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晚,由八年制青年医师协会筹划的主题为“基础科研”的互动讲座举行。活动邀请了病理教研室赵亮副教授、南方医院肿瘤科医学博士林立以及临床医学八年制2010级优秀学生代表史蛟龙主讲。
赵亮,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副教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病理研究杰出青年、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广东省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委员,在GUT、J Proteome Res等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课题多项。林立,南方医院肿瘤科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06级八年制),从事临床科研,共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SCI原创性研究论文6篇,曾发表文章于Oncogene杂志,影响因子为8.559。史蛟龙,南方医科大学06级在读八年制学生,在读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从事基础科研,曾发表文章于Clin Cancer Res杂志,影响因子为8.193。
机智果敢勇闯基础科研之门
“我一直承受我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帅气和机智”。讲座开场,自称“学渣”的史蛟龙便用他风趣幽默的话语取得了听众的喜爱,营造了轻松幽默的气氛。在讲座中,他简单介绍了发表于Clin Cancer Res 杂志的文章,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他实验的思路及研究历程。史蛟龙还结合自身的基础科研经历,给初入科研的师弟师妹们提出了建议:“要做好科研,首先要明确科研的价值,做到与时俱进,发觉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合理利用好时间。” “不要穷忙,瞎忙,无心的忙,多思考才能少作死。”此外,他还重点指出了团队的重要性,“任何一项有成果的科研都不是一个人蛮干出来的,团队在科研中很重要,找好自己的团队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说到科研中的困难时,史蛟龙表示,实验组最可怕的不是阴性结果,而是假阴性和假阳性,有时候阴性结果会给我们更多的思路,启发我们另辟蹊径,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他还强调,“虽说凡事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但也不能总按套路出牌,集思广益才能开拓进取。”
临床科研息息相关
林立在开讲时便提出三个问题:我们要做科研吗?科研要做些什么?而我们要做些什么?先声夺人吸引着听众的注意。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基础科研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林立指出,科研的动力是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在科研的道路上才有矢志不渝的方向。“而有了科研的方向后还要注意,在科研中,细心永远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细心则既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又保证了实验的质量”。此外,林立还提醒大家,规划好自己科研的蓝图,一步一步踏实进取,更主要的是要广交朋友,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林立勉励在场的学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有得有失,放弃了现在的及时享乐,才能拥有未来的美好前景。
良师点拨启迪深远
特邀嘉宾赵亮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点评。赵亮鼓励在场的听众,积极参与到科研当中。“科研做什么,是兴趣使然,但不能一味蛮干,方法也很重要。”他特别强调了科研中的独立创作与思考以及面对科研中的失败要屡败屡战,同时指出,“好好利用团队的力量,汲取别人的优点,寻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