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18日,由广东省护士协会主办,循证护理理论与实践分会承办的第四期循证护理理论与实践培训班暨证据总结与证据转化师资培训班在我校举行。本次培训班邀请来自泰国、澳大利亚的国际循证护理专家和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授课,吸引省内外108名学员参加。

开幕式上,广东省护士协会循证护理理论与实践分会副会长、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罗晨玲主持并强调本次培训旨在系统提升学员的循证实践能力,培养兼具前沿视野与本土实践智慧的护理人才梯队,推动循证理念深度融入临床护理场景,为中国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广东创新动能。
我校护理学院JBI卓越中心副主任王宁以“如何提出临床问题并将其结构化为循证问题”为题作报告。系统阐述了将复杂临床问题转化为可验证的科学问题的方法,并讲解了如何利用循证实践方法指导临床决策。

泰国清迈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Patraporn Bhatarasakoon以“Capacity Building on Evidence-Based Practice“为题作报告。强调提升护理人员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循证实践(EBP)在医疗决策中的核心价值。他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护理教育和临床环境中应用循证实践策略,并呼吁将循证实践深度整合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强护理人员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主题学术报告中,罗晨玲分享了主题为“证据的等级系统:GRADE、牛津证据分级、JBI证据分级”的报告,深入剖析了循证护理的核心,包括证据的定义、最佳证据的甄别、证据分级与应用,以及循证实践在临床决策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基于高质量科研成果做决策的必要性。南方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吴金艳强调了证据转化研究撰写与实施中严格遵循报告规范的重要性,分享了提升论文质量与发表成功率的关键方法。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田金徽以“人工智能赋能最佳临床证据检索“为题作报告。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际GRADE工作组成员葛龙介绍了团队研发的SmartEBM智能体I期成果,并现场演示了该智能体如何应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数据提取、分析,进而辅助改进临床实践与决策过程。学员们表示,这种显著提高科研效率与质量的技术应用带来了全新体验,受益匪浅。
北京大学教授王志稳分享了主题为“如何基于临床问题制作最佳证据总结及论文撰写“的报告。她详细讲解了证据总结的具体步骤,并通过实例分享了证据转化与整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JBI执行主任Zoe Jordan以“全球协作与证据合成生态系统的未来”为报告主题。她从宏观的角度解析了JBI模型(The JBI Model of EBHC)的核心原则,强调了证据情境性的重要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护士长黄婉敏、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护士长兰柳英等分别分享了循证实践基地建设经验。

培训期间,学员们围绕循证理论与临床实践展开深度研讨,通过系统性学习和丰富案例交流,不仅掌握了证据检索、转化应用等核心能力,更深化了科学思维,共同致力于推动护理实践从经验驱动向证据驱动的范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