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凡凡院士的“传奇”人生
从部队卫生兵到当选中科院院士,侯凡凡的人生轨迹充满“传奇”色彩。她在世界肾病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临床工作中成为医患和谐关系典型。接近侯凡凡的人士认为,侯凡凡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妇女尤其女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和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作为广东唯一的女院士,现年63岁的侯凡凡说,“女性撑起了中国梦的半边天”。
攻坚克难: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找一条出路
多年前,一名尿毒症患者跪求侯凡凡延缓透析时间,因为他需要3年供女儿读完大学。这一幕深深触动了侯凡凡。在中国,许多尿毒症患者因为经济原因得不到透析治疗。侯凡凡决心通过临床研究改变这一现状。
选择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对晚期CK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样一个课题的原因很简单,侯凡凡说:“就是想为到了第4期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找一条出路。”
按流行病学估计,我国大约有1亿CKD患者。其中,部分人群的肾脏病变不断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期。“CKD一共分为5期,如果达到第4期就被认为是晚期。在当时,国际肾脏病学界都认为,对于晚期肾脏病患者,不要再给予延缓肾脏病进展的治疗。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每年大约有2万新增尿毒症患者,患尿毒症又能接受透析的患者不足10%。也就是说,一旦得了尿毒症,很多患者没有机会或能力负担透析或肾移植的治疗。对于这部分患者,如果可以让他们进入透析的时间延缓哪怕是1年,你想,那是一笔多大的医疗费用!于是,刚开始我们就想着可不可以试一试?”
经过侯凡凡领衔的团队历时7年的研究后,“总体而言,这个研究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使用RAS阻滞剂对非糖尿病的部分4期CKD患者还是有效的。”
此外,侯院士攻坚克难,是希望中国人掌握自己的肾脏病学数据。“我国肾脏病学领域还没有自己的指南。比如吗替麦考酚酯(MMF)在白人中的治疗剂量可以达到3g,但这个剂量对中国人来说太大,导致死亡率增高,这个是教训啊!我们太需要有自己的数据了。”
步步坚实:从卫生兵到女院士
侯凡凡身材高挑,平时总是带着恬淡的微笑,挽着发髻,带一副珍珠耳环,看上去别致素洁。但回顾侯凡凡的成功之路会发现,她身上充满坚定的信念和执著地追求,她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1968年,18岁的侯凡凡踏入军旅,成为一名卫生兵。后来,她自告奋勇地去了炊事班,担起了养猪的任务。这段日子对侯凡凡来说简单又快乐。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英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970年,侯凡凡成为工农兵大学生,进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79年,她考入南京军区总医院,在这里,她的老师张训教授把她带进了肾内科领域。1990年,侯凡凡考入中山医科大学读博士,她把10岁的孩子托付给年近古稀的母亲照顾,自己住进学生宿舍埋头苦读。
1995年,侯凡凡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为了加快试验进展,侯凡凡经常抽自己的血做试验,有时一抽就是两三百毫升。1998年,侯凡凡毅然谢绝了哈佛医学院和新加坡国家肾脏基金会的聘书,怀着自己的初衷——治好更多的中国患者,带着平时节俭购买的实验用品回到祖国。
1999年,侯凡凡担任南方医院全军肾脏病中心主任。2006年,侯凡凡在国际顶尖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这不仅是中国学者在该杂志发表论著文章零的突破,更改变了国际医学界的一个传统认知,改变了千万慢性肾病患者的命运。为此文配发的社论称,“是改变我们对慢性肾脏病治疗策略的时候了”。
“在我这个年纪,名气这个东西已经不重要。”当了院士,侯凡凡也没忘记自己的职责:“院士只是一种荣誉,我还是要当好一个医生。”她所承担的研究课题都是在8小时之外完成的。多年来,她几乎没有节假日。侯凡凡笑称:“我们是业余科学家。”
“女性撑起中国梦的半边天”
“女性能够登上太空,为什么不能当科学家?”侯凡凡认为,“实现中国梦,不能光靠男人,还有女性半边天。当然,女性要成功,意味着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更不容易。”
所有女性都希望事业、家庭两不误,但医生这个职业赋予侯凡凡太多的责任和压力,使她一直对孩子、丈夫有愧疚之情。“事业家庭两肩挑,很累。代价是不可能十全十美。我感觉特别对不起我的儿子,从来没有带他出去玩过,家长会从来都是先生去参加。一直到我先生退休,我们都是全家吃单位食堂。有时病人有事情我走不开,下了班走到食堂,发现早就没有菜了,孩子一个人在食堂里,哭得眼泪汪汪。家人给了我很多支持和理解,我才能走到今天。”
“病人奔波劳累找我看病,我没有理由让他们失望!”这是侯凡凡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病人贴心,换来了病人的信任。侯凡凡领导的肾内科连续20年没有一起医疗纠纷,说到侯凡凡自己的梦想,她说:“我实在太爱医生这个职业了!在我心里,没有什么职业比拯救人的生命更高尚。看到病人解除了痛苦的那份欢乐,做医生的内心的欣慰,无法用语言去描述。我也敬畏这份职业,病人把生命托付给了你,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源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3-10/28/nw.D110000zgqnb_20131028_3-03.htm
新闻链接:http://news.smu.edu.cn/mtbk/waixuan/2013-10-28/5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