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十五期(11月15日)第二版

时间:2015-11-17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报

点击:

2.jpg

 

 

十年磨一剑  南医学报的品牌之道


    近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办的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传来消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再次荣获中国科技期刊最高荣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这是学报自2012年以来第3次获得此奖,其综合评价得分位列全国医药大学学报及广东省所有学术期刊第1。

 2-学报.jpg 


    学报编辑部主任陈望忠的办公室不大,但装点雅致,阳光透进窗户,显得屋内亮堂堂的。在进门的茶几上,摆着一株不知名的绿色植物。“这东西学校里到处都是,放水里养着,添点绿色。”陈教授一脸笑意。
    熟悉陈望忠的人对他的评价多是两个字,“靠谱”。靠谱是一种人生哲学,这不仅是说他的为人,也是他的办事作风。他将这种立世哲学带到了学报的编辑风格中。说起南医学报,陈望忠目光柔和,“一路走来,不容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1999年正式进入北大核心期刊序列,并延续至今。2002年进入美国PubMed数据库,是一本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2010年后,学报紧跟时代潮流,与国际接轨,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全新的改版,受到学界和业界的肯定。发展至今,它已在我国医药学界树立起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并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可,引用量逐年新高。“在国内‘唯SCI论’的大环境下,我们的稿件数量、质量、退稿率均保持上升势头,能够做到优中选优。”陈望忠指着案头的杂志,表情惬意。

卓越品质是立刊之本

    “我们严格执行稿件三审制。”陈望忠说,接到来稿后,编辑部会经过一轮初筛,再分配给各学科专家评审,作者修改后,编辑部还会终审,“确保好稿能及时见刊。”5年前,退稿率为20%;5年后,退稿率超过九成,稿件特别多的时候甚至超过95%。退稿率的上升并没有导致受众的流失,数字变化下是学报坚守专业,质量取胜的作风体现。通过严把质量关,在作者、读者之间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受众粘度也显著提高。
    国内稍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的论文发表周期普遍在一年以上,作者苦等良久,又转投他刊,导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一稿多投”的无奈之举。为了克服这一短板,学报编辑部加大审稿力度,将刊发周期缩短至半年内,遇到质量很好的文章,发表周期甚至还不到一个月。“越是好的文章刊发越快。虽然说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有时候可能会稍慢一些,但大部分情况都还是算比较快的,我们也会多多催促。” 陈望忠说,这一改变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投稿量增长了不少,作者们都来信来电表示支持。   
    编辑部充分发挥专家智库的力量,按照“学科对口、匿名双盲”的原则,将经过筛选的论文发给专家审阅。“我们的专家分布是全国的,作者信息和专家信息都互相隐匿。总而言之,就是杜绝一切走关系。”中文编辑孙昌朋说,现在全部在网上操作,全程透明。
    “不止如此,虽然我们的稿件数量十分充足,但依然会主动出击,瞄准热点,跟一些专家学者约稿,通过这些优秀稿件,进一步提升杂志品质。”陈望忠说。

优秀人才是强刊之源

    人才资源是组织的立业之本,编辑部打造了一支优质高效的编辑队伍,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立下汗马功劳。学报的出刊日期是每月20号,“这么些年我们从来没耽误过,雷打不动,20号就要见刊。”不管是寒暑假还是节假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这个日期从未推迟,数字20似乎成为悬在编辑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稍有延迟,那就是对读者的失信。“一般的编辑部很难做到这一点”,陈望忠说。
    编辑部现有5名编辑,承担着每月一期的学报及每季1期的《分子影像学杂志》的编辑工作。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编辑部怎样做到高效运转?“首先是编辑的业务素质过硬”。陈望忠表示,编辑部的会议几乎都是围绕业务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其他不相关的主题极少涉及。此外,编辑、编务人员都会送去培训,排版、作图人员也会送出去培训,同事之间互相帮忙校对,互相挑错。
    “经常会给他们施压,邀请省科技期刊学会审读专家随机审读文章,指出问题,这样也会促使大家进步。同别的编辑部相比,我们人少,所以一定要有效率,编辑的业务素质一定要过硬,做出来的东西才能拼得过人家。”高强度的业务训练带来的是水平的整体提升,也成为其他刊物编辑部学习的榜样。
    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队伍。敬业是他们的代名词。“该加班就加班。碰上周末,刚好要校对,那对不起,就得加班。比方暑假,你就得比别人晚走;开学,你就不能等到人家9月1号再开始做。”陈望忠顿了顿,“我们这个编辑团队相对比较内向一些,但是本职的工作真的非常认真。”在日常的业务会议中,编辑们会将碰到的一些新问题集中讨论,最后要统一起来达成共识,“我们不遗漏任何问题,有一些期刊会因编辑自己的风格而时常变化,我们就要做到风格一致,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在聊天中,陈望忠多次提到“敬业”这个词,眼神显得格外明亮。
    “我们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那么多文章,很难保证丝毫问题也没有,一个文章登出去,几年后读者都还能找到,如果文章很水,或者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那个压力就一直存在着。从不敢说做的这些东西完美无缺,但我们在尽最大可能。”

整合传播是兴刊之途

    唱衰纸媒的观点近些年甚嚣尘上,在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不少报纸、杂志面临关停或转型,面对新型媒介的冲击,如何求新求变,适应媒介发展的新常态?编辑部的选择是,搭乘新媒体快车,将整合传播做到极致。
    互联网的虚拟性不可避免带来了信息的良莠不齐,搜索合适的期刊和投稿邮箱曾让不少人头疼过,误信网络信息导致被骗的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学报编辑部想读者所想,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采编一体化网站,所有杂志的相关信息全部可通过便捷搜索获得。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改稿均可在网站一站式完成,进度一目了然。迄今为止,网站的总访问量超过280余万人次,单篇最高下载量超过4000次。“我们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在官网上都可以查询,可以说是一网在手,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陈望忠语速很快,如数家珍。
    微信微博也是编辑部的必用利器。学报的官方微信交由专业公司打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使文本得以通过便捷、舒适的方式全文展现。微信还开通了互动交流社区,通过及时留言反馈的方式,弥补了传统杂志媒体反馈滞后的缺陷。“我们微信上的所有文章都是免费提供全文阅读的,读者不产生任何费用就能方便地阅读到最新杂志,下载率很高。”中文编辑孙昌朋说。丁香园是目前行业规模最大,并极具影响力的社会化媒体平台,用户超过400万,编辑部利用其广泛的受众和口碑,广泛开展多项合作,在新浪微博上合作举办的一期访谈,粉丝数量猛增1000余名,“我们算是尝到新媒体的甜头了,所以现在使用也比较广泛。”孙昌朋说。
    以纸质刊物为代表的传统媒介与微信、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技术融合推进,日常运营同专题专访相结合,通过整合传播方式有针对性的发声,为学报在学术期刊界占得一席制高点,有效传播了知名度与美誉度。
    如今虽然日常事务繁忙,但陈望忠依然保持着蓬勃的激情,在他的眼里,追求永无止尽,杂志的未来应该会更好,他雄心勃勃地安排着下一步计划:还要创办新的学术期刊,将学报进一步做强,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人不能故步自封,满足现状,得多去尝试新的东西。” 陈望忠眼神坚定地望着窗外,斗志昂然。

本报记者/王宇涵

 

 

 

我校主编首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


    本报讯  (通讯员/南宣)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临床检验医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编写,第一临床医学院检验系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指定为该书的主编单位,学科带头人王前被聘为第一主编,郑磊为编委。
    全书共分为三篇十八章,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完全突破以往传统本科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模式,立足于住院医师在培训阶段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诊疗工作,遵循临床诊疗流程,从临床典型病例出发,着重于临床试验诊断,对临床常用检验项目进行分析介绍,体现临床思维和诊疗决策,以期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常见临床疾病实验诊断项目变化规律及机制分析和常见疾病实验诊断思维流程导图是该书的两大特色。

 

 


药学学子在全国医药院校实验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本报讯  (通讯员/南宣)11月6-7日,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举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50余所院校的110名本科生参加了比赛。我校两位参赛选手均获奖,2012级药物制剂学专业学生杨嫒嫒获特等奖,2012级药学专业学生徐佳兰获二等奖。
    竞赛包括实验理论考试及实验操作测试,它着重考察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技能、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已连续三次组织药学类专业学生参加,均获佳绩。

 

 

  

我校在大学生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中创佳绩


    本报讯  (通讯员/南宣)
11月6日至7日,第五届“天堰挑战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决赛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举行。我校中医药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刘华熙、林杰彬、吕智豪的《宝宝常见病的推拿手册》和肖苏婷、开妍、刘帅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中医骨伤模型数据库》两件作品脱颖而出,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指导老师孙晓敏、陈超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天堰挑战杯”本着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中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宗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类专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中医学科组委托天津中医药大学承办。
    本届比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共计600多项参赛作品,经过专家网评遴选出24所中医药院校的32项作品进入决赛。决赛分为“创意与设计汇报”、“专家质询”、“选手答辩”三个环节,经过演讲、答辩、评委的严格评审打分以及选手互评,我校的两件作品在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等方面得到了评委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喜获佳绩。

 

 

 

学校启动“11.9”消防宣传月活动

2-消防应急演练.jpg


    本报讯  (通讯员/南宣)11月9日,学校启动了“11.9”消防宣传月活动,今年“11.9”消防宣传主题是“参与社区消防,建设平安家园”。
    启动仪式上,保卫处的相关人员详细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现场指导近百名学生体验灭火器灭火;演示了消防水枪的使用方法;解答了同学提出的有关消防安全问题;发放了5000余份宣传资料。同学们表示,通过活动,学会了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了消防安全意识。
    保卫处在11月份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将通过微信普及消防知识;将深入实验室、师生宿舍、生产企业,开展宣传,排查隐患;进行消防应急演练等,面对面向师生员工传授消防技能。

 

 

我校举办暑假社会实践风采展

    本报讯  (通讯员/曾洪海  陈纬雯)11月6日,由校团委主办,社会实践部承办的2015年“博学笃志广见闻,实践济世扬风采”暑假社会实践风采展在顺德校区陶然轩门前拉开序幕。
    此次2015年暑假社会实践风采展为期两天,共有16支社会实践团队和9个学院团委参加。
    活动期间,各团队向前来咨询的同学详细介绍实践团队并分享社会实践的经验。陶然轩门前的走道旁,同学们津津有味地观看电视屏幕上各团队暑假社会实践拍摄的视频,而不远处,同学们在“医鸣警人”团队摊位前争相写下对大体老师的感谢语;朝阳支教队与逐光服务队发起义卖活动,念念不忘帮助落后地区的贫困儿童;蓝天支教队发起为山区儿童写寄语卡的活动,为大山的孩子带去温暖和鼓励;MX调研队则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以农民工生存现状为主题的研究课题,展示了一支国家级团队的实力。

 

 

 

法国图卢兹大学AM Duguet来校交流

    本报讯  (通讯员/南宣)11月9日至10日,法国图卢兹大学AM Duguet教授与庄传娟博士就我校人文与管理学院与法国图卢兹大学成功联合申报的“徐光启项目”进行学术交流。
    “徐光启”项目是由法国外交与欧洲事务部通过法国驻华使馆科技处和文化处实施的一个中法合作资助项目,设立于2009年。该项目用于支持中法两国科研人员之间启动合作,是发展中法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与创新合作关系的重要举措。
    此次学术交流围绕医院管理和医疗纠纷主题,AM Duguet还与部分参加过中法交流项目的教授、青年学者见面,出席了小型研讨会。人文与管理学院严金海、洪亦卿、毛艳娜,珠江医院王志远,法国图卢兹大学庄传娟分别作了演讲。

 

 

 

我校留学生在粤留学生交流活动荣获佳绩

    本报讯  (通讯员/南宣)11月2日下午,2015“广交世界,共赢发展”暨“魅力广东,助我圆梦”在粤留学生交流活动中,我校留学生表演了小品《双喜临门》和舞蹈《喜悦》,荣获三等奖。
    参加文艺表演比赛的单位还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深圳大学等。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既有歌曲、舞蹈,也有小品、朗诵、音乐剧等,诠释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喜爱,也展示了留学生的风采和面貌。
    小品《双喜临门》是由中外学生合作表演,有来自中国的学生,也有来自孟加拉、刚果(布)和巴哈马的留学生,他们演绎了一出中外交流的大背景下中国家庭迎来洋儿媳的种种趣事。舞蹈《喜悦》由来自印度、孟加拉的8名留学生表演,神秘绚烂的异域风情,激情欢快的节奏韵律引得观众阵阵欢呼。

 

 


援疆专家助喀地一院内外科“双镜”合璧 

2-医疗.jpg


    本报讯  (通讯员/南宣)近日,喀地一院成功完成了南疆首例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的胆系结石治疗手术,手术由消化内科援疆专家白杨、陈羽和普外科林楠联合完成,并得到了消化内科阿孜古丽主任和普外三科阿不力米提主任的支持,在珠江医院麻醉科援疆专家周树勤的协助下手术顺利开展。这是暨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胆道联合探查术后又一例“双镜合璧”的微创手术。手术的成功实施,开创了内外科技术创新“双镜合璧”的新局面。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