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教学

您现在的位置:

专业想转就去转?大学转专业会有哪些“后遗症”

时间:2015-12-09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
新闻摘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近年来,随着高校转专业政策进一步放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圆了自己的“转专业梦”。然而,转专业是否适合每个人?转完专业将面临哪些问题?需要怎么做?带着这些疑问,本期聚焦“转专业群体”,探寻他们转专业后的酸甜苦辣与调适之道。

  在教育部修订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之前,复旦大学244名学生重新选择专业,首开中国高校转专业之先河。该《规定》为全国高校修订本校的转专业的方略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引导,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打开了转专业的大门,而且近年转专业门槛不断降低,满足了更多学生的需求。

  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自2011年开始,该校实施自由转专业政策。截至2014年春季学期,共有1948人提出申请,1288人转入新专业,转专业成功率达到66%,申请人数、转成人数及转成率逐年攀升。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伴随着转专业而来的则是转班级、转宿舍、转同学、转学风、转兴趣……诸多变化背后,一些不适应的“症状”也开始显现。如何看待并尽力消除这些“后遗症”?大学管理应该如何着力?学生又如何适应?这些都是校方和师生无法回避的现实。

  专业不是你想转,想转就去转…选择之前,你有必要知道这些——

  学业困惑

  从“尖子生”到“差生”的心理落差

  这些天,就读江苏某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侯伟(化名)茶饭不思,因为他收到了辅导员转来的学业警告通知书后,实在不知道如何向父母交待。

  一年前,侯伟申请从商务英语专业转到电气专业,当他拿到书本时就傻眼了,复杂的电路图表击碎了他的工程师梦。他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每天硬着头皮走进课堂,迟到、旷课、打游戏渐渐成为家常便饭,一学年累计五门课程不及格。“当时头脑发热将专业转过来,没有做一丁点评估。”他很后悔当初的决定。

  主要症状:转专业前学习成绩优秀,甚至是班级“尖子生”,转专业之后,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对学业产生厌恶,出现不及格现象。

  解惑之道:专业选择不但要重视个人兴趣取向,还要与个人特长、特点相匹配。尤其在面临专业性质跨度非常大的转专业选择时,一定要冷静思考,慎重选择。

  对学生来说,转专业意味着面临各种改变,比如专业课程的重新适应,教学规律的改变,甚至是教师授课风格的不同。这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耐挫性,要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他山之石:2014年下半年,扬州大学学生左晓昕从社会工作专业转至动物科学专业。考虑到专业跨度大,学院启动了特色帮扶机制。为她配备全科导师和学业伙伴,专门开小灶补课。“我们要帮助转专业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让他们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该校动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彦表示。

  如今,左晓昕因为成绩优异被免试保送就读扬州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研究生,转专业为她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后续思考:“学业困惑”的深层次原因是转专业考核政策与教育管理不健全。部分高校制定转专业政策时明确要求“成绩排名必须在班级前几名”“不能有不及格课程”等,实际上这样的考核要求并不科学。试想一下,一个在本专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另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谁更需要转专业呢?

  “扶上马,再送上一程”应该是高校管理者采取的策略。高校应完善招生制度和转专业制度,不仅要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权利,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转专业学生学业的关注。

  人际困惑

  总觉得自己是“外人”

  对于一年前转入法学专业的大三学生王利敏来说,这一年的新专业生活着实不容易。大一时小王就读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曾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校长奖学金,但这个来自四川的女孩一心想学法律,不顾老师的建议毅然转入法学专业。然而,内向、不善于交际的她一开始就感到非常不适应。

  “我总觉得现在的自己一直游离在班级之外。”小王无奈地解释说,“原来的圈子越来越远,现在的班级又没有归属感。总感觉我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有时甚至连宿舍都不想回。”

  主要症状:转专业后,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心理压力较大。调查发现,超过20%的转专业学生像小王一样,在新的圈子里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解惑之道:“大学里的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是一道双选题。”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林万龙认为,“既然是学生,肯定还是以学习为主,但是与人交往也是大学的一堂‘必修课’。积极主动参加班级、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对转专业学生来说是一条迅速适应新环境的捷径。”

  他山之石:最近,扬州大学水能学院电气专业大三学生问涛人气很“旺”,在本学期的班委改选中,他以全票当选为团支书。作为刚刚转专业过来的“新人”,怎么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对此班主任邹红美进行了解密:“问涛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管理能力强,早在转专业之前,就是原来班级的班长。”转入新专业之后他不仅品学兼优,还荣获一等校长奖学金,问涛用这样的行动告诉大家,转专业后的大学生活同样精彩。

  后续思考: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处理好转专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相反,性格内向则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甚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有着二十余年学生工作经验的扬州大学水能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建军认为:“首先,要推倒自己的心理壁垒,参加团队活动,多与他人交流,消除对人际交往的恐惧和不适感。其次,要学会换位思考,淡化人际关系不适带来的负面情绪。当然,校方也应重视对转专业学生的心理疏导。”

  未来困惑

  转身之后带来的“新迷茫”

  转专业大军中不乏“转来又转回”者。四川某高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张扬便是其中一员。高考结束,他被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英语专业录取,所以大二果断转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以为可以实现“管理梦”的他发现,无机化学、高等数学等课程并不是他的“菜”。

  纠结之下,他再次转回到英语专业。几番折腾,如今每天奔波于教室、食堂和寝室,十多门的补修课让他疲惫不堪。“转来转去,一切归零,一定要慎重选择。”张扬经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学弟学妹。

  主要症状:盲目跟风,判断轻率。转专业前缺乏对自身、学校、新旧专业的细致了解。转专业后,对课程学习、专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迷茫、彷徨、无方向,甚至频繁转专业。

  解惑之道:“总的来说,大学转专业主要出于以下几种诉求,即‘有意向叛变型’‘外界说服型’‘兴趣至上型’和‘就业瞻望型’。”扬大教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陟遥长期关注高校转专业现象,“其实转专业并不可怕,只要准确定位,主动融入,科学调适,就可以顺利渡过‘窗口期’。”

  他山之石:陈慕龄大一时就读于中国农大社会学专业,在学校所开设的基础人文学科学习中,她被经济学论述深深吸引。经过多方调研,慎重决定后,大一下学期,她决定“转读”经济学专业。

  来到新的环境,陈慕龄同样遇到不少迷茫和困惑,但她凭着一股对经济学执着追求的热情,积极应对学业和心理不适。去年毕业时,她向转专业这场“考试”交了一份优异的答卷:GPA3.95/4(平均分数值),综合排名全班第一,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

  后续思考:近日,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对24所高校部分师生调查发现,80%的学生对所填志愿专业不是很了解,有1/3以上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其实,转专业所带来的挑战在未来职业生涯过程中同样会出现,早点经历,有时候并不是坏事。”张陟遥认为,“大学环境毕竟还是比较宽松的,允许试错,有机会调整。”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