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小记】南方血缘服务队(BBCn血缘),团队成员包括2011级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生6名,2011级生物技术学院本科生2名,2012级人文与管理学院本科生1名,在2015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凭借作品《新型病友-医院-志愿者(PHS)共赢医疗服务模式的创建与实践》荣获一等奖,该课题同时获得“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攀登计划)”、“南方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多项基金支持。
“粤挑战,粤青春”,挑战杯省赛在五月下旬落下帷幕。不必再定期开会、通宵熬夜,不必再被微信群频繁轰炸......脱去比赛的正装,摘下团队的徽章,南方血缘服务队的成员们又回到了原本的生活——实习、工作、上课、考研,但有种改变已经在近3年的努力里悄然发生,除了斩获荣誉,“专业•创造•价值”的团队精神已在每个队员的心中深深扎根。
组建团队
2012年,队长王洁在医院见习,目睹了多起医疗纠纷后,发现医患沟通不足是许多矛盾产生的原因。当时她想: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相比患者,我们有专业的医学知识,相比医务人员,我们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将医学生志愿者引入医疗服务体系,能不能为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提供帮助呢?
后来,她参加了由新阳光发起的公众筹款活动——“闪光侠为白血病患者点燃希望”。在那里,她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一拍即合。很快,在南方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的支持下,大家建立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个专业的医学生志愿服务社团——南方血缘服务队。
挑战之路
服务队建立初期,我们就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患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志愿者从哪里来?活动资金从哪里来?如何培养专业的志愿者?如何规范系统地管理志愿者?为了能让服务队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我们急需建立一个系统、规范、成熟的理论模式框架来指导团队运作。
为此,在近3年的时间里,团队成员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尝试,通过问卷调查、人类学访谈、团队讨论、文献检索等多种方式探索广州市医务工作社会现状,调查对象涉及广州9家医院、4所医科院校的病患、医护人员和学生,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病友(patient)-医院(hospital)-志愿者(society/student volunteer)(PHS)共赢医疗服务模式”,对模式的人员组成、服务内容、资金筹措、志愿者管理等六大模块做了详细的设计。为了使PHS模式得到更多关注以便实现推广,团队参加了挑战杯,一路上过关斩将,从院赛、校赛到省赛,每个队员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攻坚克难
调研过程中,团队遭遇了很多困难,最大的则来自他人的不理解。社会科学重在调查数据,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共计发放4520份问卷,队员徐梦影说:“数不清我们看过了多少人的冷眼,听过了多少类似的话,‘中国的医疗体系就是这样的,你们这些学生能改变什么?不要浪费时间了’”。当然也不乏一些和善的人,他们友好地填写了问卷,还额外附加了很多建议,希望我们这些学生可以做出一些成绩,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支持让我们有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此外,紧迫的时间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影响后期的参赛工作。队员王丹回忆道:“一次论文修改过程中,由于内容繁多,如何修改结构成为争议焦点,加上每个人都非常疲惫,导致了当时的不愉快。”由于许多队员都有繁重的医学课业和各种实验,还要再挤出时间讨论研究,每个人都处于“疲劳驾驶”的状态,但“我们想到这个项目是大家心血的结晶,其实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所以最后又坐到了一起,在重新沟通以后,意见达成一致,完成了修改。”到了后期,六名队员需要到医院实习,一名队员即将毕业,项目申报、参加统一培训、各种准备工作的时间都很难挤出来,但是经过努力协调,这些困难最终都被团队成员共同克服。
回顾总结
团队固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回顾整个调研过程,很多问题依旧值得我们反思,在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以后的社科类项目提供借鉴:
1、注重问卷质量。作为社会类的文科项目,问卷调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除了注意样本选取外,问卷设计直接影响论文报告质量。因此,在问卷设计初期,需要浏览大量的文献资料,总结吸收前人的经验,依据科学的理论基础,有目的地设计问卷。
2、加强团队的时间管理。无论成员人数多寡,一定要做好周密的时间计划,随时检查进度,才能保证项目进展。
3、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社科类的研究与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有所不同,由于研究内容的社会性,不可避免就会涉及到社会、法律、管理、经济、政策甚至历史、语言等多种不同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团队组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成员的学科背景。
4、向优秀的人与作品学习。我们团队在作品完善过程中,请教了很多专业学者和有经验的师兄师姐,吸取了很多有用的建议。
尽管阻力重重,但我们始终不改初衷,从未想过中途放弃,支撑我们坚持不懈的是团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更深层次的动力来自我们内心的美好理想与人文关怀,我们希冀医患关系能够得到缓解,我们渴望将来的工作环境能够安全友善,我们也期盼自己能得到良好的就医体验。此外,动力还来自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陌生人,无论是对医疗体系的失望和冷漠,还是不经意的微笑和对我们调查的认真回应,都让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
感谢所有支持与阻力,生命不息,挑战不止,我们依旧在实现梦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