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七期(5月15日)第四版

时间:2025-05-15

点击:

讲述护士故事 致敬白衣天使

我校各附属医院开展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活动掠影

她们既是健康守护天使,更是与疾病对抗的白衣战士。 “你们不仅治好了我的病,更救活了我的心。”这是患者对她们的礼赞。

她们不是忙碌在病床前,就是在去病房的路上,随身携带的是关怀、是呵护、是坚守的责任……

今年的5·12国际护士节,我校各附属医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护士节主题活动,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日夜辛勤工作的白衣天使。

来源:学校各附属医院

5月9日,第三附属医院护士在“2025年国际护士节主题活动暨表彰大会”上重温南丁格尔誓言

5月9日,珠江医院举办2025年护士节表彰大会,会上讲述了多位护理人员的感人故事

4月30日,中西医结合医院举办护士节活动暨第二届中医护理传承创新师承培训班活动

深圳医院为白衣天使们献上“裕同乐之爱”专场音乐会

第五附属医院开展护士节征文活动,记录护士们与患者之间的温情故事

南方医院近日组织医院志愿服务队赴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帮扶及义诊活动


在技能竞赛中探索新型照护模式

南医讯 (文/图 珠江医院 毛惠娜 蔡少如) 4 月 28 日,珠江医院护理部联合临床技能中心创新举办医疗护理员照护技能竞赛。竞赛首次采用“医疗护理员+护士”照护团队协作模式,通过模拟真实临床场景,全面检验并提升医疗护理员应急处置能力,助力医院免陪病房护理服务提质升级。

竞赛包括术后带引流管道患者床椅转移、患者进食过程中突发噎食急救、患者外出检查途中突发心跳骤停等三个项目。共有11支队伍进入决赛,每支队伍由2名医疗护理员和1名护士组成,充分展现临床照护中“黄金搭档”的默契与专业。

在 “术后患者床椅转移” 项目中,医疗护理员在护士指导下规范操作,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护士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面对模拟 “突发噎食” 紧急情况,医疗护理员迅速采用海姆立克法精准施救;而在“心跳骤停”急救中,团队成员更是分秒必争,按标准完成心肺复苏。

“此次竞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也关注医疗护理员的人文关怀细节,更是对新型照护模式的探索。”医院护理部主任王灵晓表示,通过强化医疗护理员与护士的深度协作,医院将进一步完善医疗护理员培训机制,不断探索免陪照护服务新模式,持续优化患者就医感受。

医疗护理员照护技能竞赛现场


5·12国际护士节征文

爱与希望是最好的良药

陆艳霞 (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护理工作,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考验,更是爱心与耐心的深度交融。每一位患者都是我们守护的对象,每一份信任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那些温暖的瞬间,或许只是深夜的一杯牛奶、一次贴心的倾听、一场特别的生日派对,却足以点亮患者心中的希望,传递生命的力量。

70岁的李大爷,第五次因消化道出血入院。手背静脉留置针周围泛着淤青,最近三天进食量不到标准餐的一半,消瘦的身躯卷缩在病床。我探着头跟他对视,亲切地跟他打了招呼。“陆护士,我能去楼下看玉兰树吗?”他望着窗外的白玉兰花发呆,眼神中透着一丝落寞。

有一天,我跟他聊天中得知,他的老伴已去世有好几年了,白玉兰花是他年轻时和老奶奶的定情礼物。每一年白玉兰花开的日子,他们都有一个约定,在白玉兰花树下走走,闻闻花香,回忆那美好的过去。如今他却因病卧床,不能赴约了。看到他这样的状态,我心里还真有点难受。下班后,我到医院的花园里找到那棵开花的白玉兰,捡起落在地上的花瓣,将花瓣装进玻璃瓶。第二天清晨查房时,我带上花瓶来到他床前,瓶里斜插的花瓣沾着水珠,绽开一抹月白。“香不香?”我扶他坐起,他佝偻着背凑近花蕊,混沌的眼睛突然清明。

此后每天,我都带来新采的花瓣。第7天,他竟撑着床沿要自己换花瓶水;第14天,他边闻着花香边喝完一整碗米汤。那天午后,阳光透过花影在他脸上流转,他忽然哼起小调:“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慢慢地,李大爷的病情逐渐好转。临出院时,他特意写下了“谢谢你们让我重拾生活的希望”这句话。这些白玉兰花虽然在生活中不起眼,却成为了病房里治愈心灵的港湾,也让我们意识到,患者的需求不仅在于身体康复,更在于精神上的慰藉。

未来,我们将继续用专业和温度,守护更多生命的健康,让“消化内科”成为患者的安心港湾。我们相信,爱与希望,是治愈一切疾病的最好良药。


让微光照进裂缝

李海群 (第五附属医院肾内内分泌科)

我的微信里有一个名为“腹透俱乐部”的群组,群成员是一群与肾脏疾病抗争的腹膜透析患者。每当手机屏幕亮起,总能看见这样的消息:“李叔今天超滤量达标啦!”“继续加强蛋白质摄入!”他们像暗夜里的萤火,用微弱却倔强的光,照亮彼此生命的裂缝。

李叔65岁,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让他陷入了命运的泥潭。入院那天,他蜷缩在病床一角,仿佛连呼吸都压着千斤重石。腹膜透析的选择,让他的晚年生活变得支离破碎。面对着医护,他沉默寡言,眼中蒙着对未来无尽的迷茫。

我真正注意到他,是在手术后那个傍晚。他刚做完腹透置管术,苍白的脸上凝着细密的汗珠。我推他去拍片时,他机械地配合着穿外套、戴口罩,却始终一言不发。回病房的路上,我轻声问:“叔,能下地吗?我带您去腹透室看看。”他垂着头,连睫毛都没颤动一下。一旁的张阿姨替他解释:“他今天累了,不是故意不理人。”我点点头,却见他无奈的表情仿佛在无声地对抗着什么。

“往后每天都得做腹透,活着就是遭罪啊!”某个深夜,李叔突然开口。我蹲下身与他平视:“可您连烟酒都戒了,这多难啊!科里有位大哥,腹透十年走遍了中国,还有个姑娘,边透析边上班……”当提到“腹透机能夜间治疗,白天照常钓鱼”时,他突然问:“真的?还能钓鱼?”那是我第一次在他眼里看到光。接下来的日子,他像重新学步的孩童,从简单的七步洗手法开始,努力地模拟整个操作,直到自己能稳稳地顺利接上管端。

出院考核那天,他完成最后一袋废液处理时,他摸着腹部的导管,喃喃道:“就这个管子,我能搞掂了。”

三个月后的复诊日,李叔穿着崭新的钓鱼马甲走进诊室,他掏出手机给我看照片,水库边,他举着一条鲫鱼,小孙子在身后笑成一朵太阳花。陪伴前来的家属抹着眼角的泪说道:“感谢你们把他从阎罗王手里把他抢回来。”

在这里,有些故事不需要药水与针剂。当我们俯身倾听那些破碎的哽咽,当沉默的坚冰被一句“我懂”温柔敲碎,新的希望便从裂缝中喷涌而出。

生命这门课里,我们互为师长

吴小平 (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在心血管内一科,监护仪的滴答声总与心跳共振。作为护士长,我和团队每天都在编织着生命的温暖防线。在这里,每个清晨都可能是与死神的赛跑。

清晨,我刚换上工作服,步入病房,急促的推床声和监护仪的尖啸声划破了晨间的宁静。李奶奶被推进CCU监护室,面色苍白,指尖青紫,呼吸急促。

我快步走过去,紧紧握住她冰凉的手:“奶奶,我是小平护士长,别怕,我们的医生和护士都在这里,您放松,配合我们的治疗!” 这位熬了半辈子夜批改作业的老教师,那双布满老年斑的手在我的掌心轻轻颤抖。我明白,此刻我的声音就是她的定心丸,消除恐惧有时比用药更为重要。直到看着她的呼吸变得平顺,血氧逐渐回升。我便让护士们多陪她聊天,帮她打视频电话与家人通话,播放她喜欢的粤曲……

今天,她顺利地转出了监护病房。我拿起夜班护士为她加热的小米粥,打开碗盖,倒了一杯温水。她从床头柜的包里拿出她的日记本,写下了我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聊起了她当年作为教师的往事……她解开了紧锁的眉头,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哎,我也得赶紧好起来,要去跳广场舞呢!” 在那一刻,我们种下的希望开始发芽。护理的温度藏在无数个“下意识”的细节里,小小的关怀,传递着大大的温暖。

李奶奶出院的那天,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从病号服的口袋里掏出一块巧克力,塞进我的工作服口袋,说是她孙子给她的。旁边的家属都露出了温馨的笑容。

出院一周后,李奶奶抱着锦旗在护士站等我。每次复诊,她都会对新入院的患者说:“别怕,护士长人很好,你就放心住吧,一定会好起来的。” 慢慢地,我也成为了她信赖的一位好学生、好朋友。

三十四年的护理生涯中,我遇到的每一位患者,都有他们独特的故事。护理过的每一位患者,都是一份珍贵的友谊。在生命的这门课程里,我们互为师长。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