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追击微小残留病灶 前沿技术这样对付晚期肝癌

时间:2025-10-23

作者:付顺军、马彦、韩羽柔

来源:珠江医院

点击: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我国总体癌症年龄标准化5年相对生存率为43.7%,而肝癌仅为14.4%,在所有癌种中排名倒数第二。 面对严峻的防治形势,如何利用前沿技术为晚期患者争取手术机会?如何在术后及早发现复发迹象并进行干预?今年10月全国肝癌宣传月期间,珠江医院肝癌诊疗中心于10月22日启动了“肝癌宣传月——肝癌公益诊疗行动”,通过“现场义诊+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向公众普及肝癌防治知识。

肝胆二科主任潘明教授受访时表示,提高肝癌5年生存率,必须建立从早期筛查到术后管理的“全流程诊治体系”,包括早期精准筛查,降低中晚期比例;对中晚期患者实施精准转化治疗,提高手术切除率;术中采用微创精准肝切除,提升根治效果;术后开展精准复发监控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潘明新教授在义诊现场为患者答疑解惑。

转化治疗:为晚期患者打开手术之门 58岁的老吴是一名广西乡镇干部。2019年下半年,他出现不明原因的胃痛,服药后虽有好转,但数月后脸色逐渐蜡黄。直到2020年3月,体重骤降、持续胃痛让他意识到问题严重。女儿带他到南宁检查,发现甲胎蛋白高达2000多μg/L(正常值<20),确诊为肝癌晚期伴肺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医生判断,其中位生存期仅半年左右。

不愿放弃的老吴在介入治疗的同时,四处寻求希望。2020年4月底,他转入珠江医院肝胆二科潘明教授团队,开始接受综合治疗。团队通过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介入栓塞等多种手段联合,在一年内先后四次调整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的最大效果。

2021年4月,复查显示老吴的甲胎蛋白从最高16950降至8.1,肝内肿瘤及肺转移灶明显缩小,重新获得手术机会。潘明新教授团队成功为他实施左半肝切除+胆囊切除+门静脉取癌栓术。术后老吴继续接受免疫与靶向治疗。

今年10月,老吴再次回院复查,未见肿瘤复发迹象——此时距他手术已近五年。

“约70%的肝癌患者初诊时已无法手术,转化治疗正成为中晚期患者的重要生机。”潘明新教授介绍。

术后监控:ctDNA检测破解复发难题 手术只是抗癌的第一步,术后防复发是关键挑战。潘明新教授指出:“肝癌切除术后2年复发转移率高达60%–70%,早期复发多由微小残留病灶(MRD)引起。”

目前,常规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难以有效检测微小残留病灶,而通过外周血中循环肿瘤DNA检测,则可更早捕捉到复发信号。此外,肝癌异质性强,传统经验性用药效果有限。

针对这两大难题,潘明新教授团队近十年来致力于构建“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监控及精准治疗体系”,结合HDRA(药物敏感性检测)与ctDNA(循环肿瘤DNA)-MRD监测技术,实现“围剿式”治疗。

HDRA可筛选出对患者最有效的药物或组合,而ctDNA-MRD能在影像学发现前预警复发。老吴术后经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接受了3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半年后微小残留病灶检测转为阴性,说明体内无肿瘤细胞。

记者获悉,该项目“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监控及精准治疗技术体系的建立和临床应用”已入选广州地区临床高新技术(2024年–2026年)建设名单。由潘明新教授牵头的肝癌诊疗中心入选广州地区唯一一家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项目名单,将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