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暑期新疆家访行
根据学校党委统一部署,今年八月,南方医科大学新疆家访工作组一行五人对本校新疆地区6市12县的26名困难学生家庭进行了实地走访,历时12天,跨越6000公里。
家访背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筑梦引航”工程是我校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思想行动指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进行的深入探索和实践。通过实施理想领航、榜样导航、实践助航、爱心护航系列活动,形成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重点,以成长发展辅导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今年暑假,结合“筑梦引航·爱心护航”主题内涵,我校开展了深入、持续的学生家访系列活动,走访地区包括广东省内和新疆地区,走访对象主要为以上地区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学生、情感障碍和心理疾患学生。其中新疆地区家访工作组由学生处、护理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基础医学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五位学生工作人员组成,走访学生全部为维吾尔族、回族和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走访路线纵越天山南北,包括乌鲁木齐、昌吉州、哈密、吐鲁番、喀什、阿图什等6市12个县,历时12天,跨域6000公里。
爱在路上:代表学校千里家访,关爱学生做实到“家”
此次家访活动的重点,是走访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家访第一天,工作组从广州出发,经乌鲁木齐于下午4:20抵达喀什市,当天晚上便进入了家访工作状态。由于新疆地域广阔,地方与地方之间距离相距较远,遇上塞车等意外事件,一个家访来回就是十几个小时。工作组老师们戏称,“不是在家访,就在去家访的路上。”尽管如此,工作组还是全力克服困难,把关爱学生做到了“家”。
每走访一个学生家庭,以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传递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问候,向家长们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了解所访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家庭人员情况等一手资料;向家长客观反映学生在校表现,鼓励、引导学生;与家长就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进行讨论。此外,工作组还给每个受访困难家庭送去了价值200元的慰问品和500元慰问金。
为了做好此次家访工作,工作组在出发前对家访对象的选择、家访内容和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重点关注家庭贫困、学业落后、心理状态不佳等几类学生,准备了资助宣传材料、成绩单、家访记录本等材料,并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家访策划: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向家长介绍学校奖助贷政策,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对于学业落后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对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与家长加强沟通,鼓励、开导学生。
家长亲人:学校家访出乎意外,受访家庭热烈欢迎
6000公里有多远?比中国大陆最北端到最南端的距离还要多500公里。如此遥远的距离,让很多学生家长刚开始并不相信南医大真的会派老师们从广州跨越千里到新疆做家访。卫生管理学院的学生、家住昌吉市吉木萨尔县的丁同学在接到工作组的电话,被告知老师们即将前往她家做家访时,仍以为老师在和她开玩笑。工作组老师认真解释,她和她的家人才相信学校确实派老师来家访了。
每到一个受访家庭里,工作组都受到了家长们最真诚的欢迎。在喀什市伽师县英买里乡买买木提(化名)同学的家里,工作组不仅见到了买买木提和她的妈妈,还见到了村支书、伽师县宣传部下派的驻村干部和对口扶贫干部。原来,买买木提是单亲家庭,其父亲和妹妹在他还小的时候便先后过世,是当地出了名的“困难户”,家里平时的生活多靠亲戚、村支书和县里下派干部们的帮扶。此次得知学校派老师前来家访,全村都轰动了,村支书和县里下派的两位干部都主动来到了买买木提家里,向工作组表达了最诚挚的欢迎。驻村干部感慨:“没想到大学还有家访,更没想到的是跨越千里来新疆家访。你们南方医科大学是第一个!”
买买木提的妈妈只会讲维语,不懂汉语,但是她让驻村干部一定要把她的话翻译给工作组的老师们。她说,平时自己家里的生活有亲戚、村支书和县里下派干部的帮助,没什么可担心的。可自己唯一一个儿子远在广东上大学,不免常常放心不下。如今看到学校家访工作组不远千里前来家访,非常感动,也对儿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放心了。她相信,“儿子在这么好的学校学习,有这么负责任的老师,一定会有出息的!”期间她数次洒泪,直到工作组离开时,她和家人们一路相送,迟迟不肯离别。
青春无悔:身处逆境不自馁,南医学子多自强
此次走访的学生主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有些在边远农村的学生家庭,其客观条件极其艰苦。令人欣慰的是,尽管条件艰苦,但我校学子们多展现出积极阳光、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喀什市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的阿里古尼(化名)同学,自小父母双亡,跟着奶奶长大,如今奶奶卧病在床,只得跟着舅舅生活。今年特别干旱的气候,使得家里的农作物收成较往年减产近一半;生活条件艰苦,家里住的是老旧的平房,一阵风吹过,家门口便是尘土飞扬。阿里古尼把这一切当成是磨练,她在工作组来访的当天上午还一直在地里帮舅舅家干农活,手被割伤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却不告诉家里人,因为不愿意让家人担心;农村环境差,夏天蚊虫多,她在和工作组老师交流的时候不厌其烦地驱赶着飞绕在奶奶身边的蝇虫,其懂事和细心让工作组老师们赞叹不已。努尔阿力木江(化名)是来自喀什市莎车镇一个贫困农村家庭的学生,和大多数受访同学在家里和老师见面不同,他并没有在家等候前来家访的老师们,而是在莎车县一个中学里和老师们汇合了。原来,他了解到当地教育还比较落后,便在暑假期间组织了一个义教活动,正在义务给该中学的孩子们上课补习,此事还得到了当地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工作组到达的时候努尔阿力木江正在上课,工作组老师们便一起给该中学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课,向他们介绍了广东和南方医科大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成长成才。
家访是一面特殊的镜子,可以看到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中不易被发现的闪光点。看到如此自强不息的同学们,工作组老师们感慨说:“我们原来还想着怎么才能多给同学们带去点什么,可没想到他们教给我们的反而更多。我们是老师,但在某些方面,我们也是‘学生’”。
梦想起航:“家访·筑梦”,不断探寻教育新模式
此次新疆家访之行收获颇丰,不仅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受访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宣传了国家和学校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为学校开展资助相关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搭建起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良好沟通平台,形成了学校、家庭携手育人的合力。
更重要的是,此次新疆家访作为“筑梦引航·爱心护航”的具体活动,是我校“筑梦引航”工程对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有效探索和实践,把思想工作从学校做到学生的家里,不仅形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动,而且学生本身也因为在家访中感受到学校、老师真切温暖的关心和关注,更加重视自身的成长,为建立学校、家庭、自身三方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