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19年第十四期(11月30日)第四版

时间:2019-12-02     点击:
新闻摘要:盼 头□ 珠江医院 周仪芬  北风呼呼地吼叫着,不知疲倦。蜿蜒的村道上,一位十多岁的少年正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艰难地往村子的方向前进着,车头挂着旧报纸包着的几副中药。在他身后,坐着他长久承受病痛折磨的瘦弱父亲。因为疾病缠身,他的父亲眼球深凹、瘦骨嶙峋,丝毫没有该承担起一个家庭重担的男人该有的力量,道路上出奇地安静,只有父亲接连不断的、沉闷的咳嗽声与北风呼啸的声音久久地回荡着。  ...

 

 

盼 头


□  珠江医院  周仪芬


  北风呼呼地吼叫着,不知疲倦。蜿蜒的村道上,一位十多岁的少年正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艰难地往村子的方向前进着,车头挂着旧报纸包着的几副中药。在他身后,坐着他长久承受病痛折磨的瘦弱父亲。因为疾病缠身,他的父亲眼球深凹、瘦骨嶙峋,丝毫没有该承担起一个家庭重担的男人该有的力量,道路上出奇地安静,只有父亲接连不断的、沉闷的咳嗽声与北风呼啸的声音久久地回荡着。
  回到家里,安顿好父亲,这个少年又匆匆地给父亲熬中药。借着柴火发出的光,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今天给父亲看病的医生开的药方,仔细地看。又从家里唯一的抽屉里抽出了一沓写着药方的纸,细细地比对着。最底下的好几张纸,已经开始泛黄……
  这个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带父亲看病的少年——就是我的父亲。尽管我的父亲他不曾放弃,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还是在那个冬天撒手人寰了,残忍地抛下了奶奶、父亲,还有当时年幼的姑姑和叔叔。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医疗卫生建设刚刚起步,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极为落后。给爷爷去看病的是乡间的中医,医术良莠不齐。甚至,他们对爷爷的病也没有明确、统一的诊断——咳嗽、肺虚、肺痨……
  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任何时刻一个家庭成员罹患重病带来的考验都是严峻的,对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家庭来说,这样的考验更是致命的。医疗卫生的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件长远的事情,它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探索、改革与完善。而在它的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中,由于重大疾病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灾难一刻也没有停歇,与发生在我爷爷、我父亲身上类似的一幕幕不断上演着。我想,正是因为党和国家对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群众的这种痛感同身受,才能如此坚定不移地进行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建设、不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办法。正是在党和国家不断进行医疗卫生建设的过程中,惠及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日益建立起来,人民群众在面对疾病带来的重大考验之时不再束手无策,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爷爷走后不久,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公共医疗卫生建设水平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尽管父亲早早地就肩负起了照顾体弱多病的奶奶、拉扯年幼的弟妹的重担,可是他从来没有埋怨过、也不曾自暴自弃过。虽然爷爷早早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但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凭借自己的双手,父亲成功地把弟弟妹妹抚养长大、看着他们成家立业,也把奶奶的身体照顾得很好,让她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08年8月25日,飓风“黑格比”将我家——一间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瓦房洗劫一空。为了让年迈的母亲跟年幼的孩子早日结束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建筑工地工作了大半生的父亲更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一砖一瓦砌着自家的房子。很快地,我们家的新房子建起来了,父亲却病倒了。初中时代,我在城里的学校寄宿,一个月回家一两回。那段日子,关于家的记忆,只有父亲房间浓厚的药味。父亲常常骑着他那辆有些年月的摩托车送我到镇上的车站乘开往城里的公交车。路上,我常常跟父亲说起自己想要做一个医生,不要让备受疾病折磨的病人走那么多的弯路才得到有效的治疗。那时,父亲总是欣慰地跟我说:“当医生好!当医生好!”。仿佛有一股热流扎进我的血脉里,我的父亲热切盼望着我成为一名他引以为傲的医务工作者,我是断然不能让他失望的!
  可是,还没等我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父亲就生病住到了医院里。尽管病得最重,父亲比医院里任何一个病人都要积极接受治疗,他不想他的孩子重复他艰苦的命运!那时候我正在备战中考,哥哥和妈妈照顾父亲,我对父亲的病了解得并不多。只记得那个穿着白大褂的高高瘦瘦的医生耐心地向对医学知识严重匮乏的我们讲述父亲的病情,他的手里拿着父亲的病理报告,结果显示是低分化,恶性程度最高的。由于父亲胃里的肿瘤长得太大无法切除,医生绕过肿瘤将他的消化道重新接了起来。
  早在2002年10月,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我们家参加了这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父亲的住院费、治疗费等的报销比例很高,好几万块的费用我们只需要缴纳其中的一万多块。那时候我们家由于房子灾后重建早已债台高筑,幸而“新农合”给我们报销了大部分的费用,我们才不至于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才能悲伤却不至于绝望,还能对生活、对未来有盼头。
  父亲走后,我带着他对我的期望,继续走在求学的道路上。三年后,我顺利考上了南方医科大学,成为了家族里首个大学生!大学的四年里,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医学知识,盼望能够造福患者,特别是患上与我父亲当年同样疾病的病人。在接触到癌症相关知识的时候,我常常抱头痛哭:在最初父亲患胃炎的时候,我要是敦促他好好地把病治好,他就不会患上胃癌;要是我能早点留意到父亲的病在日益加重,我肯定会让他早点住院接受治疗,不会让他一个人那么辛苦地强撑到晚期;要是当初我有现在的医疗知识,还参加工作有收入了,我肯定带父亲来到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接受更为先进、更为妥善的治疗,坚决不会让他那么痛苦、那么早地离开我们……
  如今,虽然有各种抗癌药物、分子靶向药物,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放射治疗等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但是,对于像胃癌这样的对各种药物与射线不敏感的肿瘤,我们还没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我相信,在党和国家对医疗行业的大力支持下,在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这些困扰我们许久的难题一定会被攻克!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已经顺利毕业、成功入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医务工作者。回顾祖国的发展历程、父辈走过来的路和自己二十多年的经历,我由不得感慨万千: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在取得了持续的发展、重大的突破。党和国家建立起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不仅解决了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治病难的问题,还为预防重大疾病使得家庭陷入严重经济困境提供了保障。党和国家还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医疗工作者,他们不仅坚持在医疗前线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而且还在一系列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疑难疾病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医务工作者感到骄傲!我将和其他医务工作者一起,在医疗岗位上发扬先辈们的优秀传统,精医济民,甘于奉献,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献出自己的力量,让陷于疾病的人们始终持有对美好未来的盼头!

 

 

我的村庄我的国


□  顺德校区管委会 钟菊梅


  1988年,我出生于江西最南端的一个偏僻小山村——田在村,它临近粤北,平凡而渺小,既不像华西村那样“富得流油”,也不像河南上蔡县的一些村庄一样“穷得流血”。但就是在这样平凡的小山村里,生活了一代代人。他们的生命卑微渺小,但却草木一样见证四季,被卷入时代发展的浪潮,体验着时代的变迁。而我很幸运,搭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通过点滴生活的感受,体验着祖国的发展变化。
  这变化,是由远及近的幸福
  上世纪90年代末,村里没通自来水,每天需要到1公里外的村头挑水,大人忙时,就由家里的孩子们像蚂蚁搬家似的慢慢挑,那时觉得,这条路很长。住宿也和现在不一样,大家住在联排屋里,茅房在百米开放的联排屋外,洗澡需要每天烧好水提出去,外面未通电,太晚出去时冷不丁遇到老鼠从脚背爬过也是常有的事。
  除了生活不便造成的“远”,还有交通不便造成的“远”。读初中我们要到8公里开外的镇上,当时只有泥土马路和山路,马路绕道远,山路崎岖但可以抄近道,所以我们都是走山路,中间翻过几座大山。除了走亲戚、上学远外,农田劳作、山上砍柴也多半要至少四五个小时甚至一整天。因为有些田在五六公里以外,为了减少中途往浪费的时间,大家都习惯带上锅、米、菜,中午随便在田间树下垒个简易灶煮饭,在田间树荫下吃饭。
  2000年,村里通了自来水,是山上未经处理的水,但总算省去了每天挑水的麻烦。村里的年轻人陆续外出务工了,家里的旧房逐步换成了独栋的新房,洗手间、洗衣台等一应俱全,甚至配上了电话、电脑和网络,装上了太阳能,生活越来越便捷。2003年时,修通了外面通向村里的水泥马路,有车或者摩托车的家庭方便了很多,不用再一到下雨天就与坑洼不平的泥泞路“搏斗”,关键时刻甚至要推车前行。这几年马路又拓宽了,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了小汽车,穷点的人家也有了摩托车,到镇上或者县城似乎都成了一句话的事情。有些人甚至上班在县城,住在家里,每日往返。这让当时在县城读高中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我们根本不敢想象,连在广东务工的人员,因为交通的便捷与畅通,回家也成了经常的事。留守在家的儿童再也不用像当初我们一样,一年只能在春节见到父母。
  这变化,是贫乏到殷实的改变
  印象中,经常“饿”的感觉一直伴随到高中。老妈说,她刚结婚时(1985年),家里没米、没油,要靠借,后来靠交粮种了很多别人家的田,才勉强够全家人吃。不过基本也是米饭配青菜,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荤菜、水果。2000年,我们在镇上读初中时,自己带米在学校蒸饭,菜多半是耐放的酸菜或萝卜干,一个菜吃一周。当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容易饿,又不舍得放那么多米,索性多加水,就这样,米饭越煮越多,到后面变成了稀饭。印象中,每周五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扒一碗冷饭,配点辣椒酱或酱油,当时觉得,辣椒酱或酱油拌饭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除了缺吃,少穿也是常有的事。那时家乡每年还会下雪,但大家一般都是穿布鞋,衣服一层一层的加,老人家一般把四季衣服都裹上,穿上10件才能勉强抵冻。现在看初三的一张班级集体照,当时自己缩成一团,丑极了,但细想,那么冷的情况下,我们在外面堆完雪人,而自己穿的是一双破到脚趾头已经露出来的布鞋,没有袜子,穿了三件不保暖的衣服,既不是棉衣,也不是羽绒服,因为当时我们还买不起这么贵的衣服。
  后来随着读书、嫁人,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每次回去,看到村里小卖部一天到晚都有鱼、有肉,看到村民们的饭桌上基本都有荤有素,饼干零食也常备着,而衣着,尤其是年轻人的衣着,基本上和大城市的差距不大。年初听说村里要翻新祠堂,村民们慷慨捐建,有人一出手就几万元,不出10天就筹够了30万元,这在当时也是不敢想象的事。而我,毕业后工作后定居广东,成了一名高校工作人员,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在吃穿用度的基础上,还能追求自我发展,有时间时看看书、看看电影,做做运动,生活平淡且幸福。
  这变化,也是愚昧到开化的进步
  那时村里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现在回想,也有种淡淡的温暖。而令人心痛的是当时人们的愚昧。这种愚昧首先是重男轻女观念的极度盛行。那会村里没生男孩的家庭多半会受到轻视,甚至不能在家族饭宴中上桌吃饭。所以,每个家庭都竭尽所能的生男孩,为了生男孩,有些人家生了十几个小孩,将养不起的女孩送给无法生育的家庭领养。
  除了重男轻女外,愚昧还体现在对读书的极不重视。在“读书也没用,赚钱更要紧”的思想观念下,很多家庭为了让小孩早点打工赚钱,初中没毕业就让他们辍学了。那时经常听到别人对父母说:“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还不是要嫁出去”。幸好父母当时没听信这些话,不然这个时候,我估计和大多数农村初中毕业或初中还未毕业就外出打工的姑娘一样,早早地找个人成家,生娃,再到工厂打工,每天为生存奔波忙碌。
  现在村里重男轻女思想虽然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但至少,无论男女,孩子都不会再有被抛弃的悲惨经历,很多女孩甚至能像男孩一样,在家里被平等对待。而村里上大学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家为了给小孩一个好的读书环境,甚至在县城租房陪读,因为很多人越来越相信,命运还是要靠知识来改变。
  当然,随着农村的发展和进步,一些问题也如影随形,比如留守儿童的失望,空巢老人的孤寂,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等,所以很多人在感慨“故乡在沦陷”,甚至开始了抱怨,开始了怀念。但我始终赞同那句话“如果你觉得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那就从你开始做个有素质的人。与其谩骂,不如谨言;与其抱怨,不如改变;与其逃离,不如直面”。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而这些不正是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变的吗?国家也在号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尤其是近年来的精准扶贫战略更让很多乡镇依托特色不断发展。对于我们,一个个享受着祖国发展红利尤其是改革开放红利的幸福新生代,对于母亲般庇护我们成长的祖国和家乡,更应多些感恩,多些理解,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家乡的振兴,将更多的先进知识理念带回家乡,用心、用情、用功助力家乡建设,助推祖国繁荣复兴。

 

 


陪母亲看牙有感


□  口腔医院  何意静


  假期,母亲来穗,我陪她到医院来修补一下她的假牙。
  我母亲今年76岁了,假牙戴了大半辈子,是口腔科的资深老病号。提起牙齿,母亲总会略为遗憾地带上一句:“我这辈子受尽了没牙的苦,以前不懂,牙齿一痛就去拔牙……”母亲生于动荡的年代,少女时候的她,由于家里没钱,最终选择了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补贴发放的师范学校。不难想象,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老百姓吃穿都成问题,谁还有功夫管牙齿。也就因为过早地坏掉了很多牙齿,母亲不到40岁,就不得不戴上了活动假牙,这一戴就是几十年。
  候诊的时候,母亲突然地跟我说:“你看现在的人,很少像我们那时候一样,牙齿早早就烂掉的。现在营养好,我们那时候可能缺钙。”我笑着说:“缺不缺钙倒不一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预防措施更好了。您看,全国的几乎所有的地级市都开展了窝沟封闭项目,免费为学龄儿童进行六龄牙的窝沟封闭,大大降低了儿童第一磨牙的龋坏率。”见母亲若有所思,我接着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在的人,观念大不一样了。我们在临床上接诊的患者,很少一来就说要拔牙的,更多的是问医生‘这牙还能不能留?’‘不拔行不行?’”。我说这话引起了母亲的强烈共鸣:“就是,就是!我们小时候不懂得保护牙齿,我父母也不懂,我们一说牙痛,他们就带我们去拔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牙齿都不好。” 停了停,母亲又感叹道:“不过,我算运气的,能安上种植牙……我很满足了!”
  母亲的话让我不禁回想起她的“种牙历程”。母亲早年缺牙,活动义齿戴了二十多年,卡环挂断一个基牙,假牙就换一副。最早在我还在口腔医学院读书的时候,那是2000年前后,国内的大型口腔专科医院,逐渐出现了“种植牙”这种新的修复方法。母亲听说后非常向往,用她那时候的话,“要是能种上,花多少钱都愿意!”。那时还在求学的我,带着母亲去找种植科的老师,老师看完片子科直摇头:“现有只有一个品牌,钉子很粗很长,像你母亲这种骨头,萎缩得太利害了,又窄又平,做不了。”见母亲很失望,老师还特地让我参与了一次种植手术。
  早期的种植手术,条件是很简陋的:没有专门的手术室,患者就在门诊的牙椅上完成种植手术;没有系统的种植工具,零零散散的工具加起来也就六七种;没有标准的四手操作,需要的时候,临时来人搭把手……记得那是一个中年的男患者,种的是上前牙,老师把钉子定位进患者上颌骨后,让我拿着锤子,等他的口令。老师用两个手指扶着钉子,其余的手指分别按着钉子颊颚两侧的骨,眼睛紧紧地盯着,观察判断钉子在骨头中的变化,随时调整对我的指令:“偏左一点、往颚侧一点、再敲一下……”不时提醒我“轻点”“再轻点”。我当时就在想:锤子在眼前这么晃来晃去,敲击力直接传递到头部,这样的手术,患者体验肯定不好。
  2012年,随着最后一个基牙的折断,母亲的活动牙再也挂不住了。所幸口腔种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早已成为了修复牙列缺失的“主力军”,几十个种植品牌、各种型号,适应不同的患者的要求;针对不同手术,成套工具应有尽有。这一次,母亲终于在我院的种植中心圆了梦。如今,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口腔种植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数字化印模避免了传统印模给患者带来了不适,清洁高效又方便存储;种植导板的出现简化了种植操作流程,同时大大的提高了种植修复的精准度;个性化基台,既具备理想的外形轮廓,又与种植体之间有精确的适合度……短短十来年,发展真快,变化真大啊!母亲经历了新中国的诞生、成长,也见证、感受了国内口腔医学这一路的发展。
  “时代不一样咯,你们是幸福的,赶上了好时代……”母亲一句话,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是的,我们的确赶上了好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在基础研究、疾病防控、新药创制等医学与健康科技领域取得了取得一系列成就,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伟大口号,健康中国的崭新图景正在一步步绘就。作为普通公民,我翘首以待,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信心百倍!
  健康中国,腾飞中国!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援疆】顺德医院张伟杰:我在伽师县打开了自己医疗生涯中的新篇章

今年4月,顺德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医生张伟杰作为广东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的一员,来到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支援工作。“从珠三角到祖国最西边,我打开了自己医疗生涯中的新篇章。”这是张伟杰在援疆手记里写下的第一句话。制定支医计划,完善科室管理张伟杰参与医疗支援工作的地方,是伽师县人民医院。这是一所县级综合性二级医院,是喀什地区人口数量排名第四的县城,承担着地广人稀的伽师县46万人的医疗保健服务。...

【更多】

【南医人】南方医院胡岩君:扎根大地,向上生长

世间万物,成长最美。在给南方医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的拼搏者的队伍里,我们能看到很多低调务实又梦想情怀兼具的身影,胡岩君教授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从事骨科工作22年,近年来年均主刀手术量超过500台,2021年个人手术量位居全院前三,手术涵盖了创伤骨科大部分危重、三级以上疑难病例,尤其是骨感染和严重畸形等疾病手术量、预后优良率均位于全国前列,使大量受相关疾病困扰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患者得到治愈。年均手术量500台以上是什么概念呢,...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