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外宣

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深圳“第二病区”:不让出院患者成为新感染源

时间:2020-03-01     来源:南方+    编辑:张淼   点击:
新闻摘要:2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运营满一个月。作为深圳“第二病区”,它以36小时的“深圳速度”建成,大年初四开始运营,已累计收治了200多名疑似病例患者。在分秒必争的一个月里,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在科学、规范、精准诊疗救治患者的同时,用暖心的服务抚慰每一颗不安的心灵,传递抗疫一线的“深圳温度”。听到医护人员的脚步声,是最安心的时刻“医生,医生,12床晕倒了,你们快过来!”晚上10点多,二病区走廊突...

2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运营满一个月。作为深圳“第二病区”,它以36小时的“深圳速度”建成,大年初四开始运营,已累计收治了200多名疑似病例患者。

在分秒必争的一个月里,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在科学、规范、精准诊疗救治患者的同时,用暖心的服务抚慰每一颗不安的心灵,传递抗疫一线的“深圳温度”。

听到医护人员的脚步声,是最安心的时刻

“医生,医生,12床晕倒了,你们快过来!”晚上10点多,二病区走廊突然传来急促的呼救声,钟医生、卢医生奔跑过去,只见一位患者昏迷倒地、抽搐。这位60多岁的患者有糖尿病和脑中风病史,此次突发脑中风后癫痫发作,急测血糖偏低,情况危急,他们马上对患者进行救治。直到凌晨,患者病情稳定下来。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是深圳的“第二病区”,专门收治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转来咽拭子核酸检测两次阴性的疑似病例。虽然排除了新冠肺炎,但有些患者病情非常复杂。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才7个月,有孕妇,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白血病、乳腺癌、肺结核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医院在短时间内制定了20余个规范和流程,从疑似病例临床路径到护理临床路径,从接收患者流程到标本送检流程,从质控标准的细化到出院标准的细化,严格质量管理。针对千差万别的基础病情,出台了多个紧急预案。

为确保诊疗安全,医院从本部各学科抽调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驻守,满足病人各类专科诊疗需求,还会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请专家会诊。年初五晚上10点多,产科王主任和朱医生下了手术台就匆匆赶来禾正病区,为一位怀孕23周的孕妇会诊。这样的会诊,已经司空见惯。

禾正病区有许多婴幼儿,除了专门抽调儿科医生驻守,医院的儿科主任也成为这里的常客。开业的一个月内,先后有十几位本部的教授通过现场、视频、电话等形式参与了会诊,保证患者得到专业的治疗。

在禾正病区的隔离病房里,因为穿着防护服,医护人员的脚步稍显笨拙。患者们却说,每当听到医护人员那沉重的脚步声,就是自己最安心的时刻。

将中医科会诊作为常规项目

随着治愈患者的增加,各地出现了一些出院患者复阳的案例。一些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也让新冠肺炎的诊疗标准变得有些扑朔迷离。为避免风险,医院成立了预后评判专家组,对于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判。

针对一些患者咽拭子阴性、肛拭子阳性的情况,医院与北京301医院合作,增加IgG、IgM特异性免疫检测,只有咽拭子和肛拭子同为阴性,确认患者不再具有传染性并具备了抗体时,才算达到出院标准。“宁可延长留观,绝不放过一个。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让任何一位患者出院后成为新的感染源。”禾正病区副总指挥表示。

当疫情进入胶着阶段,为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医院及时组织中医专家深入禾正病区,将中医科会诊作为常规项目,对所有患者“望闻问切”,开展中医药治疗。驻点中医师会根据每位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年龄、体质差异,持续监测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开处个性化处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大部分患者有所好转。

穿着防护服教患者做八段锦

禾正病区一成立,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就把人文关怀作为诊疗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市三院到禾正病区,虽然救护车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但对于转运而来的患者,却是异常遥远的距离。有的人匆匆入院,家中的事并未交代清楚;有的人从湖北返深直接入院,随身衣物、日常用品告急……患者的困难,医护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由于转运时间不固定,有的患者到达后已经过了订餐时间,医护人员就会将自己的饭菜留给病人,自己吃泡面。考虑到天气冷,饭菜会凉,他们搬来了微波炉、保温箱,确保患者吃上热菜热饭。患者中有不少儿童,他们会特意叮嘱食堂准备儿童餐食。

前期在消杀人员短缺、送餐机器人未到位的情况下,护士们还承担了病人饭菜热水的运送、房间床铺的消毒、垃圾卫生的清扫等工作。她们一趟一趟穿梭在病房间,全力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

禾正病区最小的患者仅有几个月,眼看奶粉、辅食就要吃完了,正值春节,网购物流不畅,家人也都居家隔离,没法送来。医护人员知道后,赶紧联系后勤人员按照孩子的饮食习惯前往超市购买。还有些稍大的孩子,在病房里天天只能看电视、玩手机。医护人员特地准备了积木、拼图、画笔、书籍、玩具,丰富小患者们的隔离生活。

16岁的童童是一名高一学生,没有家长陪同,一个人过着略显孤单的隔离生活。学校网课开了,可没有纸笔、没有课本,怎么办?腼腆的她不好意思向护士开口寻求帮助,但细心的护士早就察觉到她的困难,主动帮她下载课程、打印习题,准备纸笔。

每一班次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都要携带很多东西,有的是患者的网购快递、有的是家人送来的生活用品。只要快递到了,患者就会告知值班护士,然后等着下一批接班人员带进来,这似乎已经成为这里医生护士的一个固定习惯。

隔离病房活动范围小,患者们天天躺在床上,不仅腰酸背痛,胃口不好,排便不畅成了困扰他们的一大问题。病区中医科的专科护士教他们做操、打拳,学习八段锦。她穿着笨重的防护服,穿梭在每个病房,打起拳来一招一式都略显憨态,惹得叔叔阿姨笑声不断。对着天天玩手机的年轻人,她又化身理疗行家,为他们进行头部穴位按压,缓解他们头昏脑涨、视力模糊的症状。

给予适时的心理疏导

“病房里面很安静,安静得吓人,我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心跳声。已经进来5天了,医生可能明天就会宣布我确诊了。我在治疗乳腺癌,免疫力肯定比普通人低下,能不能战胜这个病?我真的没有信心……”

视频电话那头,禾正病区的一名患者正在诉说自己的担忧。电话这头,是南医大深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刘主任。那天上午,他接到禾正病区的电话,一名心理障碍、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主动要求做心理治疗。忙完本院区的病人,他匆匆赶到禾正病区,透过电话仔细聆听患者的一字一句、每个呼吸,关注患者每个表情、每句话的表达方式。他诊断该患者有反应性焦虑和睡眠障碍,通过一个多小时的视频聊天,适时地给予心理疏导,顺利解开了患者的心结。

这是一通“救命”电话。刘主任已经用这部电话成功为多名患者做了心理治疗。对禾正病区的患者来说,“疑似”两个字就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与世隔绝的十多天里,忐忑、不安、焦虑、抑郁……各种情绪暗潮汹涌,病人的心理问题往往大于身体问题。

在禾正病区,医护团队对患者的关心,没有因为出院而中止,而是一直延伸到院外。他们拟定了出院随访计划,护理组每日要对近50名出院患者进行随访,主要收集受访者是否有发热、咳嗽,接触的人是否有发热症状等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跟进,再次拨打电话了解患者病情,汇报医生后做进一步处理。

在随访中他们发现,有些患者虽然身体康复了,却没有信心回归正常生活。“我最近总睡不着觉,因为马上要复工了,我担心单位不让我复工,担心同事会歧视我。”一位出院多日的患者给护理部任伟发来求助微信,任伟立即为患者推送了“安心手册”,宽慰患者不必担心,患者的信息是保密的,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在禾正病区,任伟一直把自己的微信开放给病区的患者们,20多位患者自愿加她为好友。她经常跟患者聊天,特别是一些在院时情绪就不稳定的患者,听他们说说出院后的心情,帮助他们重拾自信。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南医大深圳医院禾正病区的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以规范专业的诊疗、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递着温暖和关爱,让病区有温度。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