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报》数字版链接:nfydbao.cuepa.cn/index.php
小平心语
生活,是一幅四季的画卷
□ 宣传部 张小平
且行且走,且凡且俗,因了平凡,所以气俗。我乃凡俗之人,坚信这个世界,一直都在诗意盎然中,春暖花开。
我行走着,幻想让年华飘逸“风花”,让翰墨印染“雪月”。常聚三二知己,品茶谈天,戏之“近者悦”,相约四五朋友,游走山河,可谓“远者来”,每有弟子叩门,传道解惑,谈古说今,于是“不亦乐乎”也。
想起小时候,穿行故乡的小巷,悠远沧桑历历在目。那时的我,最爱跟在算命先生脚后,听他凄泣的二胡声,无端地掉着眼泪。“儒学”、“易理”从中悟得,诗文书画也由此展开。我的脑海积满“礼道”,“杨柳清风”、“荷塘月色”从此飘逸在心里。
喜欢听雨,喜欢在雨夜被雷声惊醒,燃灯夜作。喜欢读诗,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敬佩“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气。喜欢弄墨,一片荷,一条小船,三两群鱼,浆声帆影,远远飘来牧童的笛箫。喜欢在《二泉映月》的凄美和弦里,静静地斟一壶茶水……
寒去暑来,我汇集《历代诗书画欣赏》、《诸子百家论人生修养》的教材,完成了《洪湖赋》、《重修东门记》、《顺德新园记》、《红楼记》等赋文的创作。站定在讲台上,演绎老子的教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在滋生,事事在变更,愿“无为”是“有为”,变“盈”为“满”,愿以“方圆”制“规矩”,做君子,去“镜于人不镜于水”,让所有的物我,因了快乐,所以从心里感悟快乐!
生活的美好就在你眼前,生活,是一幅四季的画卷,当我们懂得了讲“仁”重“义”,有“德”守“道”。恰遇“天时”,必有“地利”,巧逢“人和”,生活就不再是活着,而是至高境界。因此,“仁义、道德、天时、地利、人和”这十个字要装在行囊。还要讲点“吃喝玩乐”,试问不“吃”怎么活着,不“喝”怎么滋润,不“玩”怎么进步,不“乐”何以解忧?只不过“此”非“比”也。
人,需要去渗透人生智慧,找到精神的根,获取启示,让优秀的文化,成为永恒的精神财富,行走在自觉的上善境界里。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世界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有利是“俗”,无利是“凡”,我们需要的是平衡自我,在凡俗之中,平安栖于这个世界,快乐地生活,诗意地行走!
明镜忽秋霜
□ 药学院2013级 陈伟亮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蓦然,物换星移又一秋,那略带忧愁的大一光阴如白驹过隙般悄然远逝,太匆匆。
我还来不及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手执一卷书籍,轻轻地来到那古雅幽静的芙蓉亭,伴着阵阵花香如痴如醉地诵读着。
我还来不及在那个斜风细雨的午后,背起沉甸甸的行囊,因为里面装着那几本令我爱不释手的书,匆匆地赶到那庄严而巍峨的图书馆,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细细领略着另一个或喜或悲的世界。
我还来不及在那个落日熔金的黄昏,穿上尘封已久的运动鞋,去到那弥漫着淡淡的青春味道的操场上,像野马般一路狂奔,顾不上额上的汗水如珠子般晶莹落下。
我还来不及在那个月照轩窗的夜晚,摊开厚重的课本,挑起昏黄的台灯,埋头奋战,任由温柔的习习晚风拂乱我的发丝。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多少次,自己被淹没在充斥着各种腐朽与虚伪的网络中不能自拔,那掠过脸上的一丝愉悦,最后只能换来感叹虚度光阴的自责与彻夜心痛。
多少次,自己被淹没在纷繁复杂的社团工作和课业学习中艰苦作战,只是默默抱怨其无味枯燥,却忽略了为自己正在渐渐成长而心存慰藉。
多少次,自己被淹没在奔波劳碌的兼职中苦苦挣扎,浸满劳累血汗的几个酬劳,怎么也拂不去心中对未来前途的迷茫与失落。
岁月忽以晚,明镜悲白发。良辰难再,不敢在大二的时光里扼腕虚叹,只想重拾起尘封的梦,扬帆起航。
我愿意继续与社团工作和课业学习中作战,尽管我会很艰苦,但至少不会有虚度光阴的心痛与叹息。我愿意继续在繁忙的兼职中挣扎,尽管我会很劳累,但至少在挣取生活费的同时锻炼自己,弥补心中的迷茫。
在茫茫的大学海洋里,我有我想到达的彼岸——学好英语,至少要考过六级;认真对待专业课,准备考研;争取拿到奖学金;积极参加竞赛,争取获省级奖项。我也有心中的指南针——平时做好预习、复习,每天都要学英语;空闲时间多看课外书;主动与导师和师兄师姐沟通交流。
天上太阳正晴,路上春色正好,收拾行囊,继续前进!
印象徽州
摄影/范耿
古居
宏村
屋檐上的艺术
荷塘
月湖
石板路
远 方
□ 公卫学院12级 朱晔丽
曾经
幻想一个人背起行囊去远方
幻想远方充满了我想要的东西
我想
那里有我的脚下从未涉足过的道路
或荒草萋萋 或花香四溢
那里有我的视网膜上从未出现过的风景
或细腻幽静 或雄伟磅礴
那里有我的耳畔从未被萦绕过的声音
或婉转悠扬 或喧嚣澎湃
那里有我的舌尖从未品尝过的味道
或香甜爽口 或苦涩难咽
如今
一个个幻想化成了现实
过去的远方便不再是远方
而来时的路却又成了一个又一个
新的远方
咖啡屋里的小旅行
□ 第一临床医学院2012级 许江花
有那么一段时间,大概是太爱蔡智恒的那篇《爱尔兰咖啡》的缘故,便也开始对咖啡豆还有咖啡产生了好感,更对那加了眼泪的爱尔兰咖啡心心念念。
其实对咖啡等饮料并无多大的偏爱,一向是喝水,最多是可乐。但是却因为《爱尔兰咖啡》,也开始研磨咖啡豆,只为期待在那一刻闻到那股醇香,缓缓在空气里面弥漫、缱绻,就连人的面容也变得认真而温柔起来。
暑假的时候我在一家咖啡馆里做兼职。店里每天来的客人不是很多,加上老板也并不是一个那么严厉的人,我便有闲暇上网看电影、看看书打发时间。于是,在那么一个安静午后的咖啡馆里,我看完了一部很应景的电影——《第36个故事》,遇见了一家台北的“朵儿咖啡馆”。这么一个咖啡馆,几乎满足了我想开一家咖啡馆的所有梦想。
我仍然在咖啡馆继续兼职着,不同的是,我开始留意每一个走进咖啡馆的人。他们也许都有这么一个故事,随时都有可能诉说,而我,也想要倾听。兴许,下一个故事,跟电影里的一样,也是第36个故事,就和我有关。
咖啡馆的一天,从每天早晨8点开始。走进咖啡馆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不肯坐下来慢慢品尝咖啡的:有的女孩匆匆地打包一大杯拿铁或者摩卡,就踩着高跟鞋离去,她们很多都顶着黑眼圈,即使是精致的妆容也无法完全掩盖。也有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们,他们的一天也是从一杯浓浓的黑咖啡开始。看着他们,匆匆推开门,进来,又离开的身影,我想,不久之后的我,大概也会跟他们一样,走出象牙塔,走进这个社会,朝九晚五,终日忙碌着,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也为了自己的梦想。我不知道,到时候的我,当棱角被这个社会打磨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是否还会记得自己的梦想,以及今天那么想要开一家咖啡馆的愿望。
下午茶和晚上的时候,相比早餐的匆匆紧张,变得从容很多。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投射进来,还有斑驳的树影,连时光也变得静谧美好起来。周末的下午,闺蜜姐妹淘们,三三两两,逛街累了,便走进咖啡馆,点上那么一杯香浓的拿铁,还有一份提拉米苏,心情如同咖啡表面的奶沫一般斑斓,享受和好友们聊天的闲逸时光。还有约会的情侣,眉眼相对,甜蜜快乐满得从笑容里面溢了出来,想必他们是不需要那么一杯加了眼泪的爱尔兰咖啡了。
这个夏天就这么在咖啡的香气,还有甜点的美味中过去了,我似乎并没有收获什么第36个故事,但是我收获了很多个故事。我看见出出入入这个咖啡屋的人们,在这个小小的咖啡屋里也上演着遇见、离别、争吵、欢笑、甜蜜以及哀伤。
就像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的《机场里的小旅行》一样,本是作为旅行中一个过渡性空间的伦敦希斯罗机场,在他的笔下,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出发还有抵达,更是一个博物馆。行走在机场,便是一场小旅行。
这个在咖啡馆度过的夏天,于我而言,也是如此。我便这么,经历了一场咖啡屋里的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