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书画摄影展优秀作品选登
▲ 一丝不苟 邬小伟/摄
▲ 专注 宁习源/摄
▲ 问题就在这里 邬小伟/摄
▲ 晨曦 史维/摄
▲ 校园风光 国际教育学院学生/摄
▲ 美丽天使 陈立桁/摄
▲ 中医无国界 钟正/摄
▲ 英雄颂 汤件勇/画
▲ 西施 张蒙恩/画
▲ 行书 齐凤菊/书
▲ 隶书 吕勇/书
20岁的2015
□ 第一临床医学院 朱彦融
2015年,十九跨入二十大门的这一年,又是好几百颗记忆球被我的头脑特工们存进记忆图书馆的一年。
2015的寒假,家在广州的我也参与了抢购北上的火车票热潮。火车一路向北,看着窗外的绿逐渐变黄变白,静读《漂泊者萧红》。萧红一生追求爱与自由。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弃家出走,在哈尔滨、上海、香港等地方流亡,一路南漂最终客死战乱中的香港,年仅三十一岁。而我,一个南方的小孩,没有压力没有痛苦,一个人踏上了东北三省的征程。
沈阳的故宫小而且较为破旧,但在这白雪皑皑的季节让我忽然明白红墙绿瓦的存在意义,红色更加鲜艳,拼命地想要印证“冬日暖阳”四个字。投影在红墙上的阴影在这时候却显得格外温暖,心花怒放里有句台词:阴影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挥之不去就用正面去面对!
在零下三十度的东北,我居然每日都要贪一个雪糕或者冰糖水果之类的,人是怎样的生物啊?越冷越爱冷,越热越贪热(想起贵州舍友跟我说他们夏天最爱吃的是麻辣火锅)。真正的冰糖葫芦可不是南方所见的包着保鲜膜、款式单一的插在柱子上,而是一车又一车各式各样的并且硬度堪比冰棍的水果们。尝了冰糖草莓,冰糖山楂,冰糖红枣,独独念叨着想要试试的是香蕉,幻想着甜脆的外壳里保护着软糯的内质,可惜无缘。
去偏远的呼兰县,是我小小的执拗:去身临其境《呼兰河传》的源头。我记得那日光影斑驳,老房子诉说着主人兴与衰的故事。在红霞街寻找列巴店,在小巷里哆嗦,把萧红的生活都一一模仿了一遍,好不过瘾!其实重游旧地的最大意义是方便以后更好的阅读她的作品,可以更贴切地感受到“力透纸背”的文字背后有怎样的坚强和悲伤!
冬季夜行的我全副武装毅然逆风行走……我知道又完成了一次 “出行的约定”。正是因为和每个异乡的约定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动力。这个约定让生活开始有了奔头,不再是饭堂—课室—宿舍三点一线,读书时会跳出一个忘了出处的故事,在知识点跳入记忆空间的同时开始丰富联想;生活开始有了动力,因为旅行中大小事都得自己安排好,潜移默化中学会了独立自主以及全面思考。这个约定让我拥有一双发现爱与美的眼睛,偶尔被人善意帮助便会牢记于心,偶尔看到绚烂的夕阳与朝霞会无由来地热泪盈眶。这个约定帮我不断认识这个世界,丰富眼中的色彩。我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感受着同一时空的不同经纬度的千奇百态。见的世面广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旅行让我渐渐解读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真正含义。
那些个留在2015的回忆
□ 第一临床医学院 吴燕妮
泛黄的旧照片里映着那些个恍惚的人影,厚厚的日记本里记录着那年那月那日的那些曾经不舍忘记的故事,那些过去的回忆就像随风飘散的种子,一颗,一颗,慢慢地在我们空白的脑海里扎根,发芽,生长。
又是一年至,那些留在2015年的回忆里,有那么些零碎的记忆联系着那么些人,于是乎就凑成了这么一个我想要的回忆。
2015年的3月,我只是一个刚刚适应了大学生活的大一孩子。
那个高考已经快一年的我,在南医大这个红砖蓝瓦的天地里不再感受到那让人窒息的感觉,相反地,更多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彷徨。大学的前半年里,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如何适应这个不一样的环境里,对于学习不再是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定义,而是想着要将“学”与“乐”结合的转化。只是想象固然是美好的,现实也总是那么残酷,半年里的自己没有蜕变成一个想要的自己,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
2015年的3月后,从对未来的迷茫与彷徨渐渐地替换成了焦虑与急躁。上课走神,课后懈怠,考前无奈,考后悲哀,这四部曲成了我不断进行的单曲循环。总是想着我还年轻,或许彷徨无奈也正常,却从未想过这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逃避的理由罢了。
2015年的7月,我只是一个想要努力去做个还不错的大人的孩子。
收拾了自己的心情,从广州出发,开始了一场目的地是苏州的旅行。从平江路的小街小巷走到山塘街的人山人海,虽然不喜欢商业化的侵蚀,但总归是无法避免的。从开始的厌恶到后面的可以接受,走到最后的时候,就只有静静的淡然了。或许也是一种心情的放松与淡然才会让自己有这样的变化。人们总说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然而,当自己亲身走在那样一片土地上的时候,全身心地放松自己,不在乎成绩,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在乎那些其他所有的所有,深吸一口气,吐出来的是那些曾经无数次想要甩掉的包袱,当然,也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自己也开始慢慢地找回初心,想要努力去做个还不错的大人。
2015年的10月,我只是一个走在成长路上的孩子。
姑苏一游,散掉了自己的包袱,找回了自己的初衷。重新收拾,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从原来只会宅在宿舍变成了有时间就去跑步锻炼,从原来只会抱怨自己的悲哀变成了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从生活里只有文字变成了只要开心就去参加……一步一个脚印,数着脚印,看着前方,即使再过困难,也努力地告诉自己“你还可以的”。
成长就是一种破茧成蝶的痛,或许最终的结局不一定美好,可是只要付出了,结果就不再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而只是对付出的一种交代罢了。
与其称其为总结,我更愿称为我的故事
□ 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姚超凡
2015年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
以前常听人们说,时光如白驹过隙,我只觉得有趣,高中的日子是那样的劳累难熬,以至于就算是匆匆的时光也只觉慢了,恨不能让它快点,再快点,仿佛这样就能一眨眼长大,一眨眼成熟。然而当时光真的步履匆匆,我却又有些不舍起来。喂,你可以走慢一些吗?
南国的冬惯是柔和的,这两日愈发潮湿,去年此时我一边感慨着天气阴冷,一边收下又挂上仿佛是被阴干的衣物,思乡之情愈浓。
回想起这一年来,好像时光还堪堪停留在过去,师兄师姐离开顺德已有半年,接手工作也已许久了,却似乎还是不远。 我素来寡言,她们离开顺德的时候也没多说什么,那时节是夏,蝉声肆虐嘶鸣着,我还记得告别那日,太阳很大,天很蓝。
我当初本是出于对文字的兴趣到了学生记者团的,也从来是冷淡淡的没什么存在感,但是大约还是缘分,我和大家在这里相遇相识相知,抛却了冷漠,熟稔而温暖起来了。
我记得那时第一次任务就是做策划,一个组五个人,叽叽喳喳,茫然无措,师姐带着,四处提点。那些天可真是兵荒马乱,恍惚间好像还能想起那时拿到大学第一次稿费的欣悦。
再后来,和开翼两个人傻愣愣的杀到广州去采访老师,师姐课业繁忙,找了师兄带着,事后师兄又带着逛遍了校园,离开时却傻了眼,没买到回去的车票。当晚只好留宿广州,也算是一段有趣难忘的经历了。
想起这一年里,风风雨雨,竟然也经历了不少事,说是成长倒不敢妄言,我还记得大一下学期刚进系解实验室时看到人体标本时的新奇慌张,再到后来却已经能带着手套,撸着袖子细致地进行人体标本操作了。医学生大抵都是如此吧。剪掉牛蛙的上颚,感受着一条生命在自己手中悄然逝去,这便是为医者的必为之恶吧。一个娴熟的外科医生,不知道还要经历多少次这样的工作,也就是这样,才能挽救一条又一条生命。
时光不止,岁月绵长,青春的梦与疏狂,在2015里,静静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