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里之外的东南沿海,来到西北边陲美丽的喀什将近半年有余,从接到援疆通知的那一刻起,南方医院援疆专家白杨心里就充满了忐忑、迷茫、焦虑、担忧……
“我不断问自己:去了新疆你能做什么,你能做好吗?”白杨说,两个多月的思想斗争最终坚定了来疆的信念,这将会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段经历,对他也是很好的历练,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获得了自身的提高。
我现在的身份是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南方医院援疆专家,我的任务是尽自己所能帮助我所在的医院提升医疗质量,做好“传帮带”工作,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刚到喀什时,言语交流和饮食习惯,干燥的气候、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与气候湿润的广东完全不同......这些生活环境的差异如同一只只“拦路虎”,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像白杨这样初来乍到的援疆医生。
面对着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尤其是语言不通等诸多实际问题,白杨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以“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昂扬精神和坚强意志,用最短时间克服了被援疆干部戏称为“三关”的气候关、生活关、思乡关,迅速适应了岗位角色。很多病人完全不懂汉语,他就请懂维语的同事做翻译与病人交流,大家笑称这是“合作医疗”。在喀什的日日夜夜,白杨竭尽所能为边疆人民送去优质的医疗技术,同时将自己的经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同事,尤其注重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树立起广东省援疆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015年10月,一位70岁高龄的老人患有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贲门失弛缓症来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老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发病,其病史较长,白杨详细了解老人病情后,对老人进行了系统检查,由于患者年龄太大,又是晚期,手术风险很大,医院不敢贸然手术。但是看着老人在疾病的痛苦中煎熬,白杨与其家属沟通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拯救老人,经家属同意后白杨为老人实施第一次手术,手术进行了一半时,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承受能力有限,考虑患者生命安全,白杨教授只能无奈中止手术,看着老人没有从疾病的煎熬中解脱,白杨心理也很不是滋味,下手术后他找到家属告知他们中止手术的原因,原本以为他会受到患者家属的责骂,没想到家属在了解内情后,握住白杨的手说到:“我们看到你们已经尽力了,连续几个小时你们不吃不喝为父亲做手术,我们很感谢,我们相信你!”带着家属的嘱托,两天后白杨为患者进行二次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挽救了老人生命。出院时七旬老人流下了感激的眼泪,直夸内地来的专家“亚克西!”
在当地医疗条件下,这堪称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但是白杨却说道:“我所看到的不是生命奇迹,而是家属的谅解、医生的尽职、医患关系的和谐,他们的淳朴与信任,也使得我们更有动力拯救更多患者。”
消化道肿瘤是我区高发的一种疾病,由于普遍存在“无病不看医生、小病能拖就拖、实在不行了才去看医生”等错误观念,使得原本可以扼杀在摇篮中的疾病成为致命杀手,在了解情况后,白杨和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援疆专家陈羽组成消化道早癌诊治团队,开展消化道内镜精查、染色放大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内镜下肿瘤粘膜下剥离术等早期肿瘤内镜下的诊疗,并围绕“消化早癌筛查,幸福你我他”、“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家庭”为主题在当地展开消化道早癌筛查系列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白杨率领内镜中心团队开展的ESD,POEM,STER等高难度手术更是填补了医疗史空白,现在,喀什的老百姓建立起了对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信心,选择留在当地治疗的消化道病人比以往多了不少。白杨说,在余下的援疆时间里将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与同事一道竭尽所能为喀什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喀什人民看病难,尤其是看消化道早癌看病难的问题。
短短几个月以来,除了在院内开展工作,医院领导也带着白杨等援疆专家前往各县市视察工作,了解民情,收获颇多,他认为援疆生活是快乐而单纯的,而援疆工作则责任与意义并重,希望这项工作在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信任中更加深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融合的鲜花,在援疆工作中蕴香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