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无症状感染者977例。近段时间以来,上海每日通报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之多、比例之高受到关注。
实际上,在本轮疫情中,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上升的现象。
为何无症状感染者如此之多?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哪些新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病毒“变弱”了
为何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病毒确实“变弱”了。目前,我国主要流行的是奥密克戎的亚变体BA.2毒株。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儿科主任林菁看来,无症状感染者增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毒力减弱,以侵犯上呼吸道为主。有许多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但症状轻微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本身的持续演变,其传播力也在持续加强。
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
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近日表示,奥密克戎BA.2亚型毒株是迄今已知传播力最强的毒株。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有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毒株BA.1的传播速度比德尔塔毒株快77%,BA.2的传播速度又比BA.1快66%。
传播力更强,致病力更弱,使得更多的感染者表现出无症状或轻症。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来源:央视新闻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透露,截至3月18日24时,全国在院的感染者总数为29127例。从病情来看,以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占比达到了95%以上,重型和危重型占比不到0.1%。
3月18日,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接受采访时表示,3月1日至17日,上海本轮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约占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之和的89%左右。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奥密克戎致病力降低,但低致病性不代表无致病性。一旦病毒侵袭至肺部还是会出现重症。香港暴发第五波疫情以来,重症和死亡的人数不容忽视,我们依然不能对奥密克戎掉以轻心。
我们“变强”了
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上升,也可能与我们“变强”了有关。
首先就是感染者群体自身就具备较强的免疫力。
以上海为例,本轮疫情感染者总体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为40.6岁,中位数年龄40岁,60岁以下的比例占84.5%,健康状况较好,身体抵抗力强,受病毒感染后容易表现出轻症或无症状。
其次,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加可能与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有关。
“现在新冠疫苗接种的覆盖率高,很多人都接种了第三针,对防治重症有很好的效果。”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赵卫说,接种疫苗之后,人体的免疫力增强,即便感染了新冠病毒,很多人的症状就不太明显,或表现为无症状。
最后,无症状感染者还与病例的早期发现和有效管控有关。
有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其实处于症状前期。疫情发生后,防疫人员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落实快速筛查、快速发现等措施,使得一些早期感染者没来得及出现症状就很快被发现。流调及筛查工作越细致,早期“拦截”感染者的概率越高,疾病传播控制也更及时。
例如,3月22日上海新增“4+977”中,就有3例确诊病例和886例无症状感染者是在隔离管控中发现的。他们在发病前期就被“拦截”下来,不再传播病毒。
针对上海通报的无症状感染者为何占比如此之高的问题,邬惊雷也给出了类似的解释:奥密克戎毒株对呼吸道的侵袭性比此前的其他毒株弱;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产生了效果;上海通过快速筛查发现了大部分没有症状的人。
要更早、更快、更严、更实
病毒变弱,人群免疫能力变强,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
恰恰相反。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的特点,在“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我们的防控措施要更早、更快、更严、更实。
林菁表示,无症状感染者可以分为隐性感染者和正处于在发病潜伏期的感染者,二者都具有传染性。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更是指出,在某种程度上,无症状感染者在传播上更加危险,因为大家并不知道他已经被感染了。
传播力强、隐匿性强的无症状感染者在社会上活动,给防控带来新的压力。对此我们该如何应对?
林菁认为,首要的是持续做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从理论上来说,接种疫苗不仅能降低住院率和重症率,也能降低传染性。接种了疫苗的隐性感染者,其传染性要更低一些。”
其次,要更快地与病毒赛跑,更早地通过筛查找出并管控好隐匿在人群中的无症状感染者。宁光表示,上海的病例数虽然在增加,但是大多数都是在管控期间发现的,虽然有传播力,但是传播途径已经被打破了,“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也有专家认为,根据现在的情况,为了更好地防控、减少社会负担、降低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应当考虑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进行适当调整。
“坚持社会面清零,进一步提升疫苗接种率,包括一些治疗新冠的药物被批准紧急使用。总的来说,面对无症状感染者可能继续增加的情况,我们有了更多应对的手段。”赵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