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慢性肾病诊断率仅为28.4%,为何年轻人发病率上升?

时间:2025-03-14

作者:通讯员 屈理慧

来源:南方+

点击: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过滤器”,承担着排泄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的重任。

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杨小兵称,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水肿、乏力、尿色异常、夜尿增多等症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目前,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高达8.2%,知晓率却仅有10%,70%的患者初诊时已为晚期。

青少年肾脏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肾脏功能强大却‘沉默寡言’,往往要到功能损失一大半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杨小兵提到,但肾脏在功能受损时并非毫无征兆。当肾脏发出呼救信号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水肿,尤其是眼睑、下肢等部位的对称性水肿;疲劳,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的疲倦感;尿量变化,如夜尿增多或尿量明显减少;尿液性状改变,如尿中出现泡沫且长时间不消散,或尿色变红、变深等;年轻人持续测得血压升高至140/90mmHg以上,也需要排查有没有肾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及有肾病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群体,需定期监测血肌酐、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杨小兵提醒,年轻人因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因素,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更应提高警惕。

杨小兵介绍,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不健康饮食结构等,以及对肾脏病认知不足,使得肾脏病在年轻群体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每10名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就有7人未能及时诊断

2025年1月,《柳叶刀》杂志子刊《柳叶刀-区域健康》上发布了一项由南方医院牵头完成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REVEAL-CKD),该研究基于我国20家三甲医院的临床诊疗数据,纳入了35222例临床检验指标提示已经达到慢性肾脏病3期的患者。研究结果发现,上述患者在前后半年的观察期内,慢性肾脏病的诊断率仅为28.4%。这意味着每10名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就有7人未被及时诊断。

南方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聂晟介绍,一些患者往往因症状不明显或缺乏定期体检,未能及时就医,导致诊断延迟。例如,像上述研究中的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肾脏功能已经受损,如不及时干预,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一旦发展成终末期肾病,就会终生依赖肾脏替代治疗,比如透析或者肾移植来维持生命,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聂晟提到,在我国,像尿蛋白检测,特别是更为灵敏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检测,检测率不到10.0%,这就使得很多早期肾病患者没有被及时发现。“延迟诊断和治疗会导致错过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让病情发展得更快,引发各种并发症,像心血管疾病等,还会大大增加尿毒症风险。”

【知多D】

保护肾脏健康,从日常生活做起

对于如何保护自己的肾脏,杨小兵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定期体检: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及B超检查是评估肾脏健康的重要手段。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2.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合理体重,避免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肾损伤的药物。

3.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控制血压和血糖。

4. 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任何长期服用的药物都需要向医生求证是否适用。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