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5岁的患者朱先生罹患食管癌,人生被提前画上了休止符。食管癌是胸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是唯一根治手段,朱先生却因术前风险评估超高,被拒于手术前。深圳医院张建华巧妙利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方法重新检查,逆转术前评估,成功实施手术挽回一条生命。这个老方法究竟是什么?
术前评估手术风险“爆表”
今年65岁的患者朱先生的人生被提前画上了休止符。3个月前,他开始出现进食后吞咽困难、胸痛、反酸、打嗝等不适症状,只能进食软饭,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只能进食粥水,在外院被诊断为食管癌中期,建议保守治疗。
这无异于“宣判死刑”,不用一个月,他的食管腔可能会被肿瘤完全堵塞,连水都喝不了,肿瘤不断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出现远处转移,最终只能姑息治疗,在肿瘤的不断折磨中痛苦走完人生最后几个月。
食管癌本是胸外科的常见疾病,手术是唯一根治手段,尚处于癌症中期的朱先生为何会被建议保守治疗?原来他是个“老病号”,吸烟40多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几十年,6年前还曾因肺大疱在广州行肺大疱切除肺减容手术治疗,让手术风险直线攀升到了顶点,在多家医院做术前评估均因风险太高无法手术。家属不愿看到患者在病痛折磨中死去,多方打听,遍寻名医,屡拒屡试,慕名来到了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上世纪老办法为患者重获新生
一系列仪器检查表明,患者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单是这条就足以让医生在术前评估“急刹车”。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任张建华没有喊停,他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为患者尽100%的努力。”他利用爬楼试验、屏气试验等老方法重新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肺功能仪等电子仪器还没有发明前,都是用这些方法评估心肺功能的,年轻医生甚至从未听说。
在医生的陪同下,患者朱先生一口气爬了好几层楼梯,爬楼后脉搏、呼吸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恢复接近正常值范围内,屏气试验也基本上能达到手术的最低要求。实验结果让张建华很满意,拥有30年从医经验的他认为,肺功能仪检查、心脏彩超等检查不能作为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的唯一指标,在试验中患者能按正常人的速度爬楼证实了他的观点,术前评估大逆转,张建华主任初步评估患者在术前积极准备调理下,心肺功能储备能耐受手术,这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为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张建华嘱托患者不要急于做手术,并制定了详细的术前准备方案:每日做咳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爬楼梯训练……经过术前精心准备,将患者心肺功能储备改善调整到最佳状态,并制定了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预防措施。
6月17日,张建华为患者成功切除了食管上的肿瘤,术中麻醉科根据患者肺功能差的特点,实施间断单肺通气等一系列措施,保证术中安全。
术后实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后尽早恢复吃东西,尽管如此,患者因为肺功能的问题肺部并发症还是如期而至,出现了痰栓、呼吸困难等情况,但经过有效及时的治疗,病情很快恢复过来,转危为安。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肿瘤浸润不是很深,淋巴结没有转移,患者配合后续治疗可以长期正常生活。7月1日患者顺利康复回家。
张建华总结这次成功为高风险患者施行手术的经验时指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肿瘤已非不治之症,肿瘤可防可治,只要做到正确的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极大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胸部肿瘤的重要手段,面对高难度手术、高风险手术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为患者创造手术条件,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