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千名新生入校报到
9月5日—7日,学校迎来4900多名新生,其中本专科生3125名,研究生1820名。校领导分别看望和慰问了在校本部、顺德校区办理入学手续的新生和家长,以及为迎新工作忙碌的师生。
保障——做好服务,“以生为本”
我校已经连续数年在简化入学程序方面下功夫,记者从财务处了解到,截至9月6日,已有近九成的新生提前缴纳学费,办理报道手续的现场完全不见长龙现象。
迎新期间学校每天派出大巴车到广州火车南站、广州火车站、广州火车东站、顺德大良客运站接送新生到顺德校区。
为了全面保障新生在报到时的安全,顺德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迎新期间,我校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协调工作,提前与区政府沟通请有关部门对新生报到工作涉及的家长住宿、交通运输、道路指引、治安防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予以指导和支持。同时,学校还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力量,保卫处工作人员在新生报到期间加强了对校园的巡视。
顺德校区管委会主任祝火盛介绍,今年重点做了学生家长的接待住宿安排,综合馆和部分学生公寓免费供家长住宿。另外还开放教师公寓,以及联系周边酒店以更便宜的价格为家长提供住宿。
现场——大雨滂沱迎新工作细致入微
“我们望穿秋水的等待,只为看到你的笑脸”、“师弟师妹都是师兄师姐的”、“热烈欢迎外院宝贝”……大二学生将自己对新生的热情直白地写在高挂的横幅上。9月7日,大雨滂沱了大半天,各学院在体育馆的外围就增设了接待处,同时配备了小推车帮新生运送行李到宿舍。
走入报到大厅,大型屏幕上正播放着《胸怀梦想砥砺前行》的学校专题片及《韵动南医》视频,让刚入校的新生和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四周是各学院报到处,一张高大醒目的就业榜立在人文管理学院处,榜上刊出了在国内读研、出国深造、事业单位、公务员、企业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让新生和家长很是振奋。
中医药学院则为每个新生配备了锦囊袋,内含一张名片(附有辅导员、班级导生的联系方式),一封“密函”( 提醒新生初入校门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生活常识),以及两颗糖果。
药学院今年迎来了164名新生,学院党委书记何沐蓉告诉记者,他们今年继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长制”,今年导师制初显成效,2013级和2014级学生没有留级现象。而“学长制”也使新生能够尽快了解学校及学院的概况,熟悉并适应新环境。
在迎新现场,吉他协会、轮滑联盟、MU音乐联盟、游泳俱乐部等50多个社团齐齐亮相。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还首开了“创新创业体验营”,荣获“挑战杯”国赛、省赛的众多金奖作品,让新生初步领略到学校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慰问——校领导慰问新疆学子
今年学校招收了41名新疆学生,本专科生报到当天,校领导余艳红、姜虹、胡炜、文民刚、张玉润等一行冒雨到顺德校区迎新,他们的第一站便是慰问这群千里迢迢来校求学的学生。
“同学们,你们辛苦啦!”余艳红愉快地与学生代表握手,并颁发慰问金,“你们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辅导员,我也有校长信箱,欢迎你们给我来信。”“同学们,我在喀什呆了十年,看到你们好亲切啊!”姜虹看到这么多家乡孩子很是高兴,有同学高呼“我就是喀什的!”纷纷争相与校领导们合影留念。
随后,校领导一行前往宿舍看望新生和家长,“学校太漂亮啦!”在第二临床医学院的一个宿舍,一个新生家长对学校赞叹有加,“我们学校是唯一一所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序列的医科大学”,听校长这么一介绍,家长更加为自己的孩子骄傲。除了看望新生和家长,校领导一行还慰问了一直在忙碌的志愿者,特别是一群身着黄衫的新生志愿者,因为提前来校,他们安顿下来后便也参与到了迎新工作当中。
转变——校长讲解剖“第一课”
凌云塔是顺德校区地标式建筑,迎新期间,医鸣警人社团在这里办起了人体标本博物馆,虽然只是“搬”来了学校人体博物馆的小部分作品,但是足以让新生和家长兴趣盎然。在一个心脏标本面前,身为医学专家的余艳红忍不住为在那里参观的新生“上课”了,从心脏结构,到“心绞痛”、“冠心病”,讲课的人如数家珍,听课的人也神情专注。在一个“头面部血管铸形”标本前,她虽是第N次看,但还是忍不住赞叹标本制作的神奇,深感学生通过观察这样的标本一定能弄清楚很多医学现象。
据学生处处长张超介绍,今年新生入学工作顺利、有序,得益于充分发挥了学生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通过整合全校机关各部门工作资源,统筹安排了新生入学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生入学报到、新生嘉年华、新生音乐会、开学典礼、新生体检、入学教育、军训等系列工作的无缝衔接,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据了解,新生报到后,学校将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通过学校的集中教育和各学院的分散式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村里来新人了
接待
介绍
指示
文字/张淼 摄影/张小平
家访是件有意义的事
□ 药学院 何沐蓉
“家访”的概念,多半与小学生联系在一起,对于人到中年的我们,停留在遥远的记忆里。
暑假前,大学学生处倡议开展大学生家访活动,主要针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学院也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师生多做些接地气的实事,所以放假前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开展学生家访。
不知道是否所有高校情况类似,在我们学校,贫困生比例还真不低。广东省的贫富差距很大已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贫困家庭能贫到什么地步,我想象不出来。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总不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吧?
参照市民平均消费水平,高校贫困生的界定标准暂定为:1、本人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2、家庭所在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3、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具备以下条件的,如烈士子女、孤儿、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伤失或部分伤失劳动能力的)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家庭持有《特困证》、《社会扶助证》、《最低生活保障证》及本人月平均生活费与家庭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列为特困生。
计划里第一位家访的学生,户籍属于广州市,是特困生。广州?特困?我心里在打问号。去之前,办公室提供了一些基本情况:女生,父亲眼睛轻度残疾,家离广州市区约一小时路程,有一姐一弟,家里有一点点地,家庭收入基本上靠母亲一人劳作而得。
我们带了些慰问的生活用品,一路寻找,约莫一小时到了村口。学生出来接我们,干净、文静、清瘦,模样很漂亮,这学期成绩在班级排第二,辅导员说她学习很刻苦。打完招呼后,先问:“你们村基本上是小楼,你家也有吗?”学生说:“我家没有。我家在巷子里面,不好找,所以我来接。”
听了她的回答,心情在纠结。一方面,我希望人人过上好生活,包括我们的学生;另一方面,如果前面的那些她都有,还申请特困补助,那么诚信就没有了,我们教育的学生如果丧失了诚信,成绩好坏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心情有点纠结。我们拎着东西,跟着学生到了她家。学生说,只有自己在家等我们,爸爸不知去哪了;妈妈做工去了;姐姐今年大学毕业刚找到工作;弟弟今年刚考上大学,出去做暑期工挣大学生活费。我心想,贫穷人家孩子很争气,三个孩子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环顾四周,没想到在小楼林立的夹缝里,还有这样一户人家!首先是光线昏暗,可以用“黑”来形容,黑黢黢的小厨卫,大概三四平米;黑黢黢的小厅,大概10平米;黑黢黢的卧室,总共就一间,也不过10平米,有两张上下铺的旧床;总共二十几平米的空间,5口人起居。其次是物件破旧,客厅里,除了电灯,一个电饭锅,一个台式电风扇,一台饮水机,门后小电脑台上有台旧电脑,没有其他电器了。好在还有套木沙发,能够坐得下全家人。匆匆一瞥的卧室,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用品,还不如四十多年前我老家用的,当然,我老家也很贫穷。
和学生聊了会,情况与之前掌握的大致一样。问到父亲,学生就抹眼泪,有委屈,有不满,可见这位父亲不仅没有给家庭提供物质支持,也没有给孩子提供精神支撑,原因并非因为身体残疾,一些不良习惯也给家庭带来不幸。谈话中,感觉学生的母亲很了不起,一个女人,每天不停劳作,支撑三个儿女上大学,而且没有让孩子在学校感到太大压力,真令人佩服!问学生有没有经济压力,有没有学业困难,学生说,都没有,她在学校花钱很少,就是基本的生活费用。我们带去的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对某些家庭帮助不大,但是环顾这个家庭,感觉还是有雪中送炭的作用。
我们开导学生,贫穷不是她的错,但是自强是她的责任,要想改变命运,让自己和母亲今后过上好的生活,只能依靠他们三姐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如果有机会深造,去读硕士、读博士,更可为家庭争光,让母亲的汗水和心血获得最大的回报。学生很懂事,按她现在的成绩继续努力,可以争取各种奖学金,减少家庭的经济压力。值得庆幸的是,学生的姐姐今年大学毕业,已经找到工作,弟弟虽然刚考上大学,但是姐姐可以分担一些经济压力了。再过几年,随着姐弟三个都读完大学,这个家庭的命运一定会越走越强。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我也想去受一次阅兵的苦
□ 人文与管理学院2014级法学 任豪
最近那些关于阅兵的内容接二连三,网页、微信、微博同步着阅兵的新闻。那一排排文字、一张张图片、一幕幕视频,像一阵风,在我的心中泛起涟漪,呼唤着我深藏在心底有关军营的梦想,在这个八月,让我躁动不安,让我也想去受一次阅兵的苦。
在阅兵村受阅官兵的帽徽上都夹着每个人在队列中的编号,上面有一句话:“一次受阅,一生光荣”。
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这份荣誉将是一生的,一生可能只有一次。
我,只是地方大学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但和许多怀着军旅梦想的人一样,渴望穿上那一身戎装,伴着军乐,紧握钢枪,踏着正步走过检阅台。
每一个正在服役或者怀有军旅梦想的人,都想经受一次阅兵之苦。因为,这是军人的莫大荣誉,大多数人一生也赶不上一次。
而我,也想去受一次阅兵的苦。如果可以,这将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荣耀。
我想让汗水在八月如雨而下,这将是对我青春的洗礼。我想让汗迹划过脸庞,刻画出刚毅线条;让汗珠滚落胸膛,跃动出澎湃心声;让汗水洒向走过的大地,浇灌出一串串成长足迹。这每一滴汗水,都滚烫如热血,激昂如青春,汇聚成一道奔腾不息的洪流,承载着执着的梦想奔向远方。
借用“一号哨位”里面的一句话:“如果不是为了爱与梦想,与众不同又有何意义” 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那么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唯有为了爱和理想,我们才能安心,才能摆脱自我的质疑,才能在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有人问我为什么如此喜欢军营,我心中或许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即使千言万语也比不过“就是想去”这干净利落的回答。
因为每一个战壕,都需要冲锋的战士;那些枪林弹雨的阵地,需要它的主人;那硝烟笼罩的天空,需要搏击长空的战鹰。
我想去受一次阅兵的苦。我和所有热爱军旅的人一样,热爱那整齐的队列,热爱那英武的戎装,热爱那嘹亮的口号,热爱那剽悍而不屈的兵味。我想用比钢铁还要硬朗的词语,去刻画那一个个挺拔的军姿;我想用比汗水还要坚强的颜色,去描绘那一列列动人的迷彩;我更想跨越万水千山,行进在阅兵村的方队中,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我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目标明确,那就战斗不息吧;如果你心怀梦想,那就毅然前行吧。不要在乎道路的曲折和艰辛,只有经历过风吹日晒,才能收获果实的甜美。人生的每一次跋涉都是成长,也许我们到不了山的最高端,但永不屈服的灵魂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站得更高。也许有些梦想没有实现,有些已经早早的破碎,但是没有关系,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在不同的战壕里会有不同的传奇。
人生是一个单行道,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军旅是一生一次的旅行,必将因为迷彩而精彩纷呈。毕竟,这是一场关于梦想的旅程。
这一刻,我选择相信未来。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未来属于你,也属于我,她属于辛勤劳作的人们,属于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追梦者,属于在冰与火中淬炼的战士。我将继续和你们一起见证!
我真的想去受一次阅兵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