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3岁女孩乐乐(化名)突然感到左侧腰痛,伴随左侧下肢疼痛无力病情快速发展到无法行走被迫休学。在当地医院检查后,CT结果提示“左中上腹占位,考虑为腹膜后恶性肿瘤,胰腺、脾脏及左肾受压移位,左侧肾上腺显示不清”。乐乐父母经多方打听来到了南方医院普通外科主任胡彦锋门诊就诊。
女孩体内长15cm大恶性肿瘤 痛苦难耐
乐乐入院后,在治疗组缜密的计划和安排下,迅速完善了相关检查及鉴别诊断,评估也进一步证实:腹膜后间叶源性恶性肿瘤(最大径达15cm),且占据其大部分的左侧腹部区域,并影响到邻近左肾、脾脏、胰腺及胃等器官,神经母细胞瘤的可能性较大;同时,腹主动脉左旁及前方见多发淋巴结增大,代谢轻度增高,考虑为多发淋巴结转移灶。
术前影像
神经母细胞瘤是由身体多个部位的未成熟神经细胞发展而来的一种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其中腹部神经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NB类型,肿块常位于腹膜后,从神经根发出或来源于肾上腺。其发病原因不明,不同发病部位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一,以腹痛表现多见,有的为无意间触及腹部硬块,部分患儿会也可以表现为大便习惯如腹泻、便秘等改变,而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多学科医生团队协作 制定精密手术方案
鉴于乐乐年龄较小,肿瘤与周围重要脏器、血管关系密切,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胡彦锋主任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麻醉手术中心、医学影像中心、PET中心、泌尿外科、介入与血管外科、脊柱骨科、关节骨科、小儿科、妇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在术前进行了全院疑难病例现场讨论,考虑为腹部恶性神经母细胞瘤并淋巴结转移,肿瘤压迫神经造成患儿行走受限,穿刺活检存在出血风险,最终决定,由外科尽快完整手术切除,明确病理、解除压迫、恢复生活自理。
在全院多科室的协助下,为确保手术成功,普通外科医护团队集中力量调集业务骨干成立专班,针对家属对全力保护脾脏、胰腺、左肾的迫切要求,使用精准微创可视化新技术方案,从围手术期技术与人文关怀两方面对乐乐展开全力救治。
术前MR可视化交流 帮助家长消除担忧与疑虑
因为手术过程较为复杂,且涉及周围器官(脾脏、胰腺、左肾)能否安全保护、受压血管潜在损伤等关键问题,乐乐家属对手术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担忧和疑虑。医疗团队利用混合现实(MR)立体重建显示交互技术,进行术前详尽的手术评估、个体规划和模拟手术演练。胡彦锋为乐乐及其父母进行术前MR可视化谈话、与手术组成员交流手术方案,缓解乐乐及其父母术前焦虑,讲解手术难度及风险点,让他们充分了解手术方案,并对手术更有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胡彦锋主任为患儿及家属、手术组成员进行床旁术前MR可视化交流手术方案
郭伟洪副研究员与家属可视化手术谈话签字
胡彦锋介绍,南方医院普外科已多次运用MR技术与患者进行术前谈话,并取得良好沟通效果。这项技术通过使用头戴式显示器,配合相应的应用程序,将患者腹腔内病灶大小与周围脏器的位置,以全息图像的形式1:1进行透射复刻,并且可以轻松旋转、放大每一个细节,让患者及家属对手术过程有了更直观地感受。医生结合这些虚拟图像和模型进行演示和讲解,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和预期结果。这种实时的、交互式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建立更强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提升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满意度。
医生团队协作实施手术 成功切除巨大肿瘤
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普通外科胡彦锋与泌尿外科吴芃联合为乐乐实施了手术。过程中,使用3D腹腔镜探查并沿肿瘤边界逐层解剖游离,极限保留了被肿瘤长期挤压的脾脏、胰腺、左肾及重要血管,最终完整切除了腹膜后的巨大肿瘤。
普外科胡彦锋主任与泌尿外科吴芃主任联合手术
护理团队暖心呵护 尽显人文关怀
乐乐围手术期间(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包含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一段时间),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护理团队的暖心呵护,更是帮助她加快康复。
刚入院时,护理团队就发现了这位不一样的小女孩,正值读书阶段,清瘦且透着坚韧。为了缓解乐乐的紧张情绪,大家主动带她去观看护理站摆放的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及护士姐姐们养的金鱼和小乌龟。同时,在甄莉和朱晓慧两位护士长的带领下,同步完善入院评估,与医疗组充分沟通,在入院12小时内完成从心理调适到营养支持,再到体能锻炼的个体化预康复方案制定。
术后,为了加强病情观察,帮助乐乐平安顺利渡过危险期,特意将其安置在高依赖病房的独立单间,同时允许家属在做好床边接触隔离的同时轮换陪同。
胡彦锋每日查房也会指导监督乐乐进行床上功能锻炼。出院当天,护士们准备搀扶乐乐下床同大家合影留念时,小姑娘乐观自信地说:“姐姐,我自己可以的!谢谢您”。
乐乐及家属出院当天与医护团队合影
从入院时的痛苦难耐、无法行走,到出院时的快速康复、活动自如,阳光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乐乐的脸庞。也让医护人员们深受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