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尝试,尝试,还是尝试
□ 第一临床医学院 吴燕妮
“哪些词来形容自己大一到大四的时光最为合适?”对于这个问题,秋灵说,“大一是尝试,大二是尝试,大三是尝试,大四也还是尝试……”
那个刷爆票圈的《南医南》的创作人,那个“忘忧蛊手札”的背后运营者,那个带着多重身份的一个人——许秋灵。她用她的匆匆四年诉说着大学的经历蜕变。
一说,组织尝试兴趣优先
在秋灵的记忆里,按照时间顺序来计算的话,她大一只有参加院辩论队和院篮球队,大二的时候参加了校辩论队、招生宣传协会,兼任新闻中心学生编辑,大三的时候还任职了广东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助理。在这些组织里,兴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说:“大一的时候,其实还是抱着比较上进的目的参加组织,希望能通过这些组织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而大二之后,更多的是一种机遇,刚好遇到了自己也十分感兴趣的事情,所以也就这么去做了。”
二说,尝试找个平台说给你听
秋灵说:“我从小就习惯把脑子里冒出一些想法和句子之类的东西记下来。高三毕业的时候整理书,一不小心发现日记本比笔记本还多,上课记下的老师跑偏的段子和同学闹的笑话比考试的重点来得全面而深刻。”
她在运营学校官方微信的时候,是真的很开心,因为那是第一次找到一个平台,让别人看见自己写的文字。文字的背后,是人的灵魂,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认同的吧。
之所以会运营自己的公众号,在她看来,也许没有条框束缚做出来的东西才更触动人心。她依旧喜欢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这个世界,依然有很强的表达欲,有了这个平台,自由意志就像脱缰的野马,无人扬鞭,草原自在蹄下。
三说,尝试没有考研的选择
在秋灵的概念里,她的大学前半段生活,像打了鸡血似的参加各种院校组织,参加各种门类的竞赛比赛,一方面她觉得在过程中寻找归属感,在结果中寻求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试图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和适合的。转眼到了大三抉择的路口,当时的想法里,考研是唯一有学历增值并且试错成本最小的缓兵之计。
她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十分有计划的人,也没有去深思熟虑未来日子即将会走的每一步。其实现在身边已经有同学签了工作,但是自己还在完成专业实习,不过她也不是很着急,甚至还想在专业实习之后补一份高质量的兴趣实习,这可能会成为她最后选定行业的准备和尝试。最终,她遵循了自己沉思已久的“初心”,尝试没有考研的选择。
其实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的前方会有怎样的风景,而秋灵在大学的四年中,认真地将“尝试”贯穿在每一个过去的岁月里,也正是在这一轮轮的尝试中,更好地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才是值得用尽全部在所不惜的追求。
从内心出发,不一样的人,看待人生的态度也不一样。有的人会周全计划,生怕出现任何意外;有的人会任性而为,只为快乐就好。不管是即将毕业的人,还是还走在路上的我们,计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主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执行力和耐受度。所以,尝试,未尝不可;选择,必在前行。
“稚嫩”到“成熟”的大学蜕变
□ 卫生管理学院 黄尧君
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里说:“没有低谷这个词,所有的艰难不过是为了登顶所必经的上坡路而已。如果你停止,就是谷底,如果你还在继续,就是上坡。”
从“菜鸟”到“成熟”的成长历程,会有无数的挫败和阻碍,然而在钟远秋的生活里,他依旧潜心前行,直到登顶。
“菜鸟”的初体验
高一新人的他,加入校团办这个具有严苛的要求和极具挑战的组织,作为稚嫩的“菜鸟”难免会有磕磕碰碰。
作为校团委办公室一名实习理事,他从大一就开始接手各项工作,所以在大一时就被叫“师兄”,可他却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只稚嫩的“菜鸟”。曾经夹在上级领导的指示及各学生组织的要求之间的难做,有为方便各学生组织加班加点工作却没得到应有的善意回应时的愤懑……由于校团委办公室工作的特殊性,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反倒是更加谨慎,做得更加扎实。
经历校团办极为严格的培训、考察,实习后的考核,钟秋远这只稚嫩的“菜鸟”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实力。
大家口中的“秋主任”
“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因为这样的坚持,最终还是得到回应。钟秋远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都有极大的成长,从稚嫩的“菜鸟”一步步成长为大家口中的“秋主任”。
钟秋远逐渐从容面对学生活动管理系统投入使用时的各项挑战,帮助各组织解决筹办活动时遇到的问题。统筹、管理、协调、组织各项工作能力都有极大发展,眼界的提高,抗压能力增强等等。同时也交到许多朋友,不止是校团办内部成员,更有各组织的小伙伴,这时的他明白“真诚待人,总会收获友谊。”
点点滴滴,有苦有甜,正所谓“不为人妒是庸才。”在校团办的工作中或许是备受争议的,但是“秋主任”牢记师兄师姐教导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表示:“无论如何,做好自己的事,尽自己的一份心力,问心无愧即可。”
大学,这个名词对于他而言,也不过是一场同等的“稚嫩”与“成熟”的成长蜕变,而他所需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坚持努力。
又是一年的结束倒计时,他说,过去的一次次蜕变让他收获如今,所以他也相信,坚守现在的努力蜕变,依旧可以守望未来的完美结局。
距离成熟有多远
□ 中医药学院 王宏媛
道一句白驹过隙吧,来到这座美丽的校园已有15个月,记得当初高三拼搏的日子里,年少的我对上大学最大的快乐和期待就是,长大,成熟。
这学期开学的时候,我偶然读到一篇文章。“真正的成熟是稳定的情绪和安静的灵魂”。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大一一年所有的小情绪好像都找到了归宿,并被贴上“不成熟”的标签。
我自觉长大了,说话做事刻意守着“成熟范儿”,然而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常难自控,总是一边内心挣扎着看剧,一边懊恼没控制住自己;总是觉得部门工作太多没时间学习,其实心里也明白是自己没规划好时间;常常话刚出口,才意识到说错了什么,却不知该怎么补救;对前辈说过的“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一些距离”嗤之以鼻,在发现自认为交情最好的闺蜜也不是密不可分的时候别扭生气,其实内心也在暗骂自己矫情。
心灵鸡汤总是告诉我们: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但对我来说,这句话反过来说才对,立长志好像不适合我,常立志才是我每天都在做的事。每天循环着,决定奋斗——奋斗失败——懊恼惭愧——自我反省——决定奋斗……
每当这种时候我的内心总是焦急的,为什么我没长进?什么时候才能成熟一点?我想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想成为更好的人,我知道自己潜力是无穷的,我应该更优秀!
之后的某一天,我决定接受这样的自己。契机是一次学校举办的“正念”活动。正是考试前一天,我作为心理委员怀着无限怨念去出公差,但收获让我惊喜。过程其实已经记不太清,只记得最打动我的一个观念:感知自己。感知自己的身体位置,感知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感知它们的感受,感知自己的想法。而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感知自己的灵魂。
细细想来,我的高中时代灵魂是纯粹的,因为目标是明确的:考大学。上了大学,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我自以为长大了,其实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辨别思考,去选择自己想要的路并坚定地走下去,所以灵魂变得嘈杂。我现在的人生阶段,注定了我有现在这样的情绪。如果我还没有能力拥有稳定的情绪和安静的灵魂,那么我希望我能感知自己的情绪和灵魂,感受自己的悲喜、每一种情绪的由来,我想这是认识自己的根本,也是改变自己,或者说“长大”的捷径。
成熟不是一个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随着生命的长河蜿蜒,终点在生命尽头的一条路。这条路一步一个世界,而我现在经历的思想和情绪的风暴,是我这一生绝无仅有的风景。我在努力着,终有一天我会成长到我所向往的境界,然后向着下一个目标继续迈进,直到垂垂老矣,回想当年,任性倔强皆是美景,道一句,人生无憾。
总把新桃换旧符
□ 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 冯迪政
所谓夜深才会人静。其实好多时候,越是夜深,人越不平静。你会发现,平日心底潜藏的窃窃私语忽如躁动的秋蝉。你总会在那时感到内心好像空了一块,像繁星点缀的夜幕被撕裂出一道空洞的口子。你心底里的声音会在那一刻发出轰鸣,你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你明确地知道在某个地方有人爱自己;知道身边的人还在为理想努力着;知道头脑发热的自己还未曾放弃……如此心里才会被一点一点填实,夜深而人静。
夜深了,在电脑前敲打着字符。旁边的黑咖啡冒着腾腾的热气,尝了一口,墨汁般的苦涩渗过我的牙缝,让味蕾感到窒息。于是一勺一勺地加着白砂糖,看着白砂糖在杯中打转融入墨色,我不知道下一颗白砂糖会让咖啡变成什么味道,也许也会在喝下去后抱怨上一颗让咖啡变得甜腻,但总要尝一尝吧。或许这就是我这一年,从高三到大一的味道了。我一点点地回想,一点点地思索,希望能填满心里空了的那一块。
在这一年里,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那就是毕业。它让我明白了成长中,有一种孤独是明知道结局是曲终人散,可当下却不得不放声大笑,直至在这样的尽兴中流下眼泪。我站在这个路口,怀着高考后对分数的惴惴不安,忍不住回望,那是一条铺满凤凰花的校道,炽热的花瓣燃烧着那段日子的焦虑、遗憾、热血、拼搏。高三的我们像伏在水底,挣扎着四肢,拼命向前游着,我们憋着气,卯着劲,渴望着到达终点后的那一次仰头,那种逃离压力和窒息,被新鲜空气贯穿肺腑的感觉。很庆幸,我浮出了水面,过去的花儿与少年,都变成了一种叫怀念的美好,心之念念,是岁月里的盛典。
杯中的咖啡渐渐地变浅,也许是习惯了杯中的苦涩,当离开黑咖啡的包裹,微苦的味道在味蕾中涌起,流向舌间,却竟成甘甜。初入大学的我们像走进了一片空地,成长的我们反复徘徊。在这一片空地之上,我哭了又笑,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道理。很庆幸,步入大学没多久,我就被任命为骨干。很不幸,我要更早地懂得处理人际关系,懂得工作更深层次的含义。学习和工作经常让我熬夜到一两点,夜深人静,在这片空地上我慢慢地懂得了一种孤独:已经习惯了在某个人的庇护下生活,在离开这个人后,你不得不面对现实,也渐渐学会了模仿他的样子去面对生活。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听听张敬轩的《myway》,一直在酝酿,一直在盼望,实现爸爸和妈妈唯一的理想……其实当你找到自己的路,所有的苦涩都会渐渐成为一种成长的甘甜,这是我这一年渐渐品尝到的。
一路走过2016,身边总会听到一些感叹:还没年轻,就老了;还没成功,就失败了;还没绽放,就凋谢了;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日子在这样的叹息声中渐渐消磨殆尽。其实只要你不认老,就会一直年轻。你不服输,就一直在战斗;你不低头,世界看你仍是挺胸绽放;你不放弃,谁也无法为你判定人生结局。
咖啡喝完了,下一杯的味道仍是未知,我希望给下一年,下下一年,还有更多满怀期待的岁月一个定义:永远青春,永远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
没有遗憾的大学是不完美的
□ 第一临床医学院 吴燕妮
大学之前,总是期待着自己的大学能有多么多么地完美,譬如能延续高中的学霸光芒,譬如能邂逅一场偶像剧里的恋爱情结,又譬如享受无数次“说走就走”的潇洒旅程……
大学之后,开始明白自己的大学梦固然美好,可终究抵不过现实的努力打破。曾经的学霸光芒演变成了不停追赶老师上课的风一般节奏,曾经的偶像剧恋爱情结演变成了一个人的图书馆终结之旅,曾经的潇洒旅程又演变成了实验室里扎堆泡的匆忙……
完美值得我们追求,但是,大学的遗憾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期待。
不完美之一·绩点的遗憾
大一的时候,绩点的遗憾让我有种紧张的急迫改变感,尝试着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半睡觉,中间所有的空余时间用来学习。可惜这样的计划总是坚持不久就被各种工作打破,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习惯了这样的规律,努力一阵,匆忙一阵,当然,最后的绩点也就平平淡淡,高不成低不就。
大二的时候,绩点的遗憾已经开始麻木自己紧张的神经,在无数种鸡汤文里开始信仰用另一种成就掩盖绩点遗憾的执念,生活里开始充斥各类活动竞赛,重心也开始偏移至寻找自我亮点所在。
大三的现在,绩点虽然还是遗憾,但是有了大一大二的各种经历体验之后,这种淡淡的遗憾反而成了自己未来努力的一个风向标,即使起点有点低,仍旧不妨碍自己前行的脚步,因为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事在人为。
不完美之二·工作的遗憾
自己曾经同时身兼多职,新闻工作室副主席、新闻中心学生记者、班级生活委员、广播站播音员……多种身份的好处是你可以在忙碌的工作里交到更多的朋友,涉及更多自己原来未知的领域,当然,事有利弊。最大的弊端就是你永远无法同时兼顾多重身份给你带来的多样工作任务。
不管是哪一种工作,它的背后都需要责任来努力支撑,当工作出现不完美的时候,总会懊悔自己为何当初在实施的时候没有关注这个缺漏,同时它所带来的压力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原以为自己可以很好地安排时间,可以有条不紊的地进行每一项工作,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推掉了许多工作,只留下一两个来调剂自己枯燥的医学生生活。
遗憾虽然不完美,可是它终究也能教会你一个道理,量力而行永远比负荷前行来得重要得多。
短短的大学三年,遗憾不少,完美不多,但依旧让此刻的我分外怀念那些个过去的日子。我想,在我的人生概念里,没有遗憾的大学是不完美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遗憾,才让我有了继续努力改变自己的勇气。
大学不长,完美固然重要,但遗憾也不失为且行且珍惜的一抹风景,你说呢?