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的过程是个绝对平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都必须独立自主,都必须自我挑战,最终自我承认。没有自我承认,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科研的思路突破。不经历黑暗,就不能期待到来的是光明。”这是MAC团队的科研宗旨,也是整个团队的核心观念。
“MACC1调控葡萄糖代谢促进胃癌进展”这一项目在挑战杯省赛中获得特等奖的成绩并不是偶然的,在团队看来,科研创新,不等价于文章,不等价于sci,也不等价于影响因子,科研创新是探索未知,是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是个有苦有乐的过程。
李烨:科技的魅力是无穷的
李烨 2011级八年制学生,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科协主席
自从回到本部就开始接触了挑战杯,我的职责就是让学院中更多的同学认识、了解与科学技术有关的东西,而挑战杯正是这样一个平台。我告诉自己,先要从自身做起,去征服挑战杯。
在2014年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所在的团队创立的公司——阅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一路表现优异,获得了全国金奖的好成绩;而我作为公司三大股东之一,深知公司运作的艰难和参加比赛的不易,这一路上,争吵过,甚至在比赛的问题上产生过很大分歧,但彼此的友谊却越来越坚固。曾一起比赛的同学,有的还在学校读书,有的已经毕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但大家都认为这段比赛所带来的回忆是难忘而珍贵的。
如今,我荣幸地成为广东省科技创新发展委员会委员,有了更多的精力关注并投身于科技创新与发展。今年5月,参与201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主持项目“Ang-(1-7)对胃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只有深入这一切,才能深刻体会一路的心酸与欢乐。感谢一切的不易,让我对现在的一切更加珍惜。科研创新的魅力只有真正参与才能体会得到。我为科狂,青春无悔!
赖秋华:只要坚持,就不会浪费青春
赖秋华,2011级八年制学生,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科协副主席
自从回到学校就接触科研,接触挑战杯。一方面帮助同学备战挑战杯,组织和完成学院各项有关挑战杯的活动和事宜;一方面提前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让自己尽早的了解和熟练科研知识与技术。
刚进实验室时,我激情满怀,对自己的课题充满期待,恨不得马上开始着手研究,特别憧憬着自己发paper那一天的到来。等到真的拿到课题,做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没有那么容易,要看很多文献、很多试验、很多报告......当然,还会遭遇很多次失败。
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不会浪费青春。
2013年10月至今在基础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廖雯婷教授课题组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2015年5月,参与201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参与项目为“lzts1通过Wnt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回首自己将近两年的科研经历,600多天,经历了浮躁中的挣扎,不解中的挫败感,偶尔也会浮现出满面春光的胜利场景,这个时候总会想起导师的告诫——做科研要守得住繁华,耐得住寂寞,才能够在这个略显浮躁的世界里成功!
呼宇:科学让我如此着迷
呼宇,2011级临床八年制学生
2013年回到本部后就开始接触科研,走进了实验室。科研,需要的不仅仅是奇思妙想,查阅文献、掌握实验技术、数据统计等等都是科研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渐渐地,我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带领下走进了科学研究这个神圣的殿堂。日复一日,我在生命科学的海洋里四处遨游,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乘风破浪,有所发现和收获。
后来我接触了挑战杯,在和团队成员一起奋斗的日日夜夜里,我为他们娴熟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深深感染,我为我能成为团队的一员而感到自豪。2015年参与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参与项目为“Ang-(1-7)对胃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继续自己的科研之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科学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当你望着你的收获,你会忘却你付出的所有。
除了他们,团队还有很多成员,他们有的已经毕业但仍然从事着科研,有的仍然在校学习也一直没有间断科研创新的脚步。一路走来,在实验中他们曾经遇到过难题,需要翻阅无数的文献去解决,他们曾经走上过思想的绝路却通过团队合作峰回路转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庞大的团队中,有太多太多的坚持与创新,有太多太多的付出与奉献,正是这样才成就了今天的成绩。
科研创新不仅挑战我们的精力极限,更加挑战我们的内心……既然选择了科研之路,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