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期(7月15日)第四版

时间:2025-07-15

点击:


以青春之声传递信仰力量 “微团课”大赛引领思想新风尚

南医讯 (文/图 校团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强化团员青年的政治意识与责任担当,在青年月系列活动开展之际,校团委举办了2025年“微团课”大赛。大赛评选出教工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学生组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及优秀奖10名。

参赛作品涵盖“青春使命与担当”“党团史学习”“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健康中国”等多个领域,内容深刻、形式新颖。大赛设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初赛阶段,各学院共推荐46份作品进入复赛;复赛阶段由学生评审小组从内容立意、表现形式等维度评选出38份作品;决赛环节,教师评审团从教育性、逻辑性、创新性、真实性、视觉呈现、整体效果等维度对作品进行综合评分。

护理学院唐志壕老师的作品《模·样》讲述了中国从屈辱到自强的百年征程。深圳口腔医院(坪山)冯振鑫、范作军老师的作品《以青春之奋斗,护航口腔健康》诠释了“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护理学院邓秀珍、陈方婷、段景馨同学的作品《承<三字经>德韵,践大医之志》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医者职业精神的深度契合。顺德医院关家俊、廖海琳同学的作品《从五四到当下:顺医青年的历史答卷》展现了从战火中的赤脚医生到现代科研先锋的使命传承。皮肤病医院徐羽萱、邱延超同学的作品《不忘来时路,勇担青春使命,守卫岭南人民皮肤健康》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创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贝文、柯晓欣、鲜于梦然同学的作品《勇担复兴重任,挺膺青春担当》,通过革命青春故事与新时代青年社会实践形成时空对话。

全校团员青年将以赛促学、以学促行,深耕专业、投身实践,用青春智慧讲好理论故事,继续书写属于南医青年的壮丽篇章。

学校师生参加2025年微团课大赛


青年先锋颁奖礼——展现学子风采 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南医讯 (文/图 校团委 丁津) 我校2025年“博学济世,筑梦青春”青年先锋颁奖礼日前在校本部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校领导,学校机关部处的领导,各学院、附属医院领导,各学院、附属医院团委书记,以及三百多名学校青年代表共同出席颁奖礼。

活动在视频《青春如火,初心如炬》展播中拉开帷幕,颁奖礼中,播放了“引航”“信念”“奋进”“奉献”“凝聚”5个篇章的系列短片,视频以极具感染力的镜头语言,生动展现了南医青年在科研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奋勇争先的青春风采。活动中分别为全国、广东省“两红两优”先进个人(集体),创新创业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代表,全国、广东省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集体),以及学校共青团先进个人(集体)颁奖。

本次活动采用视频展播、人物讲述、颁奖表彰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展现南医青年的精神风貌,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的有机融合,“引航篇”“信念篇”“奋进篇”“奉献篇”“凝聚篇”五个篇章紧扣主题、围绕青年主线,内容丰富多彩。

在“引航篇”中,思政青年教师李佳娟、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团支部代表李佶桐、心理中心陈熔宁老师深情讲述了育人历程。

“信念篇”呈现了我校辅导员的缩影——护理学院辅导员叶艳欣、少数民族辅导员尔夏提、工作二十多年的中医药辅导员黄芳三位老师分享了育人路上的共同感悟。

在“奋进篇”中,口腔医学院林明楷同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得主吴赛妮、中西医结合医院贺运河学雷锋医疗志愿服务队代表吴佳仪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在“奉献篇”中,中医药学院退伍军人洪浩泳同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毕业生李昀昊、珠江医院“寻声者”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郭玉琴用不同方式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在“凝聚篇”,第三附属医院李海红医生、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陈露露、第一临床医学院段潇墁同学在讲述中展现了融入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五四”青年月期间,校团委精心策划开展了理论学习、典型选树、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四大类10项主题活动。通过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国旗下的思政课、微团课大赛等活动强化思想引领;举办“两红两优”评选、青年先锋颁奖礼、榜样分享会选树先进典型;开展“南医青年故事”访谈、社区实践计划深化实践育人;打造主题宣传片、举办社团文化月等丰富文化活动。本场颁奖礼作为系列活动的压轴之作,集中展现了南医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全校各级团组织累计开展活动200余场,覆盖师生8000余人次,营造了浓厚的青春奋斗氛围。

颁奖礼人物讲述环节


第二期附属医院管理干部培训班开班

南医讯 (文/医院管理处) 学校第二期附属医院管理干部培训班于近期开班,本期培训由学校党委组织部、医院管理处联合举办,卫生管理学院承办,继续教育学院协办。本期培训班吸引了16所附属医院管理干部踊跃报名。还吸引了仁化县、五华县等双百行动对口联系区域卫建系统管理人员共计60人参加。

广东省医学会会长黄飞、学校副校长王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院长助理、质量管理评价处处长陈虹,学校党委组织部、医院管理处、卫生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开班仪式由医院管理处副处长王斌斌主持。

开课当天,陈虹、黄飞两位医院管理专家给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培训课程,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参训学员们积极投入。

本期培训班师资力量雄厚,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进行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文化与行风建设、医院运营战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医患关系与后勤管理、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外出参观与交流实践、培训班团建与结业等8个维度20门课程。


16名研究生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

南医讯 (文/研究生院 刘睿 黄藓雅) 近日,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获悉,我校蒋逸煬等16名研究生获2025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2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申报通过率为84.2%。我校获该项目资助人数及申报通过率均居广东省前列。该项目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紧密围绕人才强国战略和“双一流”建设目标,由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实施,选拔一流学生赴海外顶尖院校,师从国际一流导师,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拔尖创新人才。


从潜水教练到全奖博士:针灸专业女孩的学术进化之路

开妍,本科毕业于我校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2022级南方医科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携手国际合作硕士留学项目学生;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就读期间,以论文总分及课程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现已获得伯明翰大学卫生经济系博士录取,并获得奖学金支持。日前,她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为学弟学妹们给出了规划人生的建议。

来源:卫生管理学院

作者:吴洁莹

我和自己的五年之约

本科毕业后,我从事极限运动行业,培养了数百名自由潜水员。但我选择再次开启人生转型。2022年,我加入南方医科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开展的国际合作硕士项目,通过项目第一年的课程学习和考核。2023年赴伯明翰大学进行第二年公共卫生专业的学习,顺利毕业后,我拿到了第一份英国工作,担任研究助理(RA),参与一系列跨国研究。

通过在南方医的第一年基础课程阶段的学习,我的公共卫生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展。我记得徐东教授为我们授课《全球健康》课程,他引导我们从宏观政策和框架模型去理解健康问题,我发现,我在印尼巴厘岛社区医院的就医经历忽然变成了能交报告的田野调查;唐程翔副教授的《卫生经济与卫生评估》课程也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政府在制定卫生政策时,是可以通过精细的模型来“算钱”的。其他卫生管理学的课程也很有意思,授课老师来自全球各高校。

南医大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科研与业界资源。我在课余时间加入了张持晨教授带领的健康管理与政策研究创新团队,参与了多个关注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与心理状况的老龄化研究项目。这些一线项目不仅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证研究经验,也逐渐影响了我的研究视角——从老年健康延伸至慢性病管理与防控,也促使我将硕士毕业论文聚焦在慢性病领域的量化研究上。

此外,我还在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实习,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之间的差异与连接,也进一步坚定了我在学术中探寻现实问题解决方案的方向。

我在硕士阶段学业目标非常明确,为了快速形成思维体系,我整理教材,耐心研读,泡图书馆到深夜是常态。我在导师团队(徐方舟博士和Kumarendran博士)的带领下撰写硕士论文,想方设法联系文献有疑点和数据缺失的研究团队,发送了百余封邮件。这些经历也帮助我在毕业后拿到我的第一份英国工作,负责一个跨国大实验的数据管理。

思考与建议:成为自己的答案

回顾我的求学之路,我有几点思考与建议和大家共勉:

首先,学生身份是一张宝贵的入场券,通常没有人会冷脸拒绝一个积极主动爱思考的学生。在自己不了解选项的情况下,更加主动地寻求老师的帮助,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其次,学术中的迷茫和压力是常态,找到出口,开放心态。我的成绩并不是一直很出色,有一门自己心觉热爱又投入的课程成绩也不算优秀。我曾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和定位,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但通过不断尝试,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领域。没有人一开始就很厉害,给自己时间变强。

再者,无论未来有无读博想法,都可以尝试准备一份英文学术简历,这是一个总结和见证自己成长的过程。生命中的每一个小的里程碑都让自己变成鲜活的人。我听从了一位教授建议,毫不谦虚地把我那些我并不自信的、看上去与众不同的经历全写了上去,最终吸引到的也是理解和欣赏我过往的教授们。

最后,面试经验很重要。我在拿到面试邀请后,联系了一些在读博士和博士后的朋友们帮我去做模拟面试进行提升,锻炼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规划、经历是否和项目匹配。

开妍(左三)在英国就读期间与老师同学合影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举行

南医讯 (文/图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 近期,学校组织开展了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主题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本次活动涵盖安全培训、应急演练、危险源排查等多个专项内容,通过多元化宣传教育形式,有效提升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中山大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郑仕勇受邀来校,为80余名师生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专题培训。郑仕勇结合中山大学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与考核体系的核心要点。他强调,闭环检查与整改机制是防范安全事故的必要条件,量化考核是落实安全责任的关键抓手,而完善的奖惩体系则能有效调动师生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学校将持续通过此类高水平专家讲座,提升师生安全素养与技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支撑。

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专题培训及实战演练活动中,中山大学教师熊丽娜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要求,系统讲解了实验室分级标准、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置流程,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刻阐述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在实战演练环节,重点指导了防护用品的规范穿戴,并模拟了病原微生物泄漏场景,组织参训人员进行了应急响应与规范消杀流程的实操训练。通过“理论+实操”的沉浸式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参训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技能与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在实验教学楼一楼,一场形式新颖、趣味盎然的“实验室安全嘉年华”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师生热情参与。活动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互动游戏和体验项目,让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实验室安全基本规范,加深对日常安全管理细节的理解,有效提升了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现场气氛热烈,师生反响积极。

活动期间,学校组织对全校各教学科研实验室开展了安全专项检查。本次检查以气体气瓶管理为重点,推进风险隐患点的动态监管机制建设,强化实验室安全要素的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及时消除潜在风险。各检查组深入实验室,对气瓶的存放、使用、标识以及安全设施配备等情况进行了细致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确保实验室安全无虞。

安全专项检查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