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音乐节遇上游园节,心跳心动拉满
在“520”这个连空气都弥漫着甜蜜的日子里,爱意正以独特的方式在南医大的每个角落悄然生长。当草地音乐节遇上社团游园节,心动与心跳在校园撞个满怀。5月17日,草地音乐节的灯光在顺德校区操场准时亮起,倒计时与跃动的鼓点划破夏夜。
来源:党委宣传部 青年传媒中心
文:杨康森、巫双
图:郑恩琦、黄钰、王沛、黎俊灏、朱品颐
本次草地音乐节激情开场,运动场看台成为天然回音壁,举起的手和荧光棒随着音乐旋律轻轻摆动,划出流动的星光轨迹,留在舞台上的歌声与欢呼,变成了最特别的青春纪念。
当天午后的社团游园会充满着欢声笑语,同学们在同一片草坪上,共构一场无关时序的青春蒙太奇。社团游园会分为传统文化区、现代活力区、科技创新区。同学们在游戏互动中,感受到社团活动的魅力与乐趣。
传统文化区茶、药飘香,给同学们带来穿越时光的体验;非遗文化行社团摊位的DIY螺钿、汉服社的手串制作,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之美;品茗轩茶艺社通过看图识茶的小游戏,让同学们感受到茶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中医药文化社摊位的卷艾条、针灸、推拿,吸引不少同学驻足。
在现代活力区,乒乓球社发起把乒乓球打进杯子的挑战,跆拳道协会徒手劈板子的项目是力量与技巧的结合,爱你萌社团的猫咪拼图在游戏中感受萌宠的治愈与美好;青益环保协会的环保标语书写,十里诗社的拼贴创作,展现了传统文学的力量。
在科技创新区,学生学习支持中心的拼图识器官用趣味拼图的方式,解析人体精密构造;医鸣警人社团的生命线活动让更多同学正视器官捐献;XIN公益搭起沟通大学生和小朋友的桥梁。
音乐节和游园会在欢呼声中落下帷幕,但属于南医学子们的校园青春故事仍在继续。

我校学子在草地音乐节上载歌载舞

社团游园会上身着传统服饰的女生

趣味游戏挑战项目
两校联袂打造医学人文艺术新体验
南医讯 (文/图 校团委 丁津)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校团委联合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共同策划的“声入心弦”医学人文光影音乐会于5月20日、22日分别在两校举行。这也是我校“医心一艺”美育工作室首次在艺术疗愈领域开展合作,旨在通过音乐与视觉艺术的创新结合,为师生提供独特的艺术疗愈体验,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与职业素养。
音乐会曲目注重医学人文内涵的深度挖掘,经过精心编排,包含弦乐合奏、单簧管重奏、交响合奏和合唱四个篇章。本次音乐会的亮点在于创新性地融入了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的沉浸式视觉艺术效果。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音乐将被转化为动态的视觉影像,使观众能够“看见”音乐的律动。珠江医院心理科治疗师赵新宇全程参与项目设计,确保演出内容具有科学疗愈效果。
校艺术团团长、预防医学专业李昊同学表示,“我们学会用艺术家的敏感去感知患者的情绪,用医者的专业去诠释生命的温度。这种独特的跨学科体验,让我们对‘医者仁心’有了更立体的理解。”
“这是一次医学与艺术的完美碰撞。”广州美术学院项目负责人蔡老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新的艺术形式,帮助两校师生缓解压力,获得艺术的滋养。”
本次音乐会是校团委“医心一艺”美育工作室重点打造的医学人文品牌活动之一,工作室致力于探索艺术与医学人文教育的创新融合。工作室将持续推出美术体验课、体育疗愈体验课、音乐体验课、医学人文交流沙龙等特色活动。通过系列创新举措,培养既有精湛医术又富有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卓越医者,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美育体系。

“声入心弦”医学人文光影音乐会现场
校园首届金牌解说员大赛展现校园人文之美
南医讯 (文/图 校团委 曾镇佳 李思哲 尹瑞琳 黄静怡 ) 5月24日,由顺德校区管委会和校团委主办、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的2024-2025年度“”金牌解说员大赛举行。经过初赛选拔的13名选手通过即兴解说、文化演绎等环节角逐,最终护理学院陈方婷斩获“金牌解说”称号,他们将组成首支专业化校园解说志愿者队伍,助力校园文化传播体系建设。
大赛中,13位优秀解说员现场发挥、即兴讲解顺德校区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经过层层选拔,其中陈方婷获得“金牌解说”称号,刘馨兰、董昕然、简文思怡等获得“银牌解说”称号,曹丁萌、黄建党、李楚岚、邓月、余菲等获得“铜牌解说”称号,杨栩娇、李丹旎、岑泳桐、刘旭灿等获得“优秀解说”称号。
王宏、孙俊川、黎立三位评委认为13位解说员具备扎实的校园文化储备,生动的语言感染力,灵活的临场应变能力;建议讲解要结合思政,深入挖掘了解学校历史、校园文化、人文素养等,把南医学子对校园的爱具体到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将自己对医学的热爱与校园讲解融合,展现校园的人文之美。

陈方婷获得“金牌解说”称号
“声动五洲·和韵南医”中外大学生歌唱比赛举行
南医讯 (文/图 国际教育学院 ) 5月27日,由国际教育学院与校团委联合主办的“声动五洲·和韵南医”中外大学生歌唱比赛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子们通过《我爱你中国》《明天会更好》等经典曲目展开竞演,琴瑟和鸣间展现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恰逢端午佳节临近,现场特别设置龙舟文化知识竞答环节,留学生们踊跃参与,“这是最生动的中国文化课”现场留学生如是说。
7支中外学生战队以抽签顺序轮番献艺。每支队伍以各具特色的服装造型、专业精湛的演唱技巧,带领观众用音乐解码了文明交流的“达芬奇密码”。现场荧光棒随节奏摇曳,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经过激烈角逐,THE PHOENIX CHORALE队凭借精湛的多声部和声斩获一等奖,“微芒与共”队、“麦旋风-狂动物城”队分别获得最佳形象奖、最佳舞台创意奖。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音乐+文化”模式,通过艺术展演与文化体验的双重载体,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深化了中外学生的理解与共鸣。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陈君表示,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希望通过活动,让留学生更深入感知和领略中国文化。

学子深情演绎歌曲
首届“我在中国”留学生中文短视频大赛: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
南医讯 (文/图 通识教育部 魏胜艳) 5月29日,由通识教育部和国际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来华留学生“我在中国”中文短视频大赛决赛在智慧教室举行。来自土库曼斯坦、伊朗、也门、尼泊尔、泰国、约旦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选手齐聚一堂,以镜头为笔、中文为墨,生动讲述了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和探索文化的独特故事。
大赛现场气氛热烈,留学生们精心制作的短视频作品主题丰富、视角多元、情感真挚。土库曼斯坦的妮璐(Nilufar Abdullayeva)在《我的未来不是梦》中,记录了从初来乍到到融入新环境的蜕变,展现了丝路情缘下的青春梦想。泰国留学生明德(Tippayajan Varuthorn)、郑美亿(Srichantamit Worakorn)、常然(Chuangchot Rattanan)合作完成的《端午节》,深入挖掘了中泰两国在节庆文化上的相似基因,进行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
经过选手们的展示和评委评审,大赛最终结果揭晓,一等奖是《我的未来不是梦》和《端午节》;二等奖是《我与中国武术》和《一个阿拉伯心灵的中国之旅》;三等奖包括《中国奇遇记》、《我看阿拉伯和中国美食》和《文化之旅-我与中国的缘分》。同时现场投票选出最佳人气奖《中国奇遇记》 。
本次“我在中国”中文短视频大赛的举办,不仅为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中文学习成果、分享在华体验的精彩舞台,更是搭建了一个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平台。留学生们用流利的中文和富有创意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立体、温暖的中国故事,架起了心灵相通的桥梁。他们作品中的点滴感悟与深刻观察,既是个人成长的珍贵印记,也充分彰显了我校在推动跨文明对话、培养知华友华国际人才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留学生们精心制作短视频作品
中医药学院学子为特殊儿童送温暖
南医讯 (文/图 中医药学院 赵佳欣 夏景仪 林慧渝) 近期,中医药学院举办第十一届“用爱坚持,用心飞翔”系列公益活动,以六大创新子活动构筑爱心矩阵,为顺德启智学校等机构的特殊儿童群体搭建起跨越障碍的彩虹桥梁。其中,明信片设计大赛邀请全校同学为启智学校特殊儿童设计明信片,获奖作品制成实物赠予特殊儿童。活动创新了“闲置捐赠+童趣画展”模式,800余人次参与使义卖金额突破历年记录。活动还邀请小朋友走进南医校园,与志愿者进行互动游戏。
历时一个多月的系列公益活动以成果展的形式圆满结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凝聚更多爱心力量,同时也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明信片设计大赛学生作品
以榜样为炬,燃青春之光——卫生管理学院师生访谈陈立明教授
南医讯 (文/图 卫生管理学院 陈治宇 王新城) 5月13日,卫生管理学院师生代表访谈学校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立明,开展“走近南医榜样,青年挺膺担当”第二期主题活动。
陈立明分享了自己从临床医学专业出身,到从事教学管理,再到参与学科建设与督导工作的多次转型经历。每一次岗位变动都伴随着新的挑战,但他始终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变化,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他勉励青年学子在职业生涯中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自身的持续成长与进步。
陈立明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要适应社会的变化,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找准自己的定位,最终驾驭工具,而非被工具取代。他鼓励同学们立足现实需求,结合自身优势,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学院师生访谈陈立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