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锋,第一临床医学院200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三等奖、南方医科大学三等奖学金等奖项。
学习如攀登,俗语说,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三种:雄鹰、蜗牛与蚂蚁。在学习的道路上,周明锋希望自己能做一只蜗牛、一只雄鹰、一只蚂蚁。
蜗牛周明锋
做一只蜗牛,用自己扎实的脚印来诠释成功的道路。“进入大学之后,大家又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我明白,唯有努力再努力,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基于这样的信念,在丰富的大学生活里,周明锋始终时刻保持着一颗踏实勤恳的心。
清晨,在舍友安静的睡梦中,他都会战胜困意,提前半小时在这份安谧的晨光里温习梳理学习的知识。这段短暂的时光是他每天的黄金开始,高效复习,静心规划。从一天,到一周、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学期,他用目标时时鞭策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做学习的主动者。课间、午休、饭后,一切琐碎的时间被占满。背诵英语生词,回顾知识点,时间积少成多,学习上量变成质变。
效率是学习最有力的催化剂。学习中,事半功倍永远是他追求的目标。“课堂,我坚信只有跟着老师走才能得到老师的‘真传’,才能花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内容;课后,必要的习题巩固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从来不深陷于题海战术,能够从少数的几道习题中掌握出其中的精髓与思想,才是我应该做的。”
雄鹰周明锋
保持高昂的斗志,不屈服于任何困难,不向任何逆境低头,正是这一种雄鹰精神,让周明锋面对挑战信心满怀,面对困境充满斗志。
2013年4月6日,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术竞赛开始的日子。周明锋的选题是“透明塑料的双折射效应”,这是他完全不熟悉的选题,“我决心从最基础的物理学知识点出发,寻求共同点。”之后很多个日日夜夜,陪伴他的只有一本本厚重的物理学专业书籍以及一篇篇专业文献。“实验条件的匮乏让我很多次都想过放弃,却又不忍心让努力付诸东流。每次坚持下来,总能够让自己更进一步。”。为了完成实验数据的精确测算,为了完成实验图像的采集,数十次实验早已习以为常。在得知自己获特等奖的那一刻,周明锋形容“被自己感动了”。
蚂蚁周明锋
做一只蚂蚁,和同伴一起前行,学会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
2013年的数模竞赛中,周明锋和伙伴们抱着一颗挑战极限的心,决定了参赛,并选择了少有人选的“地铁线路设计”选题。第一次接触数模竞赛,面对极其匮乏的资料,他们互相勉励,协力奋斗。CAD绘图,完全陌生的名词,却要学会操作,只好一点一点自学;在C++程序程序代码设计方面,充分将课内的知识同课外的实际相结合,设计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然而,计算机给出的结果,和他们的理解相差甚远,也不符合现实情况。为了使结果更加贴近实际,他和伙伴们重新整理思路,继续前行。一次又一次模型的改进、公式的修改、程序的调试,反反复复的修改调试修改。数模竞赛校赛的整整三天时间里,他和伙伴们只有几个小时的睡眠,但大家心中燃烧的是斗志,言语中激荡的是思想,键盘上敲击的是成果,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中解决问题,排除困难,来获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