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幼年目睹挚爱的爷爷饱受病痛的折磨,成为一名医生的誓言就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当如愿以偿步入医学学府的第一天,他牢记了希波克拉底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诺言;当毕业面临多种抉择,他怀抱着竭尽全力、治病救人的质朴愿望毅然走进了军营;当得知南疆那片土地是怎样的缺医少药,他以无法坐视的焦虑急切地报名志愿援疆……
走近王清华,走近他的内心世界,这位看似平凡清瘦、寡言讷语的神经外科专家,其执着、拼搏、为患者分忧、为事业献身的拳拳之心,令人肃然起敬。他待患者似亲人,时时牵念的是患者的利益,却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他视援疆为己任,危险关头冲锋在前,困难面前决不退缩。这位昔日的军中汉子、而今的广东第六批援疆医疗队副队长、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留日学者,以他特有的坚毅果敢和对患者的赤胆真情,在帕米尔高原的喀什城,谱写了广东医生救死扶伤的一段又一段佳话。
“救人顾不上那么多”
喀什地区幅员辽阔,人口居住分散,90%以上为维吾尔族。当地不仅经济欠发达,医疗水平落后,而且突发公共事件多,是我国反恐最前沿。援疆前,多个朋友善意提醒他,喀什有危险,最好不要去。可他不仅去了,而且站在了抢险维稳的最前线。 2011年3月11日,叶城县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刚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9天的王清华还没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却在第一时间随队紧急驱车300公里赶往叶城抢救伤员,并连夜开展开颅抢救手术,他两天一夜没合眼,带领医疗队员和当地医生连续奋战,使28名重伤员脱离生命危险,又顶着能见度不足5米的沙尘暴,经过7小时的颠簸,将9名重伤员安全转运到地区人民医院,马不停蹄地进行后续救治,出色的表现受到自治区党委的通报表扬。
2011年7月30日、31日,喀什市连续发生两起暴力袭击案件,歹徒手执利斧,当街驾车碾压、追砍无辜市民,造成12名群众当场死亡,44名群众和警员受伤。两次接到任务后,王清华带着队友几乎与警察同时赶到事故现场,冒着生命危险将伤员抢救回医院。转运过程中一名特重伤员咳痰困难,面临窒息,来不及做气管切开,王清华毫不犹豫俯身口对口帮伤员吸出痰液。两天两夜的急救,匆忙中刺破了手指,他没有感觉,呼喊中嗓子早已沙哑,却生怕指令下得不够清晰,25名重伤员终于转危为安,几乎累瘫的他转身又投入自治区组织的伤员专家会诊。
2012年2月,叶城突发暴力事件,一名伤员心跳停止、深度昏迷,两名伤员脑部大出血,当地手术设备异常简陋,而伤员危在旦夕。时间就是生命,赶到现场的王清华果断决定,紧急从邻县借调两台呼吸机,就着仅有的手术器械,大胆为伤员实施开颅急救手术,成功将伤员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从手术室出来,他顾不上休息,再次组织对所有伤员进行第二轮伤情筛查和转院转送,一直坚守到所有的危重伤员安置妥当。
从接到抢救任务,王清华一直坚守岗位,连续工作了50多个小时,饿了,啃块方便面,累了,仅在医院值班室长椅上睡了半个小时的囫囵觉。当他完成任务回到喀什时,体力严重透支的他头痛呕吐,买药服下稍稍休息后,他立即又回到医院参与指导转运伤员的后续救治。已有身孕的妻子来队探亲,几天不见他回来心急如焚,见面扑上去紧紧将他抱住,哭着埋怨他不要命了,他歉意地解释:“救人真的顾不了那么多!”
王清华在突发急救事件中的突出表现,受到了自治区、喀什地区领导和当地各族群众的高度评价,同行的专家评价他艺高胆大,“那么简陋的条件下成功完成两台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很不简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在《援疆工作专报》中更是以“广东援疆医生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为题专门刊载他的事迹,并报呈中央政治局。
“爱折腾”的广东医生
在王清华的骨子里,有着广东人特有的务实求新、敢闯敢干的真性情,在维吾尔族医生眼里是个“爱折腾”的人。
援疆不能只满足于帮忙做事,更要有所作为,到喀什工作不久,王清华就大胆提出创新技术性援疆的想法,在卫生部援疆工作会议上引起反响,展露了这个来自广东的外科医生的能力和远见。
有想法,更需要有办法。王清华从提升当地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实力着手,专注于培养专业团队,大胆将学科管理重点聚焦到学科带头人身上,依托和发挥自身的前沿技术、理念、经验等优势,首创了5个各有专业侧重的技术性含量高的专业组,初步打造了契合现代外科医学发展方向的专业团队,有力支撑和拉动科室的发展。这对于边远的南疆小医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喀什第一人民医院虽是地区最好的医院,但管理理念和医疗水平却相当落后。王清华向科室推行精细化管理,抓住最根本的医疗规章制度、医疗技术规范、护理技术培训、规范遗嘱行为等,逐项规范,逐项完善,革新管理理念,强化内涵建设,科室管理很快跃上省级重点专科水平,成为医院管理的一大亮点。
王清华很忧虑,如果援疆干部回去了,援助医院今后怎么办?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王清华来回奔走,牵线搭桥,促成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与珠江医院建立帮扶性人才培养关系,每年分批次、层次选送骨干到珠江医院研修,学习考察先进技术、技能、理念,开阔了思维视野,提高了技术水平,一支结构优化、专业合理的技术队伍日趋形成,学科人才建设转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最让王清华感到揪心的,是喀什地区医疗设备紧缺,许多原本可在当地实施的手术都无法开展,患者大手术基本靠外送外请,很多重症患者不得不转诊150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不但贻误了救治时机,更加重了经济负担,许多患者因此放弃治疗。王清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决心组织改建手术室,破解手术难的瓶颈。
在他不懈的“折腾”下,第一批手术器材在他援疆第二个月就添置到位,手术室很快得以改造升级。他凭着过硬的技术水平和韧劲,带领当地同事成功完成了一系列颅内多发动脉瘤夹闭术、复杂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巨大鞍区肿瘤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南疆地区8项高难医疗技术空白,创造了多个第一。
援疆期间,王清华牵头完成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建设,展开了神经外科专科ICU和新病区,专业团队初具规模,发展平台初步构建,学科整体实力有了质和量的提升,住院病人和手术量均翻了一番,跃为喀什第一人民医院新的发展引擎和增长点。
“广东医生亚克西”
20多年的行医生涯,“珍爱生命、怜悯病患”是始终萦绕在王清华心头的情怀,他处处贴心贴意为患者着想,尽一切努力去帮助尽可能多的患者。他的仁心仁术不仅赢得了当地患者的爱戴,更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
25岁的维吾尔族患者热合曼患有“复杂巨大脑血管畸形”,却因家贫无法去乌鲁木齐大医院求治,得知喀什来了广东专家,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来就医,王清华经过5小时的高难度手术,成功为他摘除颅内巨大的“定时炸弹”。术后一周,看看带来的钱已花完无以为继,尚未恢复的小伙要求出院。刚下班回到住地的王清华得知情况,匆匆返回科里,将一叠钱送到热合曼的父亲手中,第二天又发动队友和科室同事为小伙捐款,为他筹够了费用。半个月后,热合曼康复出院,朴实的小伙无以为谢,特意让父亲从家里赶制了一袋馕,送到王清华的办公室,父子俩一个劲地竖起大拇指:“广东医生亚克西!”
23岁的维吾尔族女警古丽不幸患有罕见的颅内多发性病变,转诊国内多家大医院未明确诊断,全家人几近绝望。慕名找到王清华时,古丽已是病情危重,无法行走言语。分析病情后,王清华立即联系珠江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将古丽送到广州治疗。经过他的积极协调和珠江医院多个科室专家数次会诊,终于确诊了病情,并制订了最佳的治疗方案。40多天的精心治疗护理,逐渐康复的古丽高兴地在病房为医护人员们跳起了民族舞蹈。古丽父亲更是饱含热泪给广东省卫生厅、珠江医院和王清华写下感谢信:“是广东医生重燃了我女儿生活的希望,民族团结,这份鱼水情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一年多的援疆工作,王清华先后被评为喀什地区“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优秀干部”、广东优秀援疆干部,多次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喀什地区党委通报表扬,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给予他和队友亲切勉励,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他的事迹,喀什第一人民医院邹小广院长多次由衷地感叹:“感谢广东给我们派出了王清华这样优秀的专家!”
面对众多赞誉,王清华很淡然:“我只是尽一个医生的本分”。而正是这份对医者职责的坚守,折射出广东医生求真务实、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践行着一名医者悬壶济世的不变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