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自闭症患儿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自闭症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以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表现的综合征。该疾病病因复杂,预后不良,易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目前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成为当今社会面领的一个巨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在挑战杯广东省赛中,来自第一临床医学院的蒋思佳、陈茜在导师余艳红、钟南指导下,将目光瞄准了这样一群人。
在我们团队做挑战杯课题之前,和很多同学一样,认为自闭症仅仅是后天因素造成的一种心理疾病。1943 年,儿童精神科医生 Leo Kanner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孤独症的论文,里面举了 11 个孩子的病例,其中一个就是5岁的小男孩Donald,他是第一个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孩子。对于Donald 的表现,Kanner医生是这么描述的:每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感觉自己很幸福,且不愿意其他人打搅他独处。和他母亲出门的时候,几乎不会哭闹,爸爸回家的时候,也不会瞅一眼,爸妈带他走亲访友的时候,也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总是自己一个人带着微笑思考一些东西,手指经常做一些刻板性的动作。每当他把一些东西旋转起来的时候会特别的高兴。文字对于他来说,有着特定的和不可动摇的寓意。每当他被带进一间屋子的时候,他会忽视其他人的存在,并贴近屋里面的东西。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我们第一次接触自闭症儿童是在本科期间,当时作为志愿者去看望有自闭症的小朋友,他们或是独自玩耍,或是独自画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算是我们与“自闭症”的初次相识,对它多了一份好奇。一次偶然,看到新闻说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女孩,在治疗了数年后仍然没有很好的疗效,最终自己终结了生命,看到她爸爸妈妈伤心欲绝,我们便开始思考,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能否做些什么?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缺陷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它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如果可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于自闭症儿童的预后是非常有利的。虽然我们团队的两位成员都是妇产科专业,但是我们希望利用课余时间可以在这个感兴趣的课题中完成自己的一点小心愿。导师余艳红和钟梅都鼓励我们,并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在此领域颇有研究的钟南老师,指导我们设计课题,为我们解疑答惑。多少次熬夜查阅文献,多少次缠着钟老师咨询相关知识,不断修改实验方案,最终有了属于我们的初步课题设计。
选定课题以后,更大的挑战接撞而至。反复讨论实验思路,重复验证实验结果……我们已不记得经历过多少个灯火长明的夜晚,还记得那次思佳发高烧,但是我们实验进度迫在眉睫,草草地吃了几颗药,便和我奋斗在实验室直到深夜,重复的加样,虽然枯燥,但是看着结果正在一步步接近我们的预期,内心的喜悦是难以言表。对于我们来说,怕的不是辛苦,而是付出没有结果。还记得我们为了验证实验的一个结果已经整整重复了2个多月,内心的焦躁与无助快要把我们侵蚀,那段时间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哽咽着难以入眠,多少次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坚持!”钟南教授得知后只给了我们这两个字,余校长和钟主任也给予我们鼓励,是的,就是坚持。我们咬着牙,查阅文献,咨询老师,改进实验方法,调整实验思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攻破了实验的瓶颈期,支撑我们的只有心里的那份执着和热情。还记得我们常说的,每天的实验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养的细胞就像我们的孩子,看见他们茁壮成长,心中是满满的幸福感。那些一起拼搏的日日夜夜,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里,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坚定前行,只为心中的那份“坚持”!
带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很荣幸地参加了省赛,为了准备比赛,我们反反复复修改展板,补充材料,只为将项目最好的一面展现在评委面前。站在会场,欣慰地将自己辛辛苦苦研究的项目介绍给广大师生,看着他们赞同的眼光,耳畔萦绕着鼓励的话语,满满的幸福感充满心间。当评委老师给予我们项目高度赞扬的时候,觉得吃的苦都是值得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获得了广东省挑战杯特等奖,沉甸甸的荣誉激励我们更加努力,为医学事业献出一份力,在这条路上,我们会坚持不懈,实现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