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到手术台:麻醉学教育升级

时间:2025-10-12

作者:王爽

来源:麻醉医学院

点击:

10月10日,麻醉学院召开本科生教学工作会议,系统总结麻醉学本科教育成果,深度研讨教学改革方案。学校教务处、医院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主任及教师代表参会,共商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新路径。

七年育才路,改革驱动卓越

麻醉学院院长刘克玄在《麻醉学本科教学工作汇报》中指出,自2017年招生以来,学院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临床实践,已培养出兼具扎实技能与人文素养的麻醉学人才。面向未来,学院将重点推进教学模式创新,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案例引导式教学,打破传统灌输式课堂;进一步融合课程思政,将职业责任感培养融入专业课程,通过典型事迹塑造医者仁心。

李偲分享了麻醉学专业课程《麻醉生理学》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经验,深入剖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填鸭式”灌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基础与临床教学脱节等问题,并提出以“理念—目标—内容—过程—环境—评价”为主线的六步改革方案。

五大议题研讨聚焦痛点

在热点议题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五大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课程思政与麻醉学专业融合路径”议题上,秦再生指出,学生缺勤问题首当其冲,若延续至职业生涯,将直接影响患者安全,强调培养医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紧迫性。舒海华提出,应从严管理学生出勤与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角色意识。建议挖掘先进典型,通过言传身教深化学生对专业的认同。

“临床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上,周俊倡导推动学生从操作执行者向具备临床思维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转变,通过特殊病例分析、团队协作与复盘总结等方式强化临床决策能力。刘友坦建议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通过专题工作坊提升临床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水平,实现言传身教。

“AI技术及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探索”上,学校教务处处长朱汉祎指出,AI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但须以明确教学目标与方法为前提,警惕过度依赖导致教师角色弱化与学生思维惰化。他强调应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在鼓励自主学习的同时,严格考核学生的临床实践与综合能力。

“如何做好课程建设”上,舒海华教授建议借鉴麻醉生理学的经验,推进整体课程设计,并推广PBL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王海棠主任医师进一步指出推进以病例为引导的跨学科教学模式,联合多部门,开展多学科交叉教学。

“如何提升毕业后的首次就业率及考研升学率”上,主任医师刘卫锋提出通过研究生复试模拟大赛、分享考研成功经验、阶段性考核等方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朱汉祎建议开设融合实验室与临床培训的微专业课程,适配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

本次会议内容充实、研讨深入,为麻醉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教育理念,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新时代麻醉学领军人才注入新动能。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