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会上,身处各行各业、来自天南海北的代表委员们带着基层百姓的期盼与声音,建真言、献良策,奔赴这场“春天之约”。今日起,羊城晚报将聚焦健康、教育、出行等民生热点话题,推出《两会民生热词》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本期民生热词:#健康体检#
今年你体检了吗?提到体检,许多年轻人表示:很忐忑。
由于现代工作和生活压力加大,加上熬夜等不规律的作息成为常态,每当看体检报告时,许多年轻人总会感到“心虚”,便有了不愿意体检、不敢看体检报告的“鸵鸟心态”。
事实上,这样的心态也存在于中老年群体中。在全国人大代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剑看来,这是不可取的。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关注的话题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他建议政府设立体检基金,鼓励群众规律健康体检。
孙剑
现状:健康体检覆盖率较低
2009年,我国颁布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健康体检的概念和相关规定。十余年来,我国的健康体检率如何?根据2023年发布的《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No.5(2022)》显示,2011年我国的健康检查率为25.47%,2016年达32.53%,2020年仅为30.52%。目前,我国健康体检覆盖率仍然较低。
作为肝病治疗领域的专家,孙剑表示,如肝病等隐藏性疾病,很多患者来就诊就已经到晚期,令其非常痛心。“早期的健康体检非常关键,可以节省大量的医疗支出。而一些患者在早期肝脏有炎症、肝硬化的阶段,没有进行体检与治疗。晚期花费大量的金钱,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治疗成效。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以预防为主,不要发展为病人。”孙剑说。
当前我国健康体检覆盖率不高的背后,与人们健康意识淡薄、体检费用较高、不敢体检等因素有关。孙剑表示,逃避体检、不看体检报告,或许能消除当下的恐惧,但可能因此无法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问题,落入“越不查越害怕,越害怕越不查”的死循环。同时,提高健康体检率也对当前医疗机构优化体检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代表建议:政府设立体检基金
针对目前我国健康体检覆盖率较低的情况,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孙剑就已提出设立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专项基金,引导人民群众规律健康体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将该问题进一步提炼,继续提出希望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引导更多百姓健康体检。
孙剑介绍,国外的个人是以商业保险为主,特点是人们买了商业保险后,商业保险公司都要求个人进行体检,买的时候要求体检,买了以后还要求每年体检。因为站在商业公司的角度每年体检所付出的成本较低。
“这样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孙剑表示,通过设立体检基金,鼓励大家养成体检的习惯,做到疾病早防早治,而非把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后期治疗,更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社会资源的节约。
此外,孙剑还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他指出,除了早诊早治,到了疾病的末期,器官移植往往是挽救生命垂危患者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目前我国面临着患者需求大、器官捐献来源远远不够的情况。从2022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我们国家器官移植手术大概2万台,但是有近14万需要移植的患者在器官分配系统排队等候移植手术。
目前,我国器官捐献登记率仅为0.44%,而有的国家器官捐献登记率已超过35%,有的甚至达到60%。“目前,器官捐献主要是靠医疗机构、红十字会等卫生健康部门努力。”为此,孙剑建议,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呼吁更多部门、社会团体鼓励居民自愿参与器官捐献,造福广大患者。同时各类社会团体对器官捐献者的缅怀纪念、人道关怀上应多下功夫,有更好的捐赠文化,让捐献者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