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83名毕业生开启逐梦新征程
学校202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南医讯 (文/新闻中心 柯佳 图/夏涛) 6月22-23日,学校202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5683名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开启逐梦新征程。学校党委书记张玉润,校长黎孟枫等校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学校机关和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及2025届毕业生代表出席典礼。
典礼伊始,旋律昂扬。师生们用歌声为即将远行的学子送上母校的殷殷嘱托和诚挚祝福。
深情寄语——张玉润:希望同学们“怀大志、做实事”
张玉润首先代表学校党委向顺利毕业的同学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向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家长,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他表示,在南医校园,同学们始终孜孜以求、学而不怠,以奋斗精神在青春岁月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学校有幸见证和参与了同学们人生中最富朝气的年华,大家也在参与和创造学校新的历史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他寄语毕业生们,希望同学们“怀大志、做实事”,继续秉持精修于己的心态奔赴下一程,不为风雨所折,不为荆棘所阻,不为安逸所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不负母校和师长的殷殷期望,成为于国有用,于民有益的栋梁之材。
谆谆嘱托——黎孟枫:成为“博、大、精、深”的南医人
“作为未来之医者,同学们肩负着建设‘健康中国’的重任。作为未来的研究者和创新者,探索生命奥秘、守护人类未来健康应当成为同学们毕生的追求。”黎孟枫表示,毕业典礼昭示着经过知识的洗礼、智慧的启迪、文化的浸润、人格的熏陶,同学们即将离开校园,踏上新的人生旅程,融入奔涌向前的时代浪潮中。临别之际,他赠予毕业生们“博、大、精、深”四句嘱托。希望同学们崇尚博学,学贯终生;心怀大爱,不忘仁心;精雕技艺,练就本领;潜心钻研,追求专深。希望“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校训成为同学们心中恒久的坚守,母校也将永远是同学们的精神家园和坚强后盾。
勇敢自信——毕业生代表:昂首阔步前行,绽放青春光芒
毕业生代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裘皓远同学分享了在南医逐梦的收获感悟。他表示,今天,站在人生新起点回望,南医赋予的精神底色已融入血脉,校训也已化作生命中最炙热的印记。无论未来是成为无影灯下的守护者、科研高峰的攀登者还是健康产业的开拓者,南医学子都将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行,绽放光芒。
裘皓远同学带领2025届毕业生们深深鞠躬,带着心中的不舍和感激向传道受业、辛勤育人的老师们行谢师礼。
开启新征程:续写南医人的辉煌篇章
典礼上,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骊宣读了毕业决定,院士和校领导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在校歌《爱在南方》的大合唱中,毕业典礼圆满落幕。随后,学校举行学位授予仪式,为同学们集体拨苏正冠,为每一位学位获得者颁发学位证书。
对于2025届毕业生而言,求学时光漫长也短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毕业生对过往求学生活的深情回望与对未来的热忱憧憬:
从实验室的日夜钻研到临床病理的悉心实践,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李明周始终坚信成功离不开汗水与坚持。未来,他将带着所学,继续在医学道路上探索前行,将学术研究运用临床,用仁心仁术守护生命健康。
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冼鸿仪表示,科研之路虽充满挑战,但也带来成长与坚定。愿大家既有暂停的勇气,也有重新出发的决心。毕业后,她将继续深耕毒理学研究,用热爱与专业守护公共健康。
放射肿瘤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寇仟姿在第二临床医学院的生活充实又温暖。未来,她将继续深耕医学,用专业知识守护健康,也希望能把这份温暖和担当传递下去。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何聪聪收获满满,在班级事务上担任点长服务师生,在思想上深耕理论沃土,在恩师带教下终圆博士梦。未来求学路,他将承续南医精神,深稽博考,砥砺前行,以学术热忱探索真理之光。
临床医学八年制2019级学生吴若,从课堂到医院、从青涩懵懂的医学生到初具担当的医生,这段难忘的历程更加坚定了她对医学的热爱。“用扎实的学识守护健康,以平等的视角温暖生命”,是她希望所成为的模样。
中医药学院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石赫晨回首五年杏林岁月,在课堂与临床中,她领悟了阴阳五行的深邃智慧,精研了望闻问切的诊疗精髓,更将“大医精诚”的仁心仁术内化于心。展望未来,她认为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传承岐黄薪火、践行医者使命的新起点。
此去相隔千山万水,愿南医大新一届校友奔赴山海,不负热爱,乘风破浪,未来可期。母校永远是坚实的依靠、温暖的港湾,欢迎校友们常回母校看看!

毕业典礼现场
“医学+AI”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专家学者共探新医科创新路径
南医讯 (文/珠江医院 卫生健康管理研究院)日前,由我校卫生健康管理研究院与广东省医院协会联合主办,珠江医院、健康界承办的“医学 + AI”赋能现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白云山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国家及省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全国标杆医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医院管理者及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探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议题与创新路径。
学校党委书记张玉润指出,大湾区在医疗和信息技术融合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在热潮中保持理性思考。他表示,学校当前正着力打造“医学+新科技”融合发展的品牌行动,聚焦新医科和国际化,推动医学教育、科研、服务和产业转化全面提升。学校将以“山系列”论坛为起点,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探索医学与科技融合的可行路径,推动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论坛开幕式由学校珠江医院院长、卫生健康管理研究院轮值院长郭洪波主持。现场举行了珠江医院AI应用智能体、第三附属医院骨科诊疗大模型启动仪式。主题演讲环节由学校副校长王冬与珠江医院党委书记苏广武主持。圆桌讨论环节中,多位专家学者就卫生服务模式变革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入解读。论坛围绕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实践应用等多维议题深入研讨,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了医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共识凝聚与路径探索。

启动仪式
粤港澳高校联盟理事会年会暨大学校长论坛举行
南医讯 (文/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黄芳) 7月11日,2025年粤港澳高校联盟理事会年会暨大学校长论坛在澳门大学举行。我校作为联盟理事成员,校长马骊应邀出席理事会,并就联盟发展建言献策,她表示,南方医科大学将继续主动作为,携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成员,进一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合作交流,为加快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技人才高地建设贡献南医力量。
大会以“三地协力通环宇,高教融合创新遇”为主题,逾180位来自粤港澳三地高校代表出席,共同为深化三地科教合作,携手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马骊建议,粤港澳高校联盟搭建了三地高校沟通的桥梁,未来可通过加强政策支持与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教育合作与资源共享、推动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强化国际化与区域合作、促进人才交流与资源共享、打造特色学科与专业集群,逐步成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战略的重要载体。
粤港澳高校联盟于2016年成立,由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澳门大学共同发起,目前已有49所精英高校加入。
我校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
南医讯 (文/图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黄芳) 7月10日,英国利物浦大学协理副校长彼得·麦考密克(Peter McCormick)率代表团访问我校,学校副校长许可慰与彼得·麦考密克代表两校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双方在人才培养、教师互访和联合研究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我校党委书记张玉润与彼得·麦考密克一行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医学与科技深度融合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张玉润表示,利物浦大学是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此次携手既是对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肯定,更为未来双方在医学教育、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彼得·麦考密克对我校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双方可在公共卫生、热带医学及关键医疗服务等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期待通过教育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许可慰代表学校与彼得·麦考密克签署合作备忘录。此次签约为今后两校在合作办学、教师互访和联合研究等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将进一步促进两校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

张玉润赠送纪念品给利物浦大学
我校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建大湾区国际医学教育示范平台
南医讯 (文/图 新闻中心) 近日,我校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大湾区国际医学教育示范平台。在学校校长马骊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阮健骢的共同见证下,学校副校长刘叔文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执行副院长徐志豪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正式启航。马骊表示,此次合作标志着两校医学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双方将共同推进深港融合的国际化医学教育,推动中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标准接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为大湾区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院长郑仲煊高度肯定此次合作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的战略意义。学校深圳临床医学院院长周宏伟介绍了深圳医院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双方表示,未来将坚定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共建共赢”的原则,全方位深化合作,推动各项规划与愿景高效落地,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新局面。两校将在临床前阶段教学合作、临床教学与住院医师培训、师资共享与专科医师培养等领域进行合作。双方还共同举行了“国际临床医学教育试点基地”及“联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