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强党性 严守纪律 锻造过硬作风
学校召开领导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暨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班
南医讯 (文/新闻中心 柯佳 图/夏涛) 6月12日,学校召开领导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暨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班,通过讲授纪律党课、专题辅导报告、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结合违纪违法案例剖析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党性、严守纪律,锻造过硬作风。学校党委书记张玉润强调,作风建设任重道远,须臾不可放松。全校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奋力推动“大湾区战略”落地落实,为学校一流医科大学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张玉润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题讲授了专题党课。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今年,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以自我革命精神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再宣誓,是以中央八项规定“关键子”盘活作风建设“整盘棋”的再出发。
张玉润强调,全校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增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要深刻领悟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纪律作风建设的行动自觉。要坚持以案为鉴、直面问题,筑牢纪律作风建设的思想防线。要凝聚落实合力,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学校化风成俗,为一流医科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南方医科大学监察专员吴育莲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结合近年来的典型案件作了专题辅导报告。
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学校机关各部门、教辅机构、顺德校区管委会、资产经营公司、各学院、附属医院班子成员与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校长黎孟枫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南医讯 (文/新闻中心 柯佳)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6月4日,校长黎孟枫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新风正气助力世界一流医科大学建设”为题,为师生讲授专题党课。
黎孟枫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文章,对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进行了解读分析。从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背景、历史沿革、实质与特点,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精神的理解。通过深化思想引领,筑牢政治根基;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刚性约束;扎根基层治理,引领社风民风等三个层面,黎孟枫聚焦历史、现实、未来等多个维度,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践路径进行了阐释。他表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体现了“思想—制度—文化”的三维联动,既继承全面从严治党历史经验,又针对新时代特征创新方法路径。
黎孟枫从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政治生态持续净化;经济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助力高质量发展;社风民风向善向好,执政根基更加稳固;改变党内文化生态,壮大主流文化;纠治“四风”成效显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等五个方面,充分阐述了我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的显著成效。结合学校实际,黎孟枫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奋力推进学校一流医科大学建设。全校要强化政治引领,锚定“双一流”建设方向;要优化战略协同,激活湾区协同创新动能;要深化作风建设,破解改革发展堵点。
校长办公室党支部负责人张之祥主持党课,教务处党支部、审计处党支部、法医学院痕迹与证据党支部及外国语学院第五党支部,青年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代表,2022级医学英语专业学生现场聆听党课。
学校党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专题会议
研究跨境医疗平台建设事宜
南医讯 (文/新闻中心) 6月19日,学校党委在深圳召开常委会(扩大)专题务虚会,听取盛华大厦项目进展情况汇报,讨论跨境医疗平台建设事宜,学校党委书记张玉润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之一,处于“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黄金发展期。学校作为广东省属高水平医科大学,要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积极推进深圳战略,以盛华大厦为支点,打造国际化办学办医综合体,谋划建设国际化“新校区、新院区、新园区”,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会议强调,集大南医资源在盛华大厦打造跨境医疗平台,是落实学校“新医科、国际化”深圳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大学与附属医院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要站在建设世界一流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的高度有所思、有所行、有所变、有所创。要打破历史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与时俱进、求变创新,打造具有南医特色跨境医疗服务模式,争创跨境医疗服务改革范例。
罗湖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江正,学校党委常委,深圳战略专班,部分附属医院主要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双百行动”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南医讯 (文/组织部 杨婷) 6月16日,由我校联合华南师范大学,仁化县委、县政府承办的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韶关市仁化县召开。会议深入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精神,聚焦联盟高校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双百行动”助力乡村公共服务落地见效。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大欣,韶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少荣,仁化县委书记陈夏广,仁化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拥军,盟主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岩,副盟主单位学校党委书记张玉润,省教育厅、韶关市、仁化县以及68个联盟成员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等1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张锅红主持。
会上,总结了联盟成立2年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就开展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成立以来,我校作为联盟副盟主和医疗卫生组召集单位,与7所医疗卫生类院校一起,在建强医院、提升医疗人才队伍素质等举措上精准发力。先后向13县22所医院定点或柔性派驻300余名专家,推动8个国家级或省级“五大中心”、5个市重点专科在县域落地,帮助基层医院开展新技术390余项;引入医学AI课程,开展医疗人才培训300余场,培训医护人员2万余人次;推动了阳春砂等12个项目在7县落地。为改善县域医疗痛点、堵点,打造更多的医疗帮扶示范样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高校贡献。
推进会现场还进行了典型案例交流发言、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老中医传承拜师仪式、“大医精诚”中西医联合学科联盟理事单位揭牌仪式、珠江医院肿瘤科与仁化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共建托管揭牌仪式。
在粤计划招生1608人 新增智能医学工程等4个专业和方向
南医讯 (文/新闻中心 柯佳) 学校今年本科招生总计划3000名,含港澳台招生、专项计划、新疆、西藏内地高中班和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班等。其中,在广东的招生计划约1608名。
学校新开设4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包括智能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智能影像创新班)、法医学(卓越班)生物技术(制药方向)。这些专业与AI结合更紧密,旨在培养新时代卓越医科人才。
目前,学校已开设30个招生专业,形成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培养医疗行业刚需人才。所开设的30个招生专业中,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0%全覆盖。学校硕士点覆盖所有本科招生专业,博士点覆盖所有医学主干学科,全部专业实现一体化培养。
学校实行本硕博一体化贯通,临床医学(本博连读八年制)、基础医学5+X本研一体、临床医学5+3本硕一体、生物医学工程本硕一体等,早期科研、小班教学、高保研率、升学率高。
学校自2023年临床类专业独立成组,今年临床类专业组细分成两个专业组,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3个专业独立设组,麻醉学、儿科学、精神医学、医学影像学(智能影像创新班)、医学影像学5个专业独立设组。临床医学(本博连读八年制)继续单列成组,没有调剂风险。
今年广东省增设物理+不限科目专业组,组内专业含中医学(名老中医传承班)、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法学(卫生法学),应用心理学等。理科生也可报文科专业。同时,中医学(名老中医传承班)、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选科放宽为:物理(理科)+不限科目,历史类(文科)+不限科目。
录取时,学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到低排序录取。不设置专业志愿级差,承诺政审和体检合格不退档。在校生有三次转专业机会。放开文理科转专业限制,入校后转入心仪专业的机会也多。
学校启动基础临床、中医药人文、理工学科三大教学大模型建设
南医讯 (文/教务部 廖勋宸) 6月5日,从学校AI课程建设推进会上获悉,今年学校全面启动“基础与临床、中医药与人文、理工相关学科”等三个学科教学大模型建设。以国内首家“医学AI教学联盟”为平台,面向全国医学院校课程提供更优质的AI教学服务。
教务部通报了当前我校AI课程建设现状。目前学校已经建成医学AI学科平台,已经建成21个课程群、11165个知识点、936个AI工具、87个智能体。今年学校准备联合相关学校全面启动“基础与临床、中医药与人文、理工相关学科”等三个学科教学大模型建设。教务部指出,各单位要建立学院AI课程的建设、应用计划,明确建设方向与重点,吸引更多同类课程开展共建共享,加速学科模型的完善成熟。加速构建符合医学教育规律、适应未来健康事业发展需求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在经验分享环节,基础医学院李婷婷、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罗俊卿、护理学院秦芳、中医药学院沈群分别介绍了AI知识图谱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开展及应用、教学中使用AI辅助的一些注意事项、基于AI的外科护理学课程建设与初步应用、AI赋能课程智慧教学。随后各学院分管教学负责人汇报了当前AI课程建设进度和建设规划,并与教务部共同探讨总结当前我校AI课程建设中的难点堵点,为我校AI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副校长马骊要求各学院尽快明确、落实本单位的AI教学改革计划,在课程建设、教学应用、考核评价等方面尽快探索出自己的特色亮点。教务部将做好学院建设计划与改革建议的收集,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建设方案,与学院协同推进我校AI教育教学的快速、高质量发展。
“大医精诚·中西医结合学科联盟(糖尿病并发症与共病防治)”成立
南医讯 (文/中西医结合医院) 6月6日,由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药学院牵头组建的“大医精诚·中西医结合学科联盟(糖尿病并发症与共病防治)”成立,汇聚了包括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澳门科技大学等在内的60余家医疗机构。校长黎孟枫在会上号召联盟携手各方,共同探索并打造国内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与共病的“高水平学科新范式”,贡献引领行业的“广东智慧”。
成立大会上,全票通过了《联盟章程》及《联盟组织架构》草案,正式确立“医防协同、中西协同、全专协同”三大核心机制,通过深化科研项目合作、专病中药制剂研发转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慢病管理模式规范等九个方面的合作举措。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仝小林教授以《从糖尿病肾病谈共病治疗》为主题为联盟成立大会作主旨报告。
校长黎孟枫在成立仪式上强调,联盟将紧密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战略支点,聚焦糖尿病并发症与共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有效汇聚广东省在医疗服务、科研创新、教育赋能与产业转化等关键领域的核心力量,深入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的前沿探索与协同攻关。他期待联盟充分发挥平台效能,深度整合资源, 推动优质学科资源与先进医疗技术下沉共享,普惠基层;强化协同创新,深化跨机构科研协作,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夯实人才根基,着力培育具备中西医融合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才队伍;赋能基层发展,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长效、可持续的技术与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