王慧君说,“一个法医,需要有敏锐的眼光,能抓住每一点蛛丝马迹;还要有强大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错综复杂的事件中抓住最重要的信息,把整个事故联系起来。”
通过这次讲座,打开了同学们的视野,使同学们对法医有了一个更加客观真实的了解,并体会到法医工作者职责的重要性,在法医的工作中,工作经验的积累,良好的悟性和勤奋的努力是法医人必备的重要基础条件。在一桩桩司法案件中,正是有了法医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一丝不苟的取证调查,才保证了法律公平公正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