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孟源,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青年医生、康复科团支部书记、青年文明号副号长。荣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等功,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任职期间,先后被评为南方医科大学“标兵团干”、“优秀团支部书记”,院“先进个人”和“工会积极分子”2次等多项荣誉,所带领的团支部被评为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度先进团支部、2016年度红旗团支部,科室成功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
为守护生命战斗
2008年,身着绿军装,腰束武装带,一身戎装的孟源,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独自一人踏上了征途,他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两年的军旅生活中有太多难以言说的苦,但是,这所有心酸苦累都在万家灯火的辉煌间,化为军人的荣誉感。
服役期间,他参加多次重大军事项目以及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抗洪抢险,其中舟曲抗洪抢险是孟源最深刻的经历。作为第一批奔赴灾区的军人,他直面了自然灾害的无情,泥石流摧残后满目疮痍的景象,家破人亡后目光呆滞的幸存者,这些无一不触动着他,促使他拼尽全力去拯救受灾群众,奋身于废墟中寻找生命的踪迹。无情的天灾,让他体会到人类生命的脆弱与渺小,但也让他感受到人类相互扶持的人性美。孟源描述,作为第一救援梯队抵达灾区,救援物资极其匮乏,很多时候都没有干粮,但是有许多灾民会主动让出自己的干粮给军人,宁愿自己饿肚子也不委屈军人。
这段充满艰辛却充实感十足的军旅生活,使他更加清楚无论是军人还是医疗工作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为守护生命而战斗。
为解除病痛而努力
孟源说,在部队期间,因为自己学习过一年的康复治疗知识,所以有能力去帮助战友们解决小伤小痛,比如踝关节扭伤和老班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等,感到特别幸福,但也会渐渐苦恼于自己的能力不足,看着战友疼痛难忍的表情,自己却是束手无策,所以他用业余的时候来继续学习。一次次的实际操作,使得课本上生涩难懂的医学知识变得鲜活,又有帮助战友的幸福,所以那种艰苦环境下的学习也是快乐的。
患者们康复后的明媚笑脸,使得孟源的脚步越发坚定。“每一个患者都饱受疼痛的折磨,但是经过你的努力,他们可以重新绽放出笑脸,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这也激励着我去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病人。”行医救人,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但也要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孟源表示,医生的医术很重要,但学会做人更为重要。同时,沟通能力更不容忽视;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好医术也难有用武之地。对于被病痛折磨中的患者,医生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给予每一个病人足够的尊重,学会换位思考,不仅仅是要治好患者的身体病痛,还应该抚慰他们心中的疼痛,这样才能算是一位好医生。对此,孟源建议医学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为梦想而奋斗
身为90后的孟源已经连任两届康复科团支部书记,带领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医院的发展建设,所在科室成功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在从医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和活动,还应邀参与拍摄南方卫视“中国梦”系列短片。
作为科室的团支部书记,孟源曾组织开展多项比赛活动。他说,曾为参加一个比赛排练数月,同事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团结一致地去完善表演,而最后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可是他觉得,参加一个活动更重要的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汇聚了所有人的努力,体验了团结一致的激昂,收获弥足珍贵的友谊,这些都比结果更令人满足。同时,只有明确了哪些是错误才能选出正确,积极乐观的他会在每一个活动后总结经验,力求下一次做到最好。就是这样的正能量,这样的不言放弃,感染了科室里的同伴,一同奉献,成功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
谈及自己的成绩,孟源十分感谢医院为青年医师提供的平台以及培养,当然,自身的努力也非常重要,只有不断的沉淀与积累,才不会让机会再眼前溜走。首先,要尽心做好每一件事,无论大小都应如此。再者,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不仅可以积累各方面的经验,更能提升自己的勇气与自信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做到独当一面。最后,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无论是老师还是患者都可能是学习的榜样,而且这种受益是潜移默化的。 正是这种务实的心态,有如泥土般朴实,使孟源在从医的道路上走得踏踏实实,不失理智,不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