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潇婷,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专业2017级学生。获校学年奖学金二等奖,2018-2019学年优秀学生荣誉称号,2018-2019年度、2019-2020年度优秀团员荣誉称号等。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是在高三,当时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于是在志愿填报书上写的都是“临床医学”。最终有幸被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卓越创新班)录取。
初始——志愿者工作
入学的开始是志愿者工作。本着想去给予帮助的想法,我加入了图书馆志愿者、京溪献血屋志愿者和南医信使等志愿组织。在志愿者工作中,我进一步熟悉了校园环境,也认识了很多师兄师姐。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进一步了解了我们专业和高年级的学习生活。
与此同时,《系统解剖学》《高等数学》等科目开始授课。在那段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在学习新的名词,但我仍旧好奇于人体的诸多结构,最喜欢上认结构的实习课,还喜欢去看本校制作的人体标本。然而,我第一个学期的成绩并不理想,排名 12/40。我决定在下一个学期花更多的心思在学习上。
转折——接受,或改变
大一下的开始是伴着福尔马林味儿的。我在寒假里利用橡皮泥、绘画等记忆方式好好复习了《系统解剖学》,为《局部解剖学》做准备。我很喜欢解剖课上的三人小组,我们一起吐槽着福尔马林的刺激味道,也会相互关心是否疲惫。
那个夏天,我对《局部解剖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会在每节课前看老师提前发的视频并做笔记,在课上认真细致地完成相关结构的解剖,甚至在某个晚上,为了查看某个结构只身来到局解楼,紧张地辨认结构。终究,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在《局部解剖学》中取得了好成绩,这让我开始对自己有信心,觉得我可以我能行,要加油!
同时,我开始了大量的阅读、运动,进一步思考医学学习和人生目标。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下定决心想要改变一些什么的时候,我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再到适应大学的转变。
提升——“壮烈”的大二
大二开始,我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就是争取保研,那么首先第一步,我需要获得至少一次奖学金。在详细地了解相关文件后,我决定从提升考试成绩和参加活动两方面着手。
在参加活动方面,我作为主要策划人之一策划举办了在南方医院门诊大厅的小型音乐会;在大二的一整年期间,我作为卓越医师协会宣传部的成员负责编辑推文,作为红十字会组织部的成员参与献血车活动若干次;担任整合课程的课代表;作为队长带领团队获得《校园提案大赛》一等奖,另外,我还参加了大学生英语竞赛、职业规划大赛、摄影大赛等。此外,我在学习上也加强了对自己的要求,我认真听课并积极提问,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去自习。大二上学年我的成绩排名4/40,这使我有幸加入基础医学院实验室,成功申请一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另外,我和大创队员们一起参加了《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并获得优秀奖。
大二是忙碌也收获丰富的一年,我在学习、科研和其他方面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记得当时的日历上满满都是各种各样的时间节点,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焦虑,但也正因如此,我学会了如何应对压力。
实现——从普通到优秀
我在2019年7月底就回到了学校开始学习实验操作,9月底开始进行独立实验。实验的一开始并不顺利,但在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我非常感谢他们。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一面顾着课程的学习、一面安排实验,记得当时自己6点半起床,7点不到就到实验室,然后8点去上课,下课后匆匆吃饭后去做实验,下午上课前会提前到教室去整理实验结果、查询实验出现问题,晚上继续做实验。
那段时间里几乎没有放松的时候,也没有周末,但是因为对实验感兴趣,再加上实验室的气氛很好,我没有觉得很辛苦。在学习方面,大三开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中我排名2/40,顺利拿到了学年二等奖学金。同时,我对课程整合的学习模式和PBL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次都会花很多时间去查找资料、分析病例,大三上的成绩排名1/40。1月17日,在做完最后一个实验——冻存细胞后,我坐上了回家的动车。
2020年初的疫情打乱了我2月2日返回学校继续实验的计划。不过幸运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以第一作者完成了一篇中文综述,顺利投稿北大核心期刊《生命科学》杂志,目前该文章即将发表。另外,在大四开学初始,我的成绩排名为2/40,综合素质排名1/40,成功获评国家奖学金。
回望过去的日子,那些努力之后结果却不如愿的时候,充满了很多自我怀疑。但是,觉得不能止于此,“要把注意力从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转移到我如何解决”,是我一直谨记的话。直到现在,大学即将结束,我慢慢学会去从另一个方面看待挫折,把它从一件“麻烦事”,视为一个进步和卓越的契机。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如何去度过大学生活?我觉得并没有一个明确并通用的答案。对于我,是热爱生活,充满期待,学会感恩。希望我的故事能够激励到你,也祝愿你能找到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