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护士给就诊患者量体温。
“麻烦衣领翻一下,给您量一下体温。”昨日上午,市民林姨来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就诊,一进门就有穿戴严实的护士给她量体温,并询问她14天内有没有去疫区的旅行居住经历,有没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待一一确认安全后才放林姨进入医院门诊大厅。
“做好预检分诊处理,是医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最有效和重要职责之一。”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院长杜庆锋教授说。
面对本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该医院按照政府和南方医科大学的要求,迅速形成“领导小组-专项办公室-工作组”的三层次、立体式疫情防控组织,充分链接政府、大学和社会资源,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开通企业微信群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服务,将全域人口划分成6类进行分类管理,设立“新冠待排病例”专区以缓解隔离病房短缺困境。这些做法有效消除了公众恐慌,规范了病人的分流,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党建引领
组织全院员工参与抗击疫情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上,有一篇题为《我们的城,我们守!》的推文,里面记录了该院全科医学党支部、健康管理科、青年医生志愿队的请战书和各医护人员主动报名参加抗击疫情的微信截图,内容让人动容。
杜庆锋说,抗击疫情的行动一开始,政府和南方医科大学的主要领导就来到医院指导工作并特别强调,医院的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动和组织全院员工积极参与。
目前,医院把党建工作和人事管理相结合,通过三级党组织对医院全部工作人员的疫情关键信息和状态实现网格化管理。在春节期间,医院新冠防控领导小组通过9个党支部将近60个部门和科室的党小组紧密联结在一起,准确、迅速地将各级政府和南方医科大学的文件通知及时传达给每一位员工,提升了应对疫情的整体能力与水平。
杜庆锋说,疫情发生后,以全科医学中心党支部、新员工党支部为代表的许多医护人员都纷纷结束休假,返回医院并递交请愿书,希望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工作。
链接资源
三方合力共筑防疫安全线
为让广大患者满意,让医护人员安心,让疫情防线安全,医院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充分链接政府、大学和社会的资源。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的直属医院,医院链接到大学本部的多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疫情防控专家顾问组,充分发挥了重点医科大学的临床专业能力和疫情防控经验。
医院还通过与腾讯合作在全省首创开通了24小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上咨询窗口,群众无需到医院就诊就可以通过微信的文字、语音和视频通道,与全科医生队伍及临床专家团队进行交流与咨询。微信开通当天就收到了近1000人次的群众咨询与问诊。网络问诊渠道有效规避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并有针对性地疏解了群众的恐慌情绪。
医院还通过与当地的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合作,每天为近2000位一线人员提供免疫力提升和预防病毒感染的中药汤剂。
创新模式
发挥医共体优势设置待排病例专区
在大量的预检分诊人群中,一个不漏地找出有流行病学史且合并有临床症状的人群,并将其引导到发热门诊就诊,绝非易事。
杜庆锋说,新型医共体的构建在本次疫情防控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次医共体内所有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都由全科医生与全科护士承担,他们在本次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真正当好签约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在疫情初期,该院制定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里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方案》。方案将里水镇的人群划分为四大类网格:生活社区人群、功能社区人群、流动人口和医疗就诊人群。政府对这四类人群分别指定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四个责任主体:生活社区人群由村委会负责;功能社区人群由各法人单位的法人代表负责;流动人口由流动人口办公室负责;医疗就诊人群由医共体负责。
工作方案将四个网格中的人群进一步划分为6种类型:正常无病人员、医学观察人员、普通临床病例、新冠待排病例、新冠疑似病例和新冠确诊病例。政府带领村委和各单位负责人负责医学观察人员的安置与管理,与医共体一起负责对正常无病人员的宣教。普通临床病例安排在医院各专科诊区进行诊治,新冠待排病例安排在特设的“待排病区”进行进一步鉴别和检查,疑似病例进入隔离病区进行治疗,并由专业机构取样进行核酸确诊,确诊病例由防控办公室协调转送定点医院。
通过以上分类,区域患者有效得到了分流,最大程度避免了交叉感染,保障各类患者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
医院设立的待排病例专区处理安排新冠待排病例,可以大大缓解高标准隔离病区资源的不足,同时也规避了新冠病人漏诊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