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新生资助工作获肯定
3月31日,2016年广东省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举行,全省共22个地市和146所高校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学生资助工作,研究部署“十三五”和今后的工作及任务。我校作为3所高校代表单位之一,在会上就“落实新生资助政策”作典型经验发言,受到一致好评。
大学新生资助政策是我省资助工作的亮点,2012年,省政府决定每年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政策。近两年来,我校在党委高度重视下,该项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逐渐成为我校资助工作的亮点,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文/刘宏华 杨志群)
坚持“以生为本、帮困育人”工作理念
着力构建精准资助长效工作机制
□ 学生处 刘宏华
近年来,学校资助工作在中央政策的主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目标,坚持“以生为本、帮困育人”的工作理念, 着力构建“精准资助”长效工作机制。通过精准认定资助对象、精准管理资助工作和精准提升资助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绿色通道”、各类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和困难补助等多项资助措施在内的学生资助体系,每年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费达到1000万元,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成长成才。
精准认定,确保资助对象应助尽助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实现精准资助的重要保障,是开展好各类助学金及困难生活补助评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学校主要是从生源地、家庭情况、学生情况、辅导员评价等多个维度识别资助对象,采用的评定指标基本客观且可供核查,如:是否来自于边远贫困地区;家庭是否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家庭成员是否有残疾、重大疾病,家庭是否有住房,是否享受低保;学生是否属于烈士子女或孤儿,是否来自单亲家庭等。
每年暑假前,学校集中各学院专职辅导员开展一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专题布置会,印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调查表,由学生本人利用假期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出具相关家庭困难证明,返校后,向所在班级提交申请,由各班级评议小组组织民主评议,确定各档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后,利用班会向所在班级全体学生进行通报(通报时强调注意用词,防止出现伤害学生自尊现象发生),并上报学院认定工作领导小组。
与此同时,学院委托专职辅导员结合学生建档立卡信息采集数据库,与学生所在地民政部门和家庭成员进行电话沟通,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并通过走访学生宿舍和学生骨干座谈会等形式,向其他学生侧面了解其日常生活消费行为,基本确定困难学生对象后,在学院内以适当方式和范围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组织学生签订《诚实守信公开承诺书》。在公示期间学校资助办公室和各学院公布联系方式,接受学生投诉及质疑。
近两年来,通过上述工作开展,未发生一例弄虚作假、骗取资助资金现象发生,基本实现应助尽助。
精准管理,保障资助体系优化高效
(一)搭建平台,扩大宣传
学校着力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连续两年投入30万元用于搭建学生资助工作系统平台,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网络信息化管理,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学生处微信公众平台、校报、橱窗板报、资助工作QQ群等媒介,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及时发布上级和学校有关资助的最新信息和工作动态。在新生入校前将《南方医科大学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资助政策简介》等资料邮寄到每个人手中,在新生入校后发放《南方医科大学资助手册》,让学生深入了解各资助项目的工作程序、评定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及时申报资助提供便利。
(二)多管齐下,保障经费
学校每年按规定从教育事业收入中提取5%作为学生资助专项经费,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实行资金单列、专款专用。近两年来,学校逐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为2650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校内奖学金526万元,为1838人次发放校内助学金813万元,为347人次发放特殊困难补助65万元,为5741人次发放校内勤工助学补助206万元,为1024人次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发放校内“三助”经费437万元。此外,学校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公益企业参与资助工作,如新长城自强助学金、联通助学话费补助等,每年为百余名学生提供社会助学金,进一步拓宽学校资助资金来源,扩大资助覆盖面。
(三)执行政策,合理配置
2014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资助力度,制定印发了《广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由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设立省级专项新生资助经费,兜底解决各地、各高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入学资金缺口,为每个贫困新生给予最高6000元的学费资助,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标。
为贯彻落实好新生资助政策,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每年从学校学生资助专项经费中提取10%用于新生专项资助。主要采取“校内资助”与“申请省财政资助”相结合的方式,对全校广东省特困新生向省财政申请学费资助,对广东省一般贫困新生和非广东省特困、一般贫困新生,参照国家助学金标准,以生活补助的方式,每人每月发放200-300元。两年来,共为856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发放校内生活补助242万元,为332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申请到省财政新生学费资助186万元。
(四)统筹安排,提高效益
自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和省财政每年都会结合各高校助贷工作开展情况,向各高校返回一定比例的“国家助学贷款奖补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困难学生的资助和相关工作。2015年,省财政共向学校划拨奖补专项资金128万元。学校将128万元足额划拨到各学院,由学校学生处负责统筹,各学院结合实际,自主对本学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为确保依规资助,学校制定了《南方医科大学助学贷款奖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资金使用范围、分配比重、审批发放流程等。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激发了各学院开展资助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强化了资助资金的使用透明度。
精准帮扶,助力资助育人提升成效
高校资助的核心在于育人,学校在精准资助的同时,关注受助学生的发展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形成差异性帮扶计划,全面提升资助育人成效。
(一)公益助学,扶贫扶志
学校推行了受资助学生参与义工制度,大力倡导和鼓励受助学生利用寒暑假或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关爱老人儿童、社区帮扶等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祖国。
此外,学校广开渠道设立各类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有余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勤工俭学,通过自身劳动获得经济报酬,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勤俭自强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在勤工助学岗前培训、用人单位应聘锻炼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个人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将来毕业步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二)精神关怀,育人育心
一直以来,学校对受助学生不仅有经济上、物资上的帮扶,更注重以实际行动,为受助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关怀。
学习开展了副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在对班级进行点对点帮扶的同时,重点解决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每年迎新时,专门开设“绿色通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办理缓交学费等手续,学校还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准备慰问品和慰问金,解决学生开学初基本生活问题;每年寒假春节期间,由学校主要领导带领机关各部门和学院负责人来到学生宿舍,慰问留校贫困学生,发放新年礼包,并组织春节联欢团拜等活动;暑假期间,大力开展“下乡行”活动,组织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志愿者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进行实地走访和慰问,用实际行动让他们感受到母校大家庭的温暖。
2014年我校成为省高校奖助学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
广东省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
图片来源/学生处
【优秀辅导员】
刘嘉利:刚柔并蓄 干练洒脱
3月23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主办的‘2015年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辅导员刘嘉利获得了“2015年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并将作为广东省优秀辅导员代表,参加‘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
听到刘嘉利老师获得省优秀辅导员的消息时,非常替刘老师高兴。因为我是刘老师的学生助理,我深刻感受到了她荣誉背后的艰辛。
这是个爽朗干练的老师
机缘巧合,我有幸成为刘老师的学生助理。第一次去她办公室见她,特地带了厚厚的一个本子,预备着老师会说明许多注意事项。“你叫天文吧,来,坐。需要你帮忙收集一下研究生的信息。”我怔了一下,赶忙说了一句“好的”,心里嘀咕着“老师竟然一句客套话都没有,真是干练”。眼前的老师身着一袭素雅长裙,正温和友善地看着我:“我们挺投缘的,肯定能合作得很愉快。”刘老师又说:“好了,我们有事微信聊,这样效率高一些,你也可以早点回去休息了。”预备会至少半小时的谈话,短短几分钟就结束了,我心中感慨,第一次遇到这么干练的老师。
后来了解到刘老师是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的临床医学博士,无怪乎那么干净利落。这种干净利落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刘老师工作起来认真而充满热情,处理一些研究生的日常工作特别注重效率和质量,不喜欢拖泥带水,也不喜欢含糊了事,交代事情有条有理,常常一件事儿三五句就能说清,有不明白的地方她也会积极回应,给我们学生助理的工作提供了莫大的便利。2015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首次评选,刘老师利用她医学背景的优势,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积极调研导师和研究生的意见,制定了详尽的评定细则。后来我得知,在那段时间她同时有两个课题需要结题,那两周结束后,她因为忙碌患了“紧张性头痛”。
有一次和刘老师检查学生宿舍卫生和用电安全,老师领着一众研究生骨干们风风火火地奔向研究生学院,挨个儿宿舍检查,彻底为学生排除用电隐患。老师说:“就怕学生因为太忙,不会好好收拾宿舍,卫生不好,影响了身体就亏大了”。逐个宿舍地敲门,逐个宿舍地询问,遇到有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学生,老师虽然很想照顾同学的想法,不过考虑到存在隐患,还是进行了没收,并且耐心劝导他们安全用电,还和同学们聊天询问居住情况。楼上楼下地忙活了整整一晚。
辅导员工作“千条线、一根针”。刘老师“爽朗”的处事方式,不推脱不含糊,将这十分繁琐的内容梳理得井井有条,很有效率地解决研究生们的实际问题,从而深受同学们的爱戴和尊重。身正不令而行,她的一言一行也影响着我们学生助理,更认真更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
温柔的大姐姐,知心好朋友
“教育始于授业,却从未止于教书”,而辅导员,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职业,既需要有为人师表的担当,也需要和同学打成一片。刘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科研情况,更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她以老师的信念,以朋友的立场,以服务者的身份来帮助、教导和关心学生。在微信或者其他网络平台,刘老师就是大伙儿的知心好朋友,喜欢和同学们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去过的地方;有时又像位大家长,每逢时令,提醒自己的孩子们注意天气变化,注意身体,字字句句的关怀都让我们感到温暖。
刘老师非常注重研究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她是学校一临研究生会的指导老师,深知自己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结合广泛调研的结果,她指导研究生会创办了许多有趣又实用的活动,包括“南方博士论坛”、“硕博医疗队”、南医版“非诚勿扰”、南医版“职来职往”、“南医客厅”座谈会等等,涵盖研究生学习、情感、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今年3月,一临研究生会举行了一场羽毛球赛。老师在外出差,没能参与羽毛球赛的开场。活动结束,听完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分享后,刘老师欣慰地微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不在现场,看到你们圆满成功的现场图片,心里很欣慰,你们长大啦”。
(文/彭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